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理想年代 >72拥护共和

72拥护共和

作者:光景字数:3831更新:2024-08-11 02:05

国民革命安西军大举进攻兰州就在眼前。

李想此时心急如焚。十二月的西北天寒地冻,但此时他心里却火烧火燎。他在安定城司令部里来回踱步,而后干净利索地对林铁长、张凤翙说道:“最顽固的宗社党头子良弼被彭家珍炸死。宗社党群龙无首,满朝亲贵心惊胆战。他们又读到北洋文官武将逼宫的奏电,知大事已去,便纷纷逃出北京,投向天津租界及大连、青岛等地,托庇于列强势力。隆裕太后为了笼络袁世凯,下诏封他为一等侯爵;但袁此时志已不在位极人臣,而要南面而坐,自然一口拒绝了荣典,梁士诒、赵秉钩、胡惟德秉承袁的旨意,不时入宫恐吓隆裕,动以利害。隆裕无可奈何,只得授袁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磋商退位条件。多日称病不朝的袁世凯,立时抖擞精神入朝,提出优待皇室条件。清廷接受优待条件,下诏退位了。”

林铁长和张凤翙也在考虑这件事,袁世凯的动作实在太快。

当天,北京城里到处都挂满五色旗帜,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成为过去。

得到这个消息,临时大总统孙文,又提出最后五条协议,由伍廷芳转达袁世凯:

(一)清帝退位,由袁世凯通知驻京各国公使;

(二)袁世凯公开表示,绝对赞同共和;

(三)孙中山在接到外交团通知清帝布告后,即行辞职;

(四)由参议院推选袁世凯为临时总统;

(五)袁世凯被推选为临时总统后,一定要宣誓遵守参议院所定的宪法,才能接受和行使总统的权力。

伍廷芳当天发了电报,袁世凯收到电文,感觉非常满意。袁世凯便按孙中山提出的办法,迫不及待地将退位诏书送各国公使及南京临时政府,并发表“真电”声明。

孙大总统在南京接到清帝退位和袁世凯赞成共和的“真电”后,即以两电致袁世凯,告以推让之意,并再促其南来。电曰:

(一)“万急。北京袁慰庭先生鉴:电悉。文以菲材,辱膺国民推戴,受任以来,拮据张皇,力不副愿,尝恐覆餗贻羞,负国民委托之重。自惭受任无状,日夜希冀推贤让能。苟得如公者,举而自代,其缔造国民幸福,当非意料所能预揣,文即引躬退在草野,为一共和国民,于愿已非常满足。无如时势未来,形格势禁,致公未得即遂共和进行之愿,文实尸位至今。幸得清帝逊位,民国确立,维持北方各部统一,此实惟公一人是赖。语云:英雄造时势,盖谓是也。文徒何功?过蒙奖誉,曷胜愧汗。新旧交替,万机待举,遗大投艰,非公莫办,谨虚左位,以俟明哲,易胜伫立,翘望之至。孙文。元。”

(二)“万急。北京袁慰庭先生鉴:真电及唐转来真电具悉。清帝辞位,执事宣言赞成共和,民国从此大定,不胜忻庆!盖全国人民之幸福也。现即报告参议院,提出辞表,推荐执事。至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若果行之,恐生莫大枝节。执事明于理势,当必知此,请即速来宁,以副众望;如虑一时北方无人维持秩序,当可由执事举人,电知临时政府,畀以镇守北方全权。谨布候复,并表欢迎之至意。孙文。”

同日,孙大总统以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绝对赞成共和,乃以“功成身退”之襟怀,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并为巩固民国而附提三项条件。咨文曰: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咨:前后和议情形,并昨日伍代表得北京一电,本处又接北京一电,又接唐绍仪电,均经咨明贵院在案。本总统以为我国民之志,在建设共和,倾覆专制,义师大起,全国景从。清帝鉴于大势,知保全君位,必然无效,遂有退位之议。今既宣布退位,赞成共和,承认中华民国,从此帝制永不留存于中国之内,民国目的,亦已达到。缔造民国之始,本总统被选为公仆,宣言誓书,实以倾覆专制,巩固民国,图谋民生幸福为任。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本总统即行辞职。现在清帝退位,专制已除,南北一心,更无变乱,民国为各国承认,旦夕可期,本总统当践誓言,辞职引退。为此咨告贵院,应代表国民之公意,速举贤能,来南京接事,以便解职。附办法条件如左:

1、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

2、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解职。

3、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非经参议院改订,仍继续有效。此咨参议院。

同时,孙大总统践履前约,提出推荐袁世凯候选临时大总统之咨文。文曰。

“临时大总统孙咨:今日本总统提出辞职,要求改选贤能。选举之事,原国民公权,本总统实无容喙之地,惟前使伍代表电北京有约,以清帝实行退位,袁世凯君宣布政见,赞成共和,即当推让,提议于贵院,亦表同情。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成,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大局幸甚。此咨。”

以上两咨文,于同日通电全国各报馆,除全文发表外,并电请各报馆宣扬袁氏促成清帝退位、巩共和之功。

由孙大总统这两件咨文便可以看出他是个伟大的革命人物,不恋权位,重然诺,视大总统为公仆;不过他了解袁是一个只知实力政治而不尊重法治的人,所以他有所保留,附带了条件,促使袁到南京来继任总统而脱离北京的封建势力,同时把临时参议院所制定的《临时约法》作为一道紧箍咒套在袁的颈项上,借以约束袁的野心,而使其走上法治轨道。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后即以全权名义布告中外大小文武官署,全文如下:

“现在共和国体,业经宣布,世凯忝膺组织临时政府之任,力小荷重,深惧弗胜。窃念政府机关,不容有一日之间断,现值组织临时政府,所有旧日政务,目下仍当继续进行。庶政方新,百端待举,全赖群策群力,互相匡济,务以保全治安,共维大同为要务。在新官制未定以前,凡现在内外大小文武官署人员,均应照旧供职,毋旷厥官。所有应行公务,应司职掌,以及公款、公物均应照常办理,切实保管,不容稍懈,倘有借端规避旷厥职官者,不独违背官规,抑且放弃国民义务。窃愿在官诸君子,共懔此意!”

同日并将退位诏旨致各国公使,转达各国政府。袁称临时政府首领,各部大臣名为首领。

南京。

孙中山正在接见几位整装待发,准备支援鄂州革命军西征的广东华侨老乡。

“你们冒险犯难,是真正革命志士,此举为我广东争光不少。”

“为什么不乘革命军新兴的锐气,将北方腐败的恶势力,彻底肃清,以求一劳永逸。今日言和,未免养臃贻患。”他们从海外归来,不就是为了革命上战场拼杀,可是在南京却没有仗打,碰上南北和谈,现在清帝退位,孙中山也要辞职了,他们一腔热血无处发泄,在白下路看到鄂州革命军驻南京办事处挂出来的广告,立刻热血燃烧了。

孙中山看着这些青春激昂的年轻人:“我与你的主张完全一样,但现在各省都督,多以兵力不充,主张谈和,各省推选的参议员,也认为不宜用兵,为民请命,如果我坚持非用兵不可,颇有贪恋禄位的嫌疑,既然大家都是这样想,我还有什么话可说。”

兰州。

入夜,街面的路上很暗,躲在屋内的民众,这夜能入睡的人肯定不多。街上,脚步声,车辆的行驶声,不绝于耳,这些声音在黑暗中带来了阵阵的紧迫感,不断动摇着人们的心理,越来越多的巨富之家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天亮后逃难……兰州已经风传清帝已发出退位诏书的消息。

升允在长庚的授意下于总督衙门召集西北清军将领开会。

升允开门见山的说道:“现在国难当头,希望诸位西军的元老们能拿出些高见来。”

马福祥首先发难:“我要求提供具体的战况情报、上面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到底是决战还是战略防御?”

马福祥算是厚道,没有说破长庚和升允隐瞒清帝退位的事情,只是旁敲侧击一下。

“战况我已经说过,李疯子没什么好怕的,我们就在兰州与之决战!”升允和长庚模则一味强调战况的发展很顺利,一定要在兰州进行决战。

虽然有将领提出为什么兰州有清帝退位的谣言问题,然而长庚和升允二人则回避这个问题大唱清军正在顺利反击的论调。

“我军已做好了未来兰州决战的战略部署。”站在讲坛上的升允以他那巨大的身躯、庄重的发言散发出极大的说服力。

会议散了,对清廷最忠诚的马安良回到他精锐军中。大阿訇王浩然来访。

“翰如教兄,”王浩然开门见山说道:“共和成立,五族平等,信仰自由,无妨教典。弟以依妈尼为证,誓诸真宰:共和政体,决无妨害吾教,请勿中奸人谣言之诡计。边远之地,真相难明,况尚有因忌吾而欲害吾者从中播弄是非,以收渔人之利耶?明鉴如吾兄,必能洞烛其奸,不为一姓尽愚忠,而拂万兆之幸愿。兄执西北军机牛耳,处此潮流激荡民情鼎沸之世,共和元勋、民族英雄、宗教伟人,只一反掌耳。时机难再,幸勿失之!敬希急速停进,通电翊赞共和,福被群生,名垂永世,岂只国家之幸,是亦回民之福也。”

王浩然这一番话,对马安良思想一定会有很大触动的。

在王浩然劝谏马安良的时候,马福祥、王之佐、水梓、邓宗等相约拜访长庚。

“我们都听说清帝已经退位,升大帅的乐观论是不真实的,李疯子携风雷之势,大军长驱直入,我们该怎么办?”马福祥一副询问的样子,其实就是来逼总督府公布清帝退位召书,宣布甘肃独立赞成共和。

长庚听了,没有回答,却请他喝起酒来。

酒精让王之佐、水梓、邓宗等人的脸红了起来,他们劝长庚早些宣布清帝退位召书。

“袁世凯已经发出‘真电’赞成共和,全国都已经共和了,李疯子来势汹汹,也许我们能战兰州阻止李疯子的脚步,可是一旦各省革军支援李疯子,全国之革军兵力将直扑兰州的。”

听了马福祥的话,长庚很有些吃惊,沉默下来。他突然问马福祥道:“我想请开缺,你有好的人选吗?还有拥护共和的电报,你们是发给南京还是北京?”

这次是马福祥他们无话说了,这种时候,长庚居然早已经在考虑这种问题。其实,长庚早已下定决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