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微微焦灼,就连迎面吹拂而来的海风也混杂着滚滚热浪,令人喘不过气来。
“5:5”。
首盘比赛,依旧保持均势。
对阵双方都没有能够完成破发,彼此在自己的发球局里表现绝对强势,你来我往的较量碰撞出激烈火花。
从方方面面来看,确实完全符合大师赛决赛的强度,不出意外的话,第一盘的胜负应该需要通过抢七来决定——
这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这是旁观者的想法,对球场之上的对阵双方来说,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尽快取胜,避免抢七。
抢七,运气和意外的因素被放大,一点点失误或者偏差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就好像赌博,所以,如果可以,球员们都希望能够在抢七到来之前拿下胜利,只有非常非常少数球员享受抢七的刺激感:
比如伊斯内尔、卡洛维奇这样的大炮们。
同理,在今天决赛对阵双方之中,索克组合可能会稍稍更加欢迎抢七一点点。
毕竟,索克组合的发球占据优势,进入抢七,心理优势可能会领先些许,当然,这也只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可能。
接下来,索克的发球局——
索克组合必须保发,才能够确保自己抢占先机,并且将所有压力全部推给对手。
而高文组合的话,如果想要避免抢七的争夺,索克的这一个发球局就是最后机会,否则他们的气势就会遭遇压制,先要面对非保不可的发球局压力,后要面对抢七局的劣势,层层压力就这样堆叠起来。
正是因为如此,越是靠近盘末,压力就越是明显;越是接近胜负,形势就越是激烈。
“30:0”。
索克组合,发挥依旧出色。
从第一盘目前为止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准备非常充分,前三拍的发球以及发球抢攻,战术布局清晰、执行力度精准,在回合球拖入拉锯战前快速结束对峙,整个比赛显得非常干脆利落,状态确实出色。
难怪能够连续三站大师赛全部闯入决赛。
“30:30”。
高文组合,紧追不舍。
依靠着索克的一次正手下网、迪米特洛夫的一次网前高压,快速追回两分,又将比赛拖入平分局面。
从印第安维尔斯到蒙特卡洛,高文与迪米特洛夫的第二次搭档,最大改变不是两个人的配合默契许多,而是迪米特洛夫的状态蜕变,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位世界前十的高手正在找回自己的比赛手感。
迪米特洛夫的手感和球感天赋,确实令人羡慕,被人们称为“小费德勒”并非没有理由的。
在双打比赛里,迪米特洛夫的网前处理往往有着惊艳表演,哪怕无法直接得分,也能够通过回球的控制将对手陷入被动局面;再加上高文的战术布局和底线支持,他们在蒙特卡洛也展现顶尖战斗力。
纯粹就竞技状态而言,今天对阵双方都处于近期的一个小巅峰,这也是双方能够闯入决赛的直接原因——
首盘比赛,高文组合仅仅拿到过两个破发点,全部错过;索克组合仅仅拿到一个破发点,也没有能够兑现。
简单来说,就连破发点的机会都不多。
在关键时刻,两对组合都能够快速提升比赛状态,重新掌握主动,但是,比赛前段中段和比赛尾声,整个氛围、压力、心态都会发生微妙变化,对阵形势也会产生诸多可能,机会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此时,“30:30”,气氛就再次紧绷起来。
索克组合返回底线,背对着球场,低声交流下一分的发球战术。
同时,高文组合也站在底线,交换意见。
经过两站比赛的磨合,高文和迪米特洛夫之间的默契确实正在增长,短短几句话两个眼神,迪米特洛夫就已经明白了过来,眼神里流露出一抹笃定,完全相信高文对战局的解读和战术的布置。
其实,对阵双方都知道接下来会面临什么局面:
高文组合试图破局,打破平衡,争取到破发机会,甚至直接破发。
索克组合抢占先机,掌握主动,强势保发,掐灭对手的强烈冲击。
关键就在于,这场计算和算计,谁的脑袋能够转得更快、执行能够更坚决。
博弈,正在进行时。
啪。啪。
索克,已经做好发球的准备了——
索克发球,高文接发球,迪米特洛夫和波斯皮希尔则呈现对角线站在网前。
迪米特洛夫瞥了波斯皮希尔一眼,视线不由落在波斯皮希尔握拍的手腕上,脑海里想起高文的分析:
今天,索克和波斯皮希尔显然制定了战术,网前截击以追身为主。
也就是说,当网前截击机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朝着网前补防球员的站位捶打,而不是寻找空档。
战术意图非常直接,压缩反应时间,尽可能将比赛节奏提升起来,将红土演变为草地,扩大他们的优势。
偶尔,他们也会搭配穿插一些不同截击线路的选择,避免被看出套路,同时也能够制造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整体而言,第一拍截击,在条件反射或者主动出击的情况下,追身截击的可能性扶摇直上。
所以,这次也是吗?
用高文的话语来说就是,“即使不是,我们也要制造一个陷阱,诱使他这样做。”
破局,就从波斯皮希尔开始。
高文发誓,绝对不是因为私人恩怨,纯粹就是因为波斯皮希尔更蠢——呃,准确来说,因为波斯皮希尔是对面组合的薄弱环节。
原因,就是如此简单。
迪米特洛夫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弯腰、下蹲,保持重心的轻盈,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在一区准备发球的索克。
蹬地!
抛球!
挥拍!
外角。
索克,一发选择了外角,时速199公里,一记标志性的大力平击发球。
轰!
网球,宛若重炮般冲击过去。
迪米特洛夫迅速打直膝盖、挺直腰杆,踮着脚尖,连续调整重心,膝盖里就好像塞了弹簧一般轻轻跳跃着。
紧接着,不需要回头,视线余光就能够看到那道芥末黄的光影轨迹,拖拽着长长的尾巴,沿着直线穿行。
直线!
追身!
从线路来看,确确实实是直线;但从落点来看,却是追身回球,网球,瞄准波斯皮希尔的站位冲击。
惊!
迪米特洛夫第一时间就捕捉到波斯皮希尔略显惊慌的表情,连续小碎步调整,身体就好像徐徐拉开的弓箭,然后就看到波斯皮希尔一个闪避不及,反手下意识地拦截了一拍——
斜线!
果然是斜线,朝着迪米特洛夫飞来,羊入虎口。
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