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 >第209章 封而不藩

第209章 封而不藩

作者:码十三字数:2316更新:2022-04-30 22:04

太子朱标看着欲言又止的儿子朱雄英。

笑盈盈地轻轻拍了拍他肩膀,示意他大胆说出心中的话语。

“你我本是父子,还有什么话憋在心里头不敢说出来的呢!?”

轻轻点了点头,在政治方面。

自己和这便宜父亲太子朱标可以说是。

站在同一阵线上的。

倒也不用担心。

从手边的文书随意的抽过一本,朱雄英指了指,上面随意的一个字。

“父王你看,假如这是京城,然后绕在这次周围的便是全国各地的州县,将来我们可以尝试着,对全国各地的藩王,采取封而不藩的模式!”

你说什么?

封而不藩!?

太子朱标有些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这样全新的模式,让他有些大感意外。

但是监国多年的太子朱标何许人也,转眼间便能够意识到这其中的妙处。

青蛙要慢慢的煮。

但如果能够先把所有的藩王都聚拢在京城脚下。

以便历代帝王能够随时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

这对中央集权是非常有好处的。

轻轻摸了摸自己的鼻尖,太子朱标满意的一脸点头,脸上扬起了一丝丝兴奋之色。

有些爽朗地看了看自己儿子朱雄英一眼。

旁的不说。

光是将这些藩王,如果全部封在了京城天子脚下。

即便是自己父皇,朱元璋问起。

也可以说让这些个亲王们可以和自己父皇一家人团圆长聚,以尽孝道。

这是一个无法让人指点的说法。

毕竟占据了道德大义的制高点。

如此一来。

便可以从相当大程度上杜绝了这些个藩王,在地方上拥兵自重危害到朝廷。

想来如此布置的话。

再也不会有晋朝的八王之乱。

而这些个藩王,再也不用担心会被封到哪个穷乡僻壤的封地!

京城乃天下政治商业荟萃之地,繁华程度几乎可以说是在全国上下首屈一指。

想来推行的力度也会小很多。

但有一个问题横亘在自己眼前。

那就是这些已经分封出去了的藩王。

一个个手握重兵,早已经习惯了,在地方上做土皇帝的大权在握感觉。

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回到京城?

至少在自己父皇朱元璋做皇帝期间,会成为一件麻烦事儿。

至于将来自己登基,君临天下之后。

倒不必担心这些问题。

所有问题的核心。。

是如何让朱元璋心服口服,甚至自发的推动这件事。

如此难度才是最大的。

听得自己儿子朱雄英这般表述,太子朱标也不由得为难的皱起眉头,用手轻轻的撑着自己脑袋。

陷入了苦苦的沉思。

自己父皇,朱元璋是个什么性格?

这么些年来天天接触。

早已经可以说是非常的透彻了解。

这是一个很难改变和说服的人。

固执己见,已经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

只是,难道这些个重要的措施要等到自己登基称帝后。

有些仰天望了望漆黑的天空。

太子朱标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人间诸事不由人。

就连自己儿子朱雄英的语气之间,也是对自己尽快促成此事,抱着极大的希望。

毕竟要等到自己登基称帝后。

那都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事情了。

时间不等人啊。

毕竟到时候要等到自己登基称帝以后,那些隐藏在自己心中的那些至高远大的理想,一桩桩一件件都要等着自己去实现了。

虽然不知道自己父王太子朱标,为何这般着急?

但在朱雄英心里总觉得这个事情急的话只会起到一个反效果。

毕竟按照太子朱标的设想。

接纳自己的建议之后,会竭力的促成此事。

会联合一众朝臣,准备说服洪武皇帝朱元璋,把全国各地的藩王都移回京城,然后统一管理。

一切的俸禄和恩养还是照旧。

以此来稳住这些被强行移回京城的藩王。

但只要这些全国各地的藩王都能够聚集在京城。

那么削藩的事情,便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不管怎么说。

一旦回到了京城,这些个分封在全国各地的藩王,还不是任由历代帝王随意的拿捏。

至少回到了京城这样的群英荟萃之地。

有着数以千计的锦衣卫,死死的盯着。

再厉害的藩王,谅他也翻不出多大的浪。

更何况皇城脚下,这些个藩王们回京居住后。

说什么也不可能再像地方上一样手握着如狼似虎的重兵。

大规模的裁剪各个藩王府亲兵护卫队,也会势在必行。

胳膊再怎么粗的亲王也无法反抗。

毕竟京城几大军营,里三层外三层地拱卫着京城那可不是吃素的。

更何况聚集在整个京城的那么多文武百官,也不知道有多少眼睛会把这些个亲王们,死死地盯住。

甚至是后续的帝王。

如果后续觉得这么多藩王。

要耗费朝廷这么多的钱粮去供养。

逐渐的减少藩王们的钱粮俸禄,也不是不可行。

而到了那个时候,手上没什么兵权的亲王们回到京城居住。

面对朝廷的各种削减定例,也会变得有心无力起来。

最多也只能在嘴上瞎嚷嚷两句,然后一切归之沉寂。

一想到这削藩这样高难度的。国家大事。

竟然在自己儿子朱雄英提醒之下。

变得这么简单。

太子朱标不由得瞬间心中倍受鼓舞。

自己这么些年来在自己父皇朱元璋的指导之下,已经绝大程度的熟悉了国家政务。

但归根结底。

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丝丝对国家的热血和梦想。

等着付诸于实践。

甚至自己在儿子朱雄英面前夸下海口。

一定要继承父皇的遗志。

将这个大明带向繁华与盛世。

唐太宗手中的工具一定要在自己手中实现并绽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让那些沉淀了上千年的史册,也有自己的浓重一笔。

生而为人,来到了这个世间活一遭。

谁还没点雄心抱负呢。

朱雄英有些茫然的看了看,有些心中暗自兴奋起来的太子朱标。

在那里反复的踱着脚步。

口中念念有词:“英儿,父王恨不得眼下就将这件事情付诸于实践,你那句话说的很对。

我们总不能把一些难题都留给后代去解决!

长时间的堆积和放任,只怕到了后世,也只剩下积重难返,无力回天了。

纵观历朝历代,都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事情和遗憾,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国家走向覆灭和沉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