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李符为何有此一说?
这还要从赵谷上了退隐奏疏后说起,自那日朝会后不过才过了十日,一直在研究大宋及周边地图的赵光义,突然意识到了一件重要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当时已到了夏季,大宋西边边境的西夏国正处在水草丰美的时候,不像春冬两季那样或道路泥泞不堪,或气候天寒地冻,正好适合大宋大军出征。
自雍熙二年李继迁占据银州,攻破会州后,西夏便算是正是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对于此事赵光义虽然面上没说,但心底里却一直耿耿于怀。
试问,自初唐以来,便一直对唐朝乃至后来的五代十国称臣的西夏,却在他做皇帝时悍然叛出,赵光义这个最爱面子的皇帝,心里又如何能好过。
此事若是放在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回时,赵光义或许也就算了,但现下就连辽国都被大宋打怕了,赵光义自然就起了收复西夏的心思。
况且辽国萧太后也已签订了国书,愿意从中帮忙,大宋手中又握有神威霹雳弹这等神物,在赵光义看来,大宋只需派出一员大将前去征缴,定然可以一战定西夏。
于是乎,在随后的三天里,赵光义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由朝臣廷议。
但他却没想到,他的这一提议几乎遭到了所有大臣的反对。
原因无他,去年年末大宋与辽国一战,战士损伤不少,粮草消耗惊人,朝廷一边还要兼顾遭遇天灾的流民,国库之中已经没有多少粮食,实在是供不起大军远征。
这其中,尤以吕蒙正等文人反对的声浪最高,但赵光义却铁了心要剿灭西夏,不顾大臣反对,下达了出征的命令。
随后的数天里,赵光义找回了镇守燕云十六州的弭德超,命他带领十五万大军出征西夏。
大臣们这下又皱眉了,弭德超可是被赵光义处罚要在燕云十六州守关三年的,就这么把他放回来的话,岂不是对不起因为他的失误而阵亡的北伐将士们?
但此事却没有一个人敢反对,谁都知道弭德超乃是赵光义的心腹,而且还是武将阵营中的心腹,谁也不敢在这件事上多嘴,在大宋一朝,但凡涉及到了军队,臣子们为了不引起皇帝的猜忌,总是不敢多说什么。
于是乎,在赵光义的乾坤独断下,大宋开始西征,领军将领为本该在边疆受罚的弭德超。
弭德超倒也不负众望,带着大宋勒紧了裤腰带省下来的粮食,领军出征了。
西夏打探到大宋的动向,当即向辽国求救,毕竟他们在背叛了大宋后,立刻投入了辽国的怀抱。
辽国却没有回应他的求救,反而将西夏使臣赶了出去,随后辽国更是派出了三万大军,和弭德超一起吞并在西夏边境上。
西夏这下子不淡定了,难不成宋辽已经摒弃前嫌,打算先灭了我西夏吗?
此时的西夏,还远不到数十年后的威风,李元昊现在也没有出生,西夏如今的首领名叫李继迁。
却说这李继迁倒也是个人物,得知辽国不会帮自己后,他立刻开始整军,打算对抗宋辽两方了。
当弭德超带领大军正式进攻西夏时,一度曾遇到过非常强硬的抵抗,让大宋一方损失惨重。
但西夏终究战力上还是比不过大宋,弭德超能够得到赵光义的青睐,虽然刚愎自用,但也有些本事,在他的严密组织下,西夏开始节节败退,两个月后,西夏已经丢了三分之一的国土。
此时此刻,西夏本该就此覆灭的,大宋胜利在即,但弭德超急功近利的毛病却在此时发作了。
眼见着西夏的反抗越来越薄弱,弭德超兴奋了,恨不得一天之内就收复西夏全境,不顾将士的疲惫,下令全力进攻。
辽国虽说答应帮忙,但却是出工不出力,领军将领也是听调不听宣,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抓了一个西夏斥候的弭德超,从斥候口中得知西夏大军军营中防备空虚,实际兵力已经只剩下五万,不禁面色一喜,当即决定趁着夜色杀进西夏军营,一战定西夏。
却不想这次根本就是西夏的一个阴谋,当弭德超带领大军冲进西夏军营,当即中了西夏人的埋伏,被大火和暗箭杀了个落花流水。
等到弭德超带人突围出来时,他所率领的五万大军已经只剩下一万不到。
弭德超自然气急,立刻回转兵营,调集所有八万大军,势要剿灭西夏兵。
李继迁却早已吃透了弭德超,等到弭德超带人返回西夏兵营时,那里已是人去楼空。
弭德超不肯罢休,沿着车辙印和马蹄印追了出去,再次钻进了另一个埋伏之中。
原来,李继迁早已料到弭德超会去而复返,于是故意留下痕迹,却将弭德超的大军引进了大山之中,再次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一下子又让弭德超损失了三万大军。
更严重的是,李继迁另外又派了一支军队,烧掉了弭德超的后军粮草。
如此一来,弭德超仅剩的五万大军便成了一支孤军,没有了粮草补给,虽占据了西夏三分之一的地盘,但却如同一个纸老虎一般,毫无震慑力。
此情此景,和当初的燕云十六州何其相似,同样是弭德超率领的大军,虽然占据了不少地盘,但却毫无用处,动辄就会被人覆灭,所占据的地盘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空有其表。
赵光义之所以会如此生气,正是因为弭德超的军报送了过来,五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大宋已经被弭德超葬送了十万大军,若是再损失了这五万大军,势必十年之内都会一蹶不振。
要知道,五万大军可不光只是五万个人,还有他们座下的骏马、武器、铠甲等,这些东西都是要拿钱买的,若是要补齐这五万大军的窟窿,大宋势必要耗费许多钱财。
朝堂之上寂静一片,除了李符外再没有人说话,也正是因为大家都看出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