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都市 > 穿越考科举 >分卷阅读442

分卷阅读442

作者:桃花白茶字数:2196更新:2024-08-13 21:12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文书找了出来。

黑暗里,纪元超强的记忆力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事情的大概经过,他已经知道了。

林大人们查得也没错。

当年捞钱王逃走之后,因为没有其他证据佐证他知道隔壁连绍县做的事。

再加上那边连绍县的县令已经是死刑。

在文书上,说这位是被蒙蔽,送河工过去,也是履行职责。

要怪,只能怪连绍县的县令欺上瞒下,还坑骗同僚。

如果说这还不够,那连绍县的县令自己也“承认”。

是他把正荣县的人骗过去,也是他同正荣县当时的县令王长东说:“只是些普通差事,不会累着的,夏日还有瓜果茶饮,薪酬也给得合理。”

这样的说辞,“蒙骗”了正荣县县令王长东。

双方口供一致。

若不是当时的正荣县县令王长东临时跑了,估计处罚只会更轻。

当然了。

后来的也不重。

单看这些卷宗跟文书,只会觉得此事已经了了。

原来那位捞钱王也是“受害者”。

他只是“无辜”的被牵连了。

故而后续的升职,合情合理。

纪元躺在床上,回忆方才看的卷宗,长长叹口气。

如今终于知道对方怎么逃脱的罪责。

也知道了对方的姓名,籍贯。

王长东,顺天府人士,秀才。

搜索范围缩小,已经有了重大进展。

剩下的,大概就要从京城的王氏家族查起。

美中不足的是。

他还不知道这位捞钱王,先去了两广,又去了湖广,最后又是在哪。

算着时间,他期间应该有两次调动。

人海茫茫,果真是大海捞针。

十月初五,纪元去吏部的时候,还下意识看着他们的库房。

可惜这地方是绝对进不去的。

纪元这会过来,就是替属下们来取外派的草拟文书。

因为还不是正式的文书,还是他亲自过来比较好。

吏部的人见了纪元,还笑:“你也是我们尚书的学生,怎么还亲自跑一趟。”

吏部尚书的学生?

纪元惊讶。

怎么这样说啊。

对方拍着肩膀:“首辅大人给皇长孙讲课,你不是也在听?”

这个倒也是。

但他没那么脸大,说自己是首辅大人的学生啊。

这倒真跟纪元没有关系。

还是李首辅私下讲,纪元这学生着实不错,说什么会什么,点什么通什么。

虽然重点是在讲他聪明。

说着说着,却颇有些觉得这是自己学生之感。

大家虽然调侃,却也看得出李首辅对纪元的欣赏之意。

能让李首辅指点,这是何等的幸运。

纪元拿着草拟的外派文书离开,还是摸不着头脑。

如果那么说,听首辅讲课的,不只是他啊!

纪元前脚踏进史官院,后脚就被众人围上来。

史官院都是自己人,自然是不用客气的。

别说庶吉士们了,就算是左右编修也忍不住高兴。

隐约知道自己要去哪,跟肯定要去哪,还是有区别的。

要说把草拟名单拿出来,有违规矩吗?

倒也不是,每年名单都会透漏几分,省得出现吏部任命了,官员不去上任的尴尬情况。

大家都是同僚,能被派官的基本是进士,谁都不想闹得太难看。

给那些举人派教职,他们却不去,吏部都是睁一眼闭一眼,何况这些。

但要说提前到十月份就拿过来,却是少见。

史官院的庶吉士们,无不感谢纪元。

什么?

搬书换来的?

那算什么事啊。

“一想到要外派,还是紧张啊。”

“我倒是想走了,只有外派了,才能不负这么多年的苦读。”

“是啊,再整理文书,我都要成文书了。”

纪元摊开纸张,上面写了整整三十个名字。

全都是考进翰林院的庶吉士。

一个个名字后面,便是他们要去的地方。

董康,被派到闽地礼司。

这着实不算好,礼司到底没什么实权。

要说吃香,还是户部跟吏部,再不行工部跟刑部也成。

但又说起来,工部这些年的势头,有跟户部比一比的架势,要是能去工部,算是不错。

董康皱眉。

不过他心里有准备。

朝中无人,这已经是他尽力科考的结果。

白和尚还好些,他去了晋州司的刑部,多半还是跟他学过律法有关,在刑部观政的时候,做得也不错。

他一个和尚去管刑罚,确实有些说不出来。

章进士同样也有职务,去下面的富庶地方做了工部的官职。

大家职位虽然各有高低,但起点基本都是正六品了。

庶吉士,到底有些不同的。

只是各部门的发展跟油水,又有些不同。

那两个被派到太子府做伴读的,则直接确定了在翰林院的位置,他来以后算是太子府的官员。

两人今日也在,皆是松口气。

能攀上太子府,是再好不过的。

虽然多数时间是陪皇长孙玩,那也可以啊。

派官名单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甲前三的名字则不在这上面。

宋留群跟谢志福有些失望,不过想着,估计是家里的想法,他们是最不用为去哪担忧的。

至于纪元。

大家更是不担心。

前有礼部尚书放话,他想去哪直接说即可。

后有李首辅“学生”的名头。

再加上楚大学士也对纪元另眼相看。

只怕他想去哪,只是张张嘴的事。

纪元心里却没什么想法。

无论去哪,对他来说都一样。

这也是他的真心话。

看过外派名单,大家心里倒是升起一阵空虚。

真的要去做官了,怎么那么紧张啊。

还有些则准备疏通疏通关系,看看能不能换个好地方。

更有些已经开始准备。

差不多年后启程,算着也没多久了。

史官院这边,因为纪元的缘故,让手下们提前知道自己去哪。

其他各部的观政进士就没那么好运了。

他们其中不少人,甚至都没有分配官职,只能继续等着。

到了年底,这些事格外的多。

文官们要找去处,武将们也一样。

回到家中。

武营,刘军,终于确定了方向。

他们家里到底是卫所的,找了关系之后,终于可以分到任上。

地方都有些远,但好在是外面实际的职务,既能负责当地治安,还能剿匪。

从五月到十月中旬,他们一日日的值夜倒是还好,甚至都习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