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章第一次探索(一)
第二天清早,临时管理委员会再次召开了简短的会议,议题就是评审夏建瓴教授提交的定居点规划蓝图,在经过不多的几点改动后,规划方案便确认通过。
随后,大规模的定居点建设全面展开了,材料还是不够,一只两万余人的队伍继续进行采集,而其它的人,都投入进了建设工作。
夏建瓴教授带领相关人员,用插竹杆的方式在山谷的中间地段,同心湖的东边标示出十个居住小区、两个综合区、一个商业区和一个集会广场区,这些区域分布错落有致,宽松却不散漫,兼顾着实用性和美感,同时也对安全性做出了必要的考虑。
那些粗壮藤条的用途终于解开了,在湖水中浸泡了一夜后,李强指挥大家将它们打捞上来,然后放在地上用木棒反复捶打,很快,这些藤条粗糙的表皮破碎脱落了,而中间的部分则都被捶打成了一根根白色的,细细长长的纤维,而将这些纤维合起来就能搓成粗细不同的绳子,其柔韧度和抗拉强度都远远超过原生的细藤条,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绳索不会象原生藤条那样时间长了会干缩断裂。
当前的建设重点是人们的居所,夏建瓴教授带领一批建筑专业人士对人们进行着指导。人们的居所是在规划好的居住小区内,以户为单位的独立竹楼。首先,将两根一端削尖的粗壮笔直竹杆并排敲入地中,然后用绳索将这并排的两根竹杆绑牢,一座竹楼的四角分别打入这样四组竹杆。之后,同样用绳索将两根粗竹杆并排绑牢,四根这样的竹杆在离地半米左右高度横着绑在之前竖立的四根竹杆之间。然后再在竖立的四根竹杆上部,大约离地三米左右的高度再横着绑定四根竹杆,最后,用五根竹杆搭成一个人字形的屋顶,在四根竖立竹杆顶端绑牢后,一个竹楼的框架便算完成,之后,在底端四根横的竹杆间铺设绑牢作为地板的竹杆,墙壁四周,屋顶都用竹杆和大型枝叶遮盖铺设好后,一座简单却非常实用的竹楼就算完成了。按照夏建瓴的规划,这种简单竹楼是目前阶段最快捷,也是最实际的建筑方式,而待将来各种材料丰富后,人们再逐渐扩张改建自己的住所。因为现在就已经对每一座竹楼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所以以后人们甚至可以家家户户都拥有自己独立的院落。
除了继续进行建筑材料采集的队伍外,剩下的人男女老幼齐动手,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一般来说,都是一户一座竹楼,而人口多的家庭,则就将两座或更多的竹楼连在一起,形成一套多居室的中型竹楼。而针对单身人士,则建立起了一种大型的,带有很多居室的连片竹楼,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建筑材料,不过是否居住这种集体宿舍并不勉强,只要愿意,完全可以一个人住一栋小竹楼,反正地方有的是,材料的采集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而赵星移、李强、张燕等在肩负起管理委员会组织协调工作的同时,都各自带着一队年轻力壮的人员,专门帮那些年老体弱,家中没有壮劳力的弱势群体优先建设。
一整天,人们都在辛勤的劳动中度过,材料采集组进行了五轮的采集工作,但依然有些供应不上,而这一天之间,三千多座竹楼被搭建了起来,按照这个速度,大概十天左右的时间,人们基本的居住问题就能够得以解决了。
赵星移和刘壮以及杨蓉蓉三人都是独身,陈琼建议他们和自己一家住在一起,刘壮和杨蓉蓉都欣然同意,而赵星移喜欢清静,决定自己独住。
第二天,三人一起帮助秋省身一家建起了一座三居室的竹楼,秋省身夫妇带着婷婷住一间,刘壮和杨蓉蓉各住一间。至于赵星移,他这种独身青年如果不想住那种集体宿舍的话,因为材料供给问题,还只能再等等了。
忙碌的建设工作进行了三天,人们看着一座座青翠的竹楼拔地而起,走进竹楼,躺在虽然还不是非常舒适,但却温馨并且充满着自然气息的竹屋中,呼吸着散发着淡淡竹香的空气,一切的辛劳似乎都已一扫而光。
临时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这三天可以说都是忙的焦头烂额,尤其是船长、严振国和夏建瓴等更是恨不得多长几条腿,多生几张口,十万人的组织协调工作,毕竟非同小可。随着十个住宅小区中居住人口的逐渐确定,管理委员会在每个小区中根据居住群众的意见,各自选出了一个小区管理委员会,其下设一个区长,两个副区长和五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自己小区内约一万人的日常事务。有了这些小区管委会,原本忙乱不堪的组织工作终于大大改善了。
根据临时管理委员会的决议,这三天中,捕猎队、科研探险队的组建工作也同时在紧张的进行着,尤其是张燕,在第一天就以女子护卫队为基础,挑选了一千余名年轻力壮,身手敏捷的男女青年组建起了捕猎队,并在早晚建设空闲时间开始了训练工作。而科研探险队则分为三部分,由李强负责招募探险队的护卫类成员,他在男性护卫队的基础上,补充了二十四名身体素质非常优秀的男性青年,而刘壮就位列其中。另一方面,由赵星移负责组建探险队的科研类成员,包括研究生物的赵星移本人在内,二十名地质、矿产、生态,测绘等专业的科研人员被召集起来,在秋省身的强烈要求下,他作为地质类科研人员也加入了小队。这两部分共计五十六人就是科研探险队野外部分的成员,而齐孝儒教授则组建了一只人数更多的科研队伍,负责在定居点内研究分析探险队采集回来的科研样品。
第四天天刚蒙蒙亮,在辛劳的人们还没起身的时候,科研探险队的全体成员便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展开第一次的探索工作。本次的主要目的是对以翡翠谷为中心的,半径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区域进行探索,从而掌握这片人们定居点核心区域内的地理、地质、生态、动植物分布等情况,并绘制出相应的地图。
探险队每人背后都背着一个大大的仿野战军用背囊,都是用那种粗藤条加工成的柔韧藤绳细密编织而成的,里面装着足够一人十天食用的食物,包括大饼和一些熏肉干等,还有一个用来装水的密封竹筒。而每人手中,都拿着安装了尖锐石质矛头的玄铁竹制成的长矛,不过唯一例外的是刘壮,他那把又经过了细致加工的石头大砍刀要比一只长矛更厉害。
临时管理委员会留在营地的全体成员都早早的起来送探索队出发,一些队员的亲友也来了。船长反复叮咛大家注意安全,如果遇到比较大的困难,要立即返回营地,李强则表示一定会保证队员们的安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探险队在人们带着些许担忧的目光中出发了。
因为船长以及史心镜等飞船操作人员还依稀记得当初船队在太空中探测到的华夏大陆的地形,再加上以及飞船迫降时的路线,使得他们判断人们所处的位置很可能就是华夏大陆最西边,那个形状如同蝎子尾的地方,所以所制定的这次探索的路线,探险队将首先向东到达海岸,沿海岸向东南行走一段后,再垂直向南。这样,就能用最短的路线探测出这个细长蝎尾的大致地形。
队伍离开营地,李强手持长矛走在最前面,一边挑开挡路的植物,一边警戒着周围的动静。赵星移和刘壮并排跟在他后面,刘壮扛着他的大砍刀,兴致很高,一边走一边和赵星移聊着天。其它十一名护卫队员以及二十四名担任保卫工作的队员则夹杂在十九名科研类队员中间,不时的帮扶一下这些体质相对较弱的成员。
东边的海岸其实离翡翠谷非常近,在翻过两座低矮的山丘后,平缓而宽阔,略带着弧形,绵延至天际的海滩便呈现在探索队员眼前。
沙滩非常宽,并且以非常平缓的坡度伸入海中,海水很清澈,也很平静,入水十几米处还能看到水底缓缓爬行着的虾蟹,放眼望去,弧形的海岸线在水天交际之处围拢,将这片海域围成一个天然的港湾。
和落星海滩一样,这里的沙很细很白,在阳光下反射出一种带着银色的柔和辉光,美丽中含着一丝神秘。
“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成为翡翠谷的旅游圣地!”赵星移为这片美景下了定义。
由于这片弧形海湾形如一弯新月,所以探险队给它取了个名字――银月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