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科幻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24章 太平间悟道

第224章 太平间悟道

作者:南柯一凉字数:2977更新:2024-08-24 02:21

“啪啪啪。”

在一阵阵掌声之中,开幕式就此结束。

借着散会离场的机会,天南海北的红学研究者们相互认识,切磋学习。

但凡是同一个学派的,哪怕两个人完全陌生,一见面也会亲上三分。

整个红学会,就像五岳剑派,虽然“同气连枝”,但里面派系林立,理不清楚。

大概分为四派,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各派又像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一样,又细化出若干条分支。

像沈雁氷和吴组缃,就是评论派的大佬,方言自然而然,也是评论派的小将。

而冯其庸,是考证派的大佬,考证派是红学的第一大派,地位相当于嵩山派。

此时,他带着座下弟子凌解放,主动地来到吴组缃和方言的面前,打了声招呼。

“方老师,幸会,很高兴能见到您。”

凌解放握着他的手,轻轻摇晃。

“哪里,哪里,这也是我的荣幸。”

方言说的并不完全是客套话。

眼前这位,不就是“二月河”嘛!

就是写出了《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清朝三部曲的作者!

这不正好自己跳进方小将的碗里了嘛!

看到两人寒暄了几句,冯其庸笑吟吟道“说到收下他,也是机缘巧合。”

方言一听才知,凌解放曾经多次给《红楼梦学刊》投稿,但基本上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最终,屡战屡败的他写信给冯其庸“讨要说法”,顺带附上了自己对《红楼梦》的论文。

“信里写了什么?”

吴组缃饶有兴趣地问老友。

“你自己说吧。”

冯其庸看了眼凌解放,凌解放壮着胆子道“我说‘红学是人民的,不是红学家的,如果冯老看过后认为我不是这方面的料,就请回信,我再也不在《红楼梦》上浪费时间了’。”

吴组缃笑了笑“小方,你怎么看?”

“吴老。”

方言挑了挑眉,非常赞同这句“红学是人民的,不是红学家的”。

比如,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你这弟子虽然胆子大,但话说得并不假。”

吴组缃问“《红楼梦》不是几个人的,是人民群众的,每個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说小方吧,他这回也不走寻常路,写了篇从魔幻现实叙事角度点评的文章。”

“他这篇稿子,汝昌兄拿给我看过。”

冯其庸瞥了眼凌解放,见他脸上充满着期待和好奇,“解放,把你那篇论文拿出来。”

方言心领神会,也从公文包里拿出《十月》的增刊,相互之间,交换彼此的作品。

“接下来几天,你们好好交流交流。”

冯其庸左看看方言,右看看凌解放。

“一定,冯老。”

方言点头,然后目送着两人离开。

一出会场,凌解放直奔衡山宾馆,坐在床上,翻起了《十月》的增刊。

一路上,冯其庸对方言的好评不断,更加激起了自己的好奇心。

翻到第一部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信息,以及《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文章映入眼帘。

对于从未接触过魔幻现实的他而说,无异于给他提供了一种欣赏《红楼梦》的新思路。

而对于全国广大的作家和读者,无异于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魔幻现实的崭新大门。

《十月》的增刊一经发行,顿时在文坛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就在陕北,长安作协后边的大院里,有几个专门提供给文学陕军聚会的房间。

其中一个就是《延河》的编辑,王观胜的房间,门朝北开的一个狭长的房间里,一张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简陋但不简单。

陆遥、陈忠史、白描等人经常到访。

甚至,外地到《延河》,或者到长安作协来办事的作家,都会隔三差五地参加聚会。

此时,椅子和床上都坐满了人。

占不上座位的人,甘愿情愿地站着。

陈忠史蹲在床沿,静静听着文学潮流的最新动态,纯文学、岭南文学、地域文学……

众人议论着方言提出的观点,你一言我一语,有欣赏的,也有不欣赏的。

而当爆发出激烈的争吵,已经偏离最初的话题,突然在人堆里冒出一个洪亮的声音。

“球不顶!”

一个个顺着声音望去,就见陆遥蹲在不起眼的角落,翻着《十月》的增刊。

“陆遥刚才说得没错,球不顶!”

王观胜笑着来了一句。

一句“球不顶”,让争锋相对的众人顿时明白,那些跟文学创作无关的东西,根本没有议论的必要,纯粹是浪费时间,球事也不顶。

一个个冷静下来,开始寻找新的话题。

一时间,屋子里陷入了安静之中。

陈忠史环顾四周,看到陆遥一个人自言自语,便凑了过去,就听见他说

“可惜,真的是太可惜了……”

“可惜什么?”

“可惜我写的《走向大世界》,已经确定走传统现实主义的风格,没办法改了。”

陆遥感慨道“要不然,真想试一试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

“魔幻现实主义?”

陈忠史听过这个词,但也仅仅是听过,并不了解此中深意。

“我记得你跟我讲过,你想写一部死后可以‘垫棺做枕’的作品,对吧?”

陆遥把《十月》的增刊递给他。

“对,像伱的《人生》、像方言的《大秦之裂变》、像李村葆的《高山下的环》一样的著作。”陈忠史伸手一接,“这是什么?”

“也许这个能帮到你,特别是岩子的那篇《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陆遥拍了拍他的肩,站了起来。

看到他嘴角挂着的笑容,陈忠史越发好奇,随手翻起了《十月》的增刊。

一翻,便不可收拾。

魔幻现实主义,一下子就俘虏了他。

欣喜之余,也带着遗憾,增刊里竟然没有《百年孤独》的译文,不能一睹为快。

恍惚之间,透过窗户,仿佛看见前院里腾起一只白鹿,正在迎面向他走过来。

………………

《十月》增刊发行的第三天,《文艺报》、《文学报》等主流报纸纷纷转载上面的内容。

一时间,《百年孤独》和魔幻现实主义在编辑、作家和文学青年中传播开来。

从未有任何一部外国著作,能像《百年孤独》一样,如此流行,倍受追捧。

尽管市面上只有英文版的《百年孤独》,仍然是争先抢购,一书难求。

这年头,并没有强烈的“诺奖崇拜”,更多的是对前所未见的魔幻现实主义感到新鲜又陌生。

更别提,方言亲自下场介绍。

很多人根本没听过马尔克斯,全是慕方老师的名,才会关注“魔幻现实主义”。

余桦,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时候,他躺在太平间的床上,双手捧着《十月》的增刊。

忽然间,宛如诈尸了般,猛地直了上身

“卧槽,竟然还可以这么写!”

“可惜了,上面没有《百年孤独》的译文,不然真想看看,到底写得怎么样。”

“方老师说,是把梦幻和现实发生在同一维度,真真假假,如梦如幻,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又或者,死人活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等等,死人跟活人……”

看到方言写的这一条,余桦怔了怔。

自从在《啄木鸟》发表了处女作《第一宿舍》之后,在医院里打出了名气。

本来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就是没有灵感,一滴也没有,憋得是相当地难受。

然而现在,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帮自己拧开灵感的水龙头。

手的背后,赫然是方老师!

看《山楂树之恋》,看老三之死,方言让自己领悟了,没有比死亡更美的艺术!

再看《十月》的增刊,看魔幻现实主义的“生死相通”,他不禁浮想联翩。

“怪不得我看《雪国》,总觉得徘徊在幻想和现实。”

“总觉得川端康成跟其他作家不一样,别人都是从生写到死,而他却能在死里面出现生。”

“死人有时候,确实比活人有用……”

余桦喃喃自语着,感觉水龙头挤出了一滴小水滴。

死亡就该像一个冷酷无情的“连环杀手”,无差别地“谋杀”每一个笔下的人物。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仍然活着!

感觉到自己抓到了“死亡”的精髓所在,灵感哗哗地喷涌而出。

脑海里开始构思出一个主角的灵魂游离在生死之界,用7天的时间以死观生的故事。

太平间里,冷气习习。

一阵阵笑声传出屋外,飘到走廊,把路过的医生护士吓了一跳,不会是闹鬼了吧!

(本章完)

inf。inf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