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百三十九章武汉战略(下)
陈诚与蔡文治站到了沙盘旁,高飞从一边拿起指挥棒清了清嗓子道:“诸位长官,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缘,踞长江与汗水之间,扼守平汉、粤汉两条铁路的衔接点,是中国的心脏腹地,又是东南西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战术上看,武汉三镇易攻难守,武汉近郊尤其江北更是无险可守,所以在战略上应该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把国军主力放在武汉的外围,凭借江南之鄱阳湖、九岭山和江北之大别山以及长江两岸之丘陵、湖泊地带进行持久作战,牵制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和战备物资武器弹药,以强有力之一部在武汉待命,一旦战机出现,当立即向当面日军发起反击,粉碎日军合围进攻之企图!日军此刻国力与其战略储备物资已经消耗差不多了,如果我军在武汉城下与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消耗战,那么我敢断定,日军在我国的战略性进攻当止步于此,即便丢失武汉在整体上无关大局了!拟定下步在长沙连续与日军进行争夺战,战争将向长期性发展,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
陈诚与蔡文治惊讶的相互望了一眼?因为高飞所言的战略部署实际上就是之前秘密会议的研究结果,当天会议参加者皆为国府高官,高飞是断不可能得知的,蔡文治深深的吸了口气,没等开口说话,门外顿时响起了一阵掌声?
高飞望向办公室门口,发现一名皮靴崭亮的苏军少将站在门口,正用非常激动的目光望着自己?高飞微微的皱了皱眉头,因为这名苏军少将竟然让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到底这名苏军少将是什么人?
陈诚微微一笑对高飞道:“这位就是苏联军事顾问团的朱可夫少将,高飞你的战略企图与朱可夫少将和蔡文治的基本相同,甚至说有惊人之想象之处,正好验证了英雄所见略同这句话啊!”
朱可夫望着高飞说了一番俄语,站在其身后的翻译急忙道:“朱可夫少将询问您是什么军校毕业的?可有国外留学的经历?”
高飞一笑十分自豪道:“我是黄埔门生,中国军人,我为我的黄埔军人身份感到无比自豪,这场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虽然我军训练、武器皆不如敌,国土沦陷过半,但是,我黄埔军人之热血悠然未冷!我黄埔军人每战冲锋在前,死伤无数,亦以血肉之躯为国家民族重铸长城,捍卫国家之独立,民族之自由!乃我黄埔军魂所在。”
朱可夫点了点头对陈诚道:“有如此军人的国家是永远也不会被敌人所战胜的,我相信这场战争中国将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朱可夫是何许人也?高飞自然再清楚不过了,对于这位二战之中赫赫有名的苏军名将,虽然朱可夫此刻还是一名主动前来中国充当军事顾问,躲避国内大清洗名不见经传的苏军少将,但是,高飞此刻已然感觉到了一丝的压力,面对朱可夫睿智的目光,高飞才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盛名之下无虚士。
朱可夫1938年在中国任短时间军事顾问后升为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员,1939年9月,日军在哈勒哈河地区进行武装挑衅,远东形势紧张。朱可夫被任命为驻蒙苏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员,指挥对日作战。他在短时间内成功地组织和实施了哈勒哈河战役,以伤亡九千余人的较小代价,取得歼敌五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在这一仗中,朱可夫初露锋芒,表现出他高超的指挥才能和组织能力,他善于协调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的行动,大胆实施迂回包围,出敌不意地歼灭敌军主力。他的集中使用坦克的理论也在实战中受到印证,朱可夫凯旋莫斯科,受到举国赞扬,荣膺苏联英雄称号,可以说至此一战就彻底打消了日本人北进的战略意图。
高飞作为战略部署会议的列席人员,第一次参加如此高级战略会议,但是会议的沉闷却让高飞始料不及,包括陈诚在内,几乎所有的人似乎都显得有些慎言,高飞这才知道,在这种战略层面会议上,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会议的进程也显得十分缓慢,人们似乎总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反复的浪费时间,对于战略层面上的战役组成和战术实施方面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群瞎子和聋子在讨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吗?明哲保身是不错,但是这样似乎有点太为过分。
在之后的晚宴之上,高飞望着一排排的牛排与红酒、鱼子酱与香槟,还有那装在精致瓶子中有些发蓝的伏特加有些发呆,似乎太过奢侈了!要知道在前沿的很多官兵都是食不果腹,珍数着枪膛内不多的子弹在抵抗日寇。
几杯伏特加下肚,朱可夫似乎开始变得健谈起来,其操着半生不熟的几句中国话夹杂着大量的俄语同高飞聊了个热切,不过对于苏联国内的很多事情,朱可夫明显是敢怒不敢言,一提就有些毛骨悚然避之不及的架势!
高飞自然知道,现在的苏联已基本形成高度集权的统制型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政治权力也趋向于高度集中,苏联体制内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斯大林对权力的专断正在成为苏联政治领域的主导倾向。
实际上,这种权力集中化的情况引起了苏□□内部分领导者的忧虑,同时,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方针等具体问题上,党的领导层也一直存在分歧。虽然通过几轮□□,斯大林已经清除了曾经对他的权力和路线构成威胁的老布尔什维克中的反对派,提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较年轻的干部进人领导层,但他的地位还没有最后稳固,他的政策主张仍有可能遭到来自中央委员会乃至政治局成员的反对或抵制。为了把新反对派扼杀在萌芽状态,斯大林需要展开一场全面的政治大清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