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科幻 > 皇商万岁 >第六十二章 大齐朝的科考

第六十二章 大齐朝的科考

作者:疯二神字数:2893更新:2024-08-18 21:40

冯梓连忙说:“长公主有所不知,草民的粹宝阁货物售价虽高,然而进货价也高,且货源稀缺。开张一日,或便要歇业数天。这不,粹宝阁开业大半个月,结果只开张了两日。”

“哦,生意如此好,竟然货源不足。那倒是可惜了。”李钰倒是没冯梓想的那么小家子气去觊觎他的生意。“不过如此说来,冯先生生意极好,又何需某的题词。”

冯梓苦笑说:“圣上英明。只是有人妒忌草民,先是在城中四处造谣要败坏草民名声,造谣不成又有人故意将夜香泼到粹宝阁。那皆是因为草民是赘婿,便是报官也先无理三分。若是粹宝阁能得圣上题词庇护,那些小人自然不敢在对小店有任何非分之想。”

李钰听他说完,指着他笑:“你倒是大胆,竟然要某为一家被泼过夜香的商铺题词。”

冯梓一听连忙佯作惊慌,作揖赔罪说:“圣上恕罪。草民也是无法。事情已过去十余天,官府却仍未捉住那为非作歹之徒。在此之前,小店却是不敢再开张。”

李钰想了一下,说:“罢了,你这要求虽然无礼,但也情有可原,朕恕你无罪。朕便给你题词。”

他说完又对长乐说:“这福州城治安竟如此之差?商铺都被流氓地痞捣乱到不敢开张,州府县衙却无半点作为。”

他这是确实对福州刺吏不满了,先是听说要将赘婿充边的乱命,如今有听说竟然有商铺被流氓地痞搞得不敢开门做生意。可见这刺吏实在是无能且无德。

长乐似乎是在提醒他:“福州刺吏李丰,出身赵郡李氏。赵郡李氏人才辈出,然而偶尔出一个庸人也是有的。”

李钰忍不住冷哼一声,说:“哼。他们所推之人,那个不是满腹经纶?那会有什么庸人?”他想到科举选才一直备受掣肘,心里就烦闷。

听到这话,冯梓耳朵竖了起来,却垂眼低眉装作什么都没听到。这李丰可是差点一句话就毁了他,如今看来李钰对这个人印象并不好。

长乐见兄长气闷,便给他斟了一杯茶,想要劝他无需恼怒,却有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他们李家登上皇帝位没多久,便一直与七家五姓为首的世族斗,却又顾虑甚多。

科举便是李家最好的对抗豪门大族的主要武器,然而这世族人才辈出,朝中官员又多是出身豪门大族或者门徒子弟,中举者多是与世族利益相关之人。

科举本是李家选取寒门子弟人才对抗世族的手段,然而如今科举也被他们操纵,李家虽然坐在皇位上,然而权柄却都在世族手中。

坐在皇位上的李钰气闷也是难免。只是她与李钰亲密,如果有什么好办法,早就说了,此时只能是劝他不必动怒。

她正要说话,却见冯梓还立在一旁。她心里一动,挥手让侍女都退下。等她们走出房间后,她才问冯梓说:“冯郎君,你也曾入学。相比对科举所知不少。你对现今的科举有何看法?”

冯梓绝没料到她竟然那这等国家大事问他。他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

李钰对长乐问冯梓这个问题有些奇怪。在他看来,冯梓虽然有点本事,但又能对国家大事有什么新鲜见解?

长乐看李钰看自己,便示意他先不要说话。她看冯梓面有犹豫,以为他是心里有顾虑,便对冯梓说:“冯郎君无需顾虑。”她顿了顿,又说。“冯郎君请坐下。此间仅圣上、本公主和你之外,再无他人。常言道,旁观者清,圣上与本公主身在局中,未必能有旁人看得清楚。若是冯郎君看出现今科举有何不妥之处,无不可言。便是说错了,圣上宽宏大量,必然是不会怪罪的。”

旁观者清四个字让李钰明白长乐的意思。他确实极少有机会接触到皇宫之外的人,也听不到外面的意见。他对冯梓点头说:“长乐说的没错。冯先生有何看法尽可说来!”

冯梓想了想,觉得对方既然问了,他也便答一下好了。他迟疑了一下文:“据草民所知,科考答卷并不糊名!”

李钰并非蠢人,一听他的话,便注意到关键:“糊名?将考生名字糊上,考官便不能知道答卷者何人。”他看着冯梓,带着些许惊喜说。“冯先生请继续说。”

冯梓被他打断,思路就有些乱了。他重新组织了言辞,道:“圣上英明。糊名可杜绝考生靠名气中举。”

在此时,科举并不实行糊名制,所以举子总是想着靠行卷引起朝中大官的注意,考官若是听说举子名气,有利于举子中举。而朝中官员大多与豪族有关联,一些豪门大族的子弟科考更容易中举。

长乐听说完也觉得此法可以防止那些官员偏袒世家子弟。不过她觉得其中还是有漏洞:“举子多有行卷,字迹亦可辨认。那又该如何?”

“规定答卷字体,比如规定用正楷。而后使人专门撰录答卷。”冯梓脑子也在急转。“收到答卷后,先糊名,而后在每张答卷上编排编码。可让国子监学子撰录答卷,撰录者需在撰卷中留下自己姓名。考官在评卷中只看内容,而不论书法。再对照编码找到中举的答卷便可知中举者。”

李钰仔细斟酌着冯梓说的法子,觉得虽然还有漏洞,然比不糊名要好的多。如此一来便能避免考官只取世家子弟。

他点头说:“此议甚好,然仍需仔细参详。”

听他如此说,冯梓也不再多嘴。

其实他也是奇怪为何李世民便能将科举发扬光大,而这大齐朝同样的时代却如此艰难。竟然让科举被世族把持了。

他转念想了一下,觉得那也未必事出无因。

大齐朝立朝之后,竟然如同汉朝那般大杀功臣。这与唐朝有很大的区别。

唐朝初,直到李家坐稳了皇位,也没对功臣下手,李世民更是厚待功臣,并设立凌烟阁以记其功绩。而同样姓李的李密还没坐稳皇位就开始大杀功臣,大量的武将被杀,王伯当、程知节、徐世绩等等为大齐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武将纷纷蒙冤被杀。大量的文臣也是如此。

这也使得李密后来无人可用,不得不重用世族子弟。这便让世族轻易掌控了朝政。

可以说,那是李密自做死。

在冯梓了解的历史,华夏有史以来统一的皇朝中只有两个是刚开国便大杀功臣的。一个是汉,一个是明。而两个皇朝虽然年代相隔久远,但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皇帝出身卑微。

刘邦本是流氓,做了皇帝后“将相宁有种乎”犹在耳边,那些异姓王各据一方,难免会学着当初他对项羽那般对付他。于是,能亲自杀的,他亲自动手,不能亲自动手的,让他老婆动手。最终将所有异姓王都干掉了。最后还差点连姓刘的也都杀光了。

当然汉朝将异姓王干掉,才让中华大地形成了统一民族——汉族——出现奠定了基础。要不然各异姓王封国还是各个民族。要知道,那时的渤海沿岸黄淮平原还有很多东夷民族。若是异姓王继续存在,中央政令不通,如何说的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

而明朝则是因为朱元璋出身于贫民,他的发家史让他对所有臣子都有戒心。他一个本一无所有的人都能起兵做了皇帝,谁还能比他出身差?于是朱元璋是谁有可能威胁他,他就杀。而且杀得很狠。

这大齐朝和那两个皇朝又有所不同。李密其实出身贵族。曾祖到他父亲都是做官的,曾祖和祖父都曾经是国公,父亲也是上柱国。按道理说,行事不至于如此狭隘。

然而坏就坏在他本是贵族,却从了贼。哪怕他坐上了皇帝位置,也无法改变他曾经是瓦岗军反贼出身。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要杀掉与他同样出身反贼的瓦岗军中有功之人,希望能和瓦岗军测底斩断关联,好能被世族重新接受。结果世族未必接受了他,但世族没有与之抗衡的力量,轻易便占领了整个朝堂。

而唐朝则是一样。山东世族势大,李世民便将有功之臣扶植起来,和关陇世族和山东世族抗衡,他则在其中游刃有余。

由此可以看出,李密与李世民相比,根本便不是同一个等级的。李世民死在他手上可谓是憋屈。

但是冯梓可不敢将这些话说出来,要不然他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