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科幻 > 大宋好时光 >第一六章 两朝济世老臣心

第一六章 两朝济世老臣心

作者:尹三问字数:2224更新:2024-08-12 19:22

朝堂永远是个此起彼伏,波涛汹涌的地方。

得失始终是一大常态。

赵祯在宗正卿人选,生母名分的事情上,仰仗赵元俨临终前的谋划,大获全胜。

但另一方面,却被步步紧逼,不得不接连退让。

范仲淹、韩琦等人虽然请调离京,但对庆历新政的清算才刚刚开始。

尤其是石介“伊霍之事”一事,再度被拿出来做文章。

石介死了!

忧愤而死,兴许也有以死明志,自证清白的意味吧!

但保守势力并未因他之死,而就此放过。

很不巧,京东路有举人孔直温谋反,有人称孔直温曾是石介的学生。

消息一出,在枢密使夏竦的推动下,一个说辞在朝野不胫而走。

石介没有死,是假死逃亡契丹,向辽国借兵。

听起来有些玄幻的说辞,但关乎谋逆,国家安危的大事,向来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石介要真去了契丹,那还得了?

富弼如今可是主持防秋的河北路宣抚使,他们要是沆瀣一气,串通联合,大宋白沟防线堪忧啊!

范仲淹在河东,韩琦在陕西路,整个北地边防几乎全在新政党人“掌控”之中。

这如何能行?

他们要是真动了坏心思……

为了安全起见,罢免几位防秋宣抚使很必要。

表象之后,这才是真正诉求。

韩琦从陕西路宣抚使改知庆州,范仲淹夺资政殿大学士,知邠州,未及上任又改知邓州,富弼则知郓州。

东京这边的新党成员也不例外,尹洙被贬谪去杨浩的老家华阴当县令,欧阳修则知滁州,《醉翁亭记》想必不日就会问世。

饶是如此,睚眦必报的夏竦依旧没有放过死去的石介。

要想证明清白,必须开棺验尸!

这年头讲究入土为安,掘人坟茔有损阴德,比杀人还要过分。

掘人祖坟,那是堪比杀父夺妻的不共戴天之仇。

石介的儿子打死也不同意,可是有什么用呢?直接被官兵控制,作为同党关押。

夏竦这招,太狠,太绝。

朝野为之震动,但夏枢相打着社稷安危的大旗,如何反驳?

即便是官家赵祯,也觉得夏竦欺人太甚,可坐在龙椅上,就决定了他不能说什么。

维护皇朝社稷,那就是忠臣义举,程序是“正义”的,身为皇帝,必须支持。

哪怕知道石介是被冤枉的,但没有证据洗刷冤屈,依旧背着叛臣之名,不能同情。

身份决定立场,便是这个道理。

杨浩听说此事时,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自古改革者不会有好下场,但大宋是个“文明时代”,已经不同于先秦,非得这样糟蹋人吗?

不管怎么说,范仲淹、富弼、石介等人的做法或许欠妥,但一腔忧国报国之心令人钦佩。

如此被一群小人如此作践,实在有些过分。

这样下去,大宋迟早会被他们折腾完。

是啊!

掰着指头算算,似乎不过八十来年,璀璨无比的东京梦华,就将毁于异族的铁蹄之下。

既然来到这个时代,岂能无所作为?

想起范仲淹离京那日的眼神,赵元俨临终前的谆谆叮嘱,以及某些欺人太甚的卑劣手段。

杨浩心中的主人翁意识越发强烈了,有些事情,该加快速度了……

至于眼下石介这件事,虽十分同情,奈何位卑,爱莫能助。

杨浩无奈,但有人可以。

谁也没想到,吕夷简再度出手了。

吕夷简虽致仕,但他身上还有几个荣誉性职位,比如京东路转运使。

于是吕相公上疏称呼:若空棺下葬,石介叛国确凿无疑,满门抄斩亦不为过;

然石介真死了,无故掘其坟,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要确认石介是否确实死亡,未必要掘坟,从其生病到入殓、再到安葬,有目共睹的亲族朋友、门生故人不在少数。

分别询问,签字画押,谎言诳语者以军法论处,如此可得真相。

吕相公老成持重,条理清晰,言之有理,赵祯立即吩咐有司,依此法处理。

夏竦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但吕相公威望太高了,而且出手便直逼要害。

挖出了石介的尸体,有损朝廷仁德,谁来负责?

一个原本可以淡化忽略的问题,被吕相公摆在了台面上,让人无从回避。

作为始作俑者的夏竦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是诬陷,所以只得作罢!

夏竦不理解,吕夷简为何要掺和此事?

帮着官家为生母争名分也就罢了,为何要站出来为新党说话呢?

太尉府的卧房里,吕家三郎吕公著同样疑惑不解。

“为夫时日无多了,就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过去……唉!

晦叔(吕公著表字),为父此举也是为了你们。”

“父亲…”

“章懿太后之事,是八王爷所托,而今算践诺了,官家心里记着好,将来也能厚待你们兄弟。”

“可是父亲,石介的事情…你何必?”

吕夷简幽幽一叹:“太过分了,老夫虽已致仕,但终究是宋臣,焉能看着他们开此不良之风?

长此以往,朝野纷乱,国将不国,岂能坐视不理?就算是临死前,再为大宋进最后的忠言吧,你将来会懂的。”

“父亲苦心孤诣,用心良苦。”

“哼哼!”吕夷简淡淡一笑,低声道:“晦叔,你们兄弟几个,你才学最为出众,眼界和心胸放宽一些,前程可期。”

“谨遵父亲教诲。”

“为父最担心的是稚卿(吕公孺),自小被为父宠坏了,不知轻重。为父致仕,不怪李迪,让他莫要再与沈家子胡闹。”

“是!”

吕夷简旋即好奇道:“对了,听闻李迪从陕州带回来一个少年,与沈家子走得很近,乃是陈抟的弟子?”

吕公著道:“是,那少年名叫杨浩,据闻是希夷先生托他向朝廷进献良种。

玉米、土豆、辣椒种植在玉津园,产量奇高,百官见证,今已收获。”

“好啊,此乃大宋兴旺之兆。”

吕夷简叹息一声:“少有奇遇,身负才学,又得八大王与官家青睐,想必不会错,可惜为父无缘得见了。

得空的时候,你去代为父瞧瞧,到底是个怎样的神奇少年?

年轻人,多交几个朋友嘛!还有,稚卿与沈家子的过节,尽量化解!”

“是!”

吕公著答允之时,身在州桥街头的吕公孺猛然打个喷嚏。

然后瞧着眼前雕梁画栋的楼阁,以及楼前那道窈窕的身影,双目通红,咬牙切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