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璇终于想起来了,这种植物就是菖蒲。
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除了包粽子,赛龙舟外,都会悬挂菖蒲剑在门窗上,记得小时候,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做菖蒲剑。
将菖蒲的茎叶从根部上端割下,然后剥开一片茎叶,将上部软垂的叶片剪掉,剪出三角尖形,剩下硬挺的茎叶。
然后从茎的最下端剪出一段约三五寸长,将之中间的合拢部位剖开两三厘米长就行,接着将刚才的硬三角尖从这剖开的位置穿过去,穿到留出剑柄的长度。一把菖蒲剑就做好了。
一般门上都会贴两把菖蒲剑,左右剑尖相对,有驱邪,守护家宅的功效。此外人们还会饮菖蒲酒,以达到祛避邪疫的目的。
小孩子们做完了家里要用的菖蒲剑后,就会将多余的菖蒲同样做成剑,然后呼朋引伴地玩起官兵强盗,或者两军对阵的游戏。个个挥舞着自制的菖蒲剑,玩得不亦乐乎。
菖蒲叶子似剑形,翠绿挺拔,端庄秀丽,具有香气,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
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
菖蒲全株芳香,可以作为香料或驱赶蚊虫;花、茎、叶香味浓郁,还可以入药,具有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等功效。可祛疫益智、强身健体。
一般都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等症。
因此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药。
除此中药的价值外,菖蒲对现在的紫璇和族人来说,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了它,这些病虫害就再也不能构成威胁。
因为菖蒲还是极好的无污染的“绿色农药”。
这种农药做法十分简单,只要将菖蒲根茎捣烂,然后加两到三倍重的水熬煮两小时,再经过过滤,将所得到的浓稠原液,再兑上十倍左右的水,这就成了天然无公害的“绿色农药”。
这种无公害药液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蛉、蚜虫、红蜘蛛等虫害,正是紫璇他们现在急需的良药。
菖蒲非常容易找到,就在大河边上,那一大片夹杂在芦苇丛中略为矮小的就是菖蒲。碧绿挺拔,半人来高,一丛丛,一片片,沿河而长。
紫璇带人到河边搜寻,不一会就找到很多。大家分散开来,拿出带来的工具挖起来。
每一丛都挖掉大部分,留下小部分,得给它们留下点种,可不能竭泽而渔,要不以后要用到就不好找或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
没多久,就采下了一大捆的菖蒲,赶紧送回部落做成农药。这件事是越快越好,只有消灭了虫灾,大家才能安下心。
这边在熬制菖蒲水,那边紫璇让人去安那里取来竹筒,做成水枪,等会喷洒农药用。
这个水枪很容易做,只要是农村的孩子基本都玩过。
切下一段竹节较长的竹子,一段有节,将节的地方用硬物戳个孔洞,然后找来一根细竹棍或木棍,一头包上厚厚的布头,能紧紧堵住竹子为准,从竹子开口的那边塞进去。小竹棍上再按个把手即可,一把水枪就完成了。
拿着这个试了下效果,很不错,将洞口开得大一点点,水柱就分散开来。
让安召集人加紧多做些水枪,以备不时之需。
到了下午太阳下山前,所有的稻田都被喷洒了农药。
看着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虫尸,紫璇觉得自己的鸡皮疙瘩都了冒出来,以后再也不来看这样的恐怖画面了。
解决完了这次的水稻危机,紫璇心中再无牵挂。迪也是落下了心中的大石,要是水稻被虫子给毁了,那今年的食物又得不到保障了。
要知道,现在他们部落的一半温饱都是靠水稻解决的。现在好了,以后也不用担心了,而且,这个农药拿到菜园去,效果也是杠杠的。
今后捉虫子的人手就可以空出来做别的更需要的事情。
紫璇继续回去做自己的小老师,不说传道、授业、解惑,但是起码能让部落里的孩子会些简单的文字,会记录日常,会基本计算。
度过这次的水稻危机后,部落里的人做事情也更加小心,有什么异常的现象先要和族人探讨一下,解决不了的再去找天女。
时间就这样又大步跨过,到了秋收时节。水稻收割后,部落里过冬的食物也已基本准备妥当。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房子,但是,部落里的食物还是都存放在山洞里。
洞外的防御工事还在,是最为部落的最后保障。然后新的村落这里,围着居住的这些小院外围,另外建了个比较大的防御工事,包围住了整个部落。
紫璇很是不解,为什么部落外还要建这么大的工事,现在周边的野兽不是基本都被消灭了么,即使还有漏网之鱼,也是不敢到这边来的。防御外面,还有很多的陷阱呢,那些野兽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紫璇也曾经问过迪,但是迪只是摇摇头,表情很是严肃,却什么都没有说。
紫璇见问不出个所以然,也就不再追根究底。
话说,时间终于到了秋天,等大家储备好足够的过冬物资后,迪就已经组织人手,开始准备参加交换的物资。
这次准备的都是部落中比较充足的东西。比如上次很受欢迎的竹蓝、竹筐、竹椅子等竹制品;比如现在部落中形式多样的各类陶器,还有数量不多的细密麻布、盐等等。
虽然种类不多,而且都是用的,自己部落种植的粮食、蔬菜,还有养殖的鸡鸭羊等全部都不准备拿去交换。
但仅仅是这些,也都是各部落稀缺的物资。特别是细麻布,别的部落应该还没有这玩意儿呢。
因此,迪很有信心,这次的物资交换,应该能换到些不错的东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