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仙侠 > 斩秦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战(19) 结局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战(19) 结局

作者:轻杖胜马一壶醋字数:3484更新:2024-08-21 23:23

桓齮等四万余战俘离开了上党战场,庞煖总算松了一口气,这次燕军又送来粮谷十万石,其中一半,乃是交换战俘所得,使得上党战场之上,不但赵军兵力更加充裕,粮草供应也没了任何可担忧之处。

上党战区,秦赵两军各有优劣,军力相差无几,赵军并不占什么优势,但从战略布局和态势上看,秦军分为南北两部,原本是欲以首尾夹击之势救援桓齮,如今桓齮已经败亡,内应已然不在,面对合为一体的赵军主力,山川阻隔,有相互呼应不力之弊,而赵军居于内线,山川道路虽说不算很顺畅,但比起秦军来,兵马调动应援要灵活近便的多,很容易在一个方向上对秦军形成以多打少的兵力优势。

这一态势,庞煖当然清楚,很是有心借此再打一仗,争取能打残或吃掉秦军一部,让秦军这次攻赵彻底大败而归。

但他的对手,乃是秦军战将中的翘楚,频阳王氏出身的大将王翦,目前的态势不利,王翦身为秦军主帅,当然看得也很明白。

蒙恬率军三万增援,手里直接可调用的军力又恢复到了近九万,王翦却不肯向前攻击。

从临漳这个岔口到橑阳,尽是高山陡坡所夹持的山谷之路。崎岖狭隘,大军进击,根本就展不开兵力进攻不说,而且守军利用地形之便,深沟壁垒的防守,让攻击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在这种地形上,双方只能是接触战,攻防战,除非是像武安君那样诱敌深入,奇兵包围之后将对方困死,否则实在没有击垮和吃掉赵军主力大兵团的条件。

庞煖不是赵括,在王翦眼里,这厮可也是个老成精的人物,想让他冒进只怕很难。同时,要是让庞煖突破了目前的山谷之路,赵军主力就可大举进入上党盆地展开,自己的军力还赶不上庞煖,弄不好那不是诱敌深入,反而变成了引狼入室。

所以,王翦以稳为主,将自己久战之军调了下来休整,让蒙恬的三万生力军顶上去把守要道,和赵军相持。

北面羌瘣所部,知道桓齮大军覆灭,真要是继续猛攻平坦城,说不定就会和赵军主力对上。羌瘣也是老行伍,知道利害,怕被赵军缠住,已奉王翦的命令退守寿水。

庞煖在南线、北线都寻不到战机,只能以静制动,看看对方的应手再说。

邯郸方面也有好消息,巨鹿等地征发的援兵,赶到了邯郸城下,原本在邯郸城下来回骚扰的秦军王贲所部,看赵军人多势众,主动撤退,赵军重新占据漳水长城,只是这些新征之兵,比之赵军主力相差甚远,主将傅抵也不敢主动过河去夺回失地,只是隔河和王贲所部对峙。

秦赵的大战,就此陷入了双方对峙不动,互拼消耗待变的局面。

秦赵之间,秦国丁口、钱粮的实力远强于赵国,双方这么长久对峙下去,自然是赵国扛不住。

因此庞煖用燕丹和尉僚之计,派人去邯郸奏报请封,称阏与橑阳之战,赵军斩秦将桓齮以下将佐二百余员,士卒五万级,俘获四万余人。同时,则是请赵王偃派使臣到楚、韩、魏、齐四国,道是燕赵合纵,已经大败秦军,自开战以来,赵军共斩俘秦军十五万。秦军近二十万大军陷于秦赵战场无法脱身,其东郡、河内、上党、河东等郡实力空虚。

韩、魏、楚三国,地接强秦,这数年以来,秦军攻伐不止,魏韩大半国土都被秦国多去,如今秦军主力大损,正是各国报仇雪恨,收复国土之机。

庞煖如此大胜,虽然邯郸当初受了点惊吓,赵王偃大喜之下哪里还记得这小小的曲折,当即封庞煖为武胜君,庞煖所奏,无所不从,在两天之内,连续派出四批使者,携带金玉车马,前往各诸侯游说。

消息传开,赵国军民士气大振。诸侯也都是侧目。传到咸阳,虽然秦王政早从王翦的奏报里那里知道桓齮大军败亡,但这次赵国的消息传来,还是在咸阳引起了震动。

这是几年来第二次秦军大败给赵军了。

第一次虽是败阵,但不过是被赵军击溃而已,蒙骜丧命,也只能说是偶然。可这次,十万大军居然一个都没跑出来,赵军这仗打的够狠,胜的够干脆!

如果加上合纵诸侯攻入函谷关后,庞煖已经三胜秦军!

难道这庞煖乃是秦军的克星不成?

大军和庞煖主力对峙,秦军当然不怕消耗,可要是诸侯趁机兴兵,攻略秦国东方诸郡,让秦军顾此失彼,秦国目前兵力分散,还真不好应付!

昌平君熊启对此甚为忧虑,立刻进宫和嬴政商量对策。

丢了十万大军,秦王政很是愤闷,对燕太子忘恩负义的狡诈行径痛恨不已。

不过,他很自信,赵军虽然利用诈计坑了桓齮一军,但羌瘣和王翦应该不会再给庞煖什么机会。两军这么对峙,秦是不怕的!

但熊启所说的诸侯合纵之事,不可不防。两人商议之下,派李斯出使韩国,茅焦出使齐,甘罗出使魏国,贾遗出使楚国,或是利诱,或是强迫,务必让诸侯不得妄动。

这几位使臣,都是深通游说之道的诸侯宾客,面对各国权贵出手极为大方,很快就对各国动态有了明确的判断。

这次秦军吃亏是明摆着的,目前战局胶着也是大家都看得到的。除了齐国这二十年来一直采取和秦之策,后胜一力坚持不可得罪秦国,故而面对攻秦的大利好不动心之外,其他三国对于趁机攻秦还真有点忍不住了。

尤其是楚国,不但项、景等贵族对于北上趁虚夺取秦国的陶宋之地蠢蠢欲动,就是国相李园,由于是当初斩杀春申君之后借机以国戚的身份上位,协助国政,急需建立功勋来确立自己的辅政之位。面对这一建功的良机,也很是按捺不住了!

宗室三姓的贵族,在贾遗的游说下,对向秦开战大力反对,但楚王年幼,相国李园以外戚至亲掌国政,下有项、景等军中权贵的支持,很快,楚国就做出了决定,征发大兵,北上夺取秦的东郡之地。

贾遗无法可想,只得黯然归秦。

韩国最弱,离秦关中又最近,如今只剩下一郡之地,当然想夺回领土,不过韩国这么些年也早被打的明白了,只要不把秦直接打趴下,将来秦国报复,自己就是第一个吃亏的。如今这事,只能看看其他诸侯如何,如果其他诸侯进展顺利,秦国一败涂地,自己动手捡便宜那倒是没问题,但要自己先出头,韩王生怕倒大霉,也坚决不肯。故韩国对赵国使臣客客气气,对于李斯更是奉若上宾,毫无趁机攻秦的苗头。

甘罗出使魏国,既不像贾遗那么失败,也不像李斯那么顺畅。

魏国这两年,吃了秦国老大的亏。

信陵君合纵诸侯那次,大败蒙骜,趁机将秦国的陶、上党等地占了,打的秦军没办法,只好收买晋鄙的门客,用反间计废了信陵君,这才逐步挽回了局面。嬴政亲政的前后,秦军是一直摁着魏国打个不停,不但早就夺了魏国的上党。还将魏国的西面、北面、东面和东南夺去了不少,目前的东郡,就全是以前魏国的地盘。邺地九城正是因为被秦国隔绝在外,魏国才送给了赵国。

魏国已经处于秦国的三面包围当中。

只是魏国都城大梁的城池太难攻取,秦国这几十年一直没在大梁城占了便宜,这才改变策略,暂时放下国都转而攻取魏国各地城邑为主,才让魏国国祚得以延续。

东郡主力在杨端和的率领下仍在和赵国的河济诸城纠缠不休,东郡镇守实力空虚,河内、三川郡兵力也不足。如果趁机出击,还真是有便宜可捞。

但魏国也怕,万一王贲和杨端和脱离赵军的纠缠,调过来对付自己,加上原本郡内镇守之兵,魏国也很有可能碰到铁板呀!

和秦乎?和赵乎?这是个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

大臣们意见不一,魏王也拿不定主意。

到最后,魏王采取了一个自认最稳妥的策略:观望!

如果别国都不动,魏国也不动,坐看赵秦两虎相争,如果韩、楚两国开始动手,魏国当然也不能客气,毕竟东郡之地,那可是魏国原来的地盘,自己去收总比别人更容易一些吧!

所以,魏王两不允诺,只是私下里对赵使道,秦国势强,非突然袭之不易见效,只能先收拾兵甲,以备调用。

对甘罗,魏王则慷慨的多,道是魏国愿意助秦一臂之力,为了防止楚国和赵国夹击秦国中原之军,魏国要整顿兵甲,以备助秦击楚。

甘罗对于魏王的话当然不信,也就假意承诺,如果楚敢犯秦,则秦以四郡之兵助魏伐楚。

诸侯的动态,让秦国感觉到了一种危机,此战再拖延下去,赵国是可能扛不住,但说不定真的要给诸侯造成一次合攻秦国的机会,秦国也得不了好处。秦赵两败俱伤,反而给韩楚魏得利的机会,这事嬴政当然不肯。

和朝中大臣商议之后,嬴政果断派出使臣,和赵国媾和。双方各依目前战线为界停战谋和。

只是赵王偃如今也看到了便宜,那肯让秦国如此顺当,也知道让秦全部吐出来所占之地不现实,所以赵国提出:邺地九城可以归秦,但上党之地,必须把襄垣、涅城归还赵国。

嬴政知道,有此两城,赵国还是在上党盆地边缘扎下了根。同时,可以从背后威胁秦军不能通过滏口陉东下邯郸。

嬴政当然不想让赵国保住这两个重要的据点。

但秦国不想让诸侯看到可趁之机。

占有邺地九城,总算保住了此战的面子,秦王政几经考虑,同意了赵国的要求。两国于赵王偃十年四月盟和退兵!楚军夺了东郡五城之后,也在杨端和回军的压力下,与秦议和。这是五年来楚国第一次获取秦国之地。而韩魏两国终于未敢轻动。

大战结束,尉僚所率一万燕军也随同赵军主力自井陉返回中山!

求收藏呀!!!收藏一直不给力呀!!(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