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是国家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不过重头在于年节之时,届时四方来贺、八方来朝,中外咸集、胡汉并立,正是彰显帝国威武、震慑万邦。
似六月的大朝会就没什么重要议程,君臣按照礼节完成整个大朝会的流程,乏善可陈……
待到大朝会之后皇帝于内廷召开会议,这才是重中之重。
今日天色阴沉、乌云堆聚,偏殿之内门窗敞开,一阵疾风将院子里繁茂花树的香气吹入殿内,清亮舒爽。
没一会儿,细密的雨水从天而降,淅淅沥沥润泽万物。
偏殿里,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师李勣,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房俊,中书令、太子少傅刘洎,侍中、京兆尹马周,河间郡王、吏部尚书李孝恭,兵部尚书崔
敦礼、民部尚书唐俭、刑部尚书张亮、御史中丞刘祥道……诸位朝堂重臣济济一堂。
此时已经晌午,李承乾体恤大臣,让内侍准备了糕点、茶水,又让御膳房准备酒宴,待到会议之后君臣同席、燕饮欢庆。
房俊目光从众人脸上掠过,不在乎以往的会议流程、寒暄委婉,开口便直指重点:“启禀陛下,兵部之内增设机构一事已经筹备妥当,还请陛下指派合适之人
员前往任职,尽快商讨军制改革之章程,并且拟定法规、条例,继而通传全军、实施改革。”
华夏的文化便是中庸、含蓄,任何事都要有一个婉转、顺畅的过程,譬如会议之时的议题绝大多数时候都会由某一个人、顺着某一个话题自然提及,大家继
而发表意见。
似房俊这般平铺直叙、开门见山,可谓少之又少。
刘洎心里嫌弃房俊不懂为官之术,接口道:“军制改革事关重大,要慎之又慎,制定章程、法规、条例之人选更要仔细遴选,绝不能任人唯亲。”
人选要大家商量着来,注重能力的同时更要兼顾各方,任何人也不能一言而决……
房俊奇道:“军制改革乃是军中之事,与中书令何干?我倒是孤陋寡闻了,却不知何时中书令亦可兼管军务?你自己给自己增设的权限吗?”
刘洎淡然道:“十六卫大军驻扎各地,六百三十三折冲府更是遍及全国,皆需地方官府予以后勤供应,怎能说不关我的事呢?军政本就是一家,古往今来从未
能分割清楚。”
房俊点点头,似乎不愿与刘洎争辩,不过却提醒了一句:“当下全国折冲府的数量为六百一十七,中书令在胡搅蛮缠之余,还应做做功课才好,免得贻笑大方
。”
刘洎不以为意:“本官会的。”
折冲府是隋唐“府兵制”的基层组织军府,分布各地,随时置废、增减不恒,数量变化极为频繁,身为中书令不能说出折冲府准确数量,并不算失职。
即便是兵部之内,若不是直管之官员,怕是也搞不清楚……….
自己只需将话题说开,这个兵部增设机构不能将文官排斥在外,如此足矣。
李承乾感觉刘洎的目光往自己这边似有若无的看了一眼,遂干咳一声,道:“中书令所言有理,军制改革的初衷便是为了防止军队与地方的牵连太甚,军政双
方都要有所参与、集思广益才行。”
众人目光微动,尽皆感到诧异,陛下居然偏帮刘洎反驳房俊?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房俊面色如常、纹风不动:“陛下所言甚是。”
众人又是一惊,作为陛下铁杆支持者的房俊面对陛下“移情别恋”,居然这般平静接受?
到底发生了什么?
殿上群臣惊诧莫名,唯有寥寥数人知晓其中究竟。
李承乾看了房俊一眼,道:“越国公若有合适之人选,不妨提出来,诸位爱卿一起议一议。”
房俊也不扭捏,颔首道:“兵部左侍郎刘仁轨,此人虽出身名门,然少小贫寒,却始终不辍向学之心,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任职水师以来,文武兼备、战功
卓著,可担负改革军制之重任。”
李承乾环视左右:“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众人面面相觑,都摇了摇头。
陛下这句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了,他是支持刘仁轨的,否则就应该说“此人可否胜任”,而不是“谁有异议”……
显然刘仁轨这个人选已经获得了陛下的认可,旁人就算再是眼馋军制改革之职位,也不能与刘仁轨争。
李承乾道:“大家也都举荐贤能,集思广益。”
刚刚回朝不久、尚未上任右金吾卫大将军的刑部尚书张亮开口道:“同安郡公、右领军卫大将军郑仁泰,资历深厚、功勋卓著,昔年辅佐太宗、有定鼎寰宇之
功!臣以为可以胜任。”
诸人纷纷颔首,予以认可。
郑仁泰在贞观朝似乎很是低调,既不得太宗皇帝之重用,又没有什么存在感,但其当年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率军镇守宫城、软禁高祖、致使宫外的太宗皇
帝顺利剪除建成、元吉及其党羽,立下汗马功劳。
时至今日,贞观勋臣日渐凋零,往昔不声不响的郑仁泰自然而然凸显出来……
见旁人并未反对,李承乾颔首道:“善!”
这个人选是很容易通过的,明面上郑仁泰现在与房俊合作无间,房俊一系自然不会反对,暗地里已经倒向自己,经手的刘洎一干文官更不会反对……
“微臣举荐原河南府尹裴怀节!裴怀节出镇河南十余载,安抚百姓、牧守一方,使得河南地界政局安稳、物阜民丰,于民政之道极为精通,可更好的协调军政
双方的纠葛。”
出言的自然是中书令刘洎。
然而话音刚落,侍中、京兆尹马周便摇头表示反对:“绝对不可!裴怀节任职河南多年,纵容世家门阀兼并土地、藏匿人口逃避税赋,此前晋王兵变,河南世….
家大力支持,裴怀节坐视不理、听之任之,此等立场偏颇、尸位素餐之辈,焉能参与此等大事?”
一时间,偏殿内落针可闻。
河南府尹乃是与尚书左右仆射、大都护同等的从二品高官,单论品级,尤在中书令、侍中、六部尚书等等官员之上,无可争议的帝国高官。
这样一个高等官员返京述职,便被冠以低等罪名,这是极为重大的政治事件,甚至意味着一场剧烈的官场震荡,因为其背后必然盘结着巨大的利益团体。
可马周是谁?
太宗皇帝最为宠爱的臣子,与房俊一道力挺当年为太子的李承乾,且为人纯粹、勤于政务,说一句“简在帝心”绝不为过。
这样一个人公然向裴怀节开炮,岂不是不死不休?
李承乾果然很头疼,抬手捏了捏眉心。
刘洎反驳道:“朝中的确有一些风言风语涉及裴怀节,但马侍中所言诸事皆无凭无据,无异于空穴来风,这般诋毁一位朝廷重臣,是否多有不妥?”
然后不等马周说话,他看向刘祥道:“御史中丞自洛阳返回,且于洛阳期间审讯河南府上下官员,敢问裴怀节是否涉及马侍中所言诸事?”
刘祥道瞅了御座之上的陛下一眼,缓缓摇头:“并不曾发现裴怀节违法乱纪之证据。”
河南府那一场审讯其实就是做戏,事后所有记录都付之一炬,否则若是追究起来不仅所有河南世家难以洗清,河南府上下官员都得锒铛入狱,自然也包括裴
怀节。
所以无论裴怀节在河南做了些什么,为了大局着想都只能视如不见。
刘洎点点头,问马周:“马侍中还有何话说?”
马周当然明白裴怀节动不得,之所以在这个场合提及也不过是心中不满这些所谓的顾全大局实则蝇营狗苟而已,闻言,干脆阖上双眼,一言不发。
一副“不屑”与汝等为伍的傲然神色……
刘洎差点给气笑了,行吧,你清高……
李承乾看向李勣:“英公认为裴怀节可否胜任?”
李勣道:“正如中书令所言,军制改革看似军方自己的事,实则牵扯广泛、瓜葛深远,有一个精通政务且牧守一方的重臣坐镇,确实能够给与更多有意义的意
见,微臣赞同。”
李承乾心情甚佳,有郑仁泰、裴怀节这两人参与其中,无论是这个所谓的增设机构、亦或是往后极有可能设立的枢密院,至少不会脱离自己的掌控。
“爱卿乃宰辅之首,有你坐镇,又有这些贤达功勋勤于王事,朕就等着大功告成之日,普天同庆。”
虽然李勣不怎么管事,也不会与房俊碰撞,但只要他坐镇在那里,房俊就不敢肆无忌惮。
尤其是将来设立枢密院,绑也要将李勣绑着担任枢密使……
李勣道:“微臣分内事也!不过军制改革兹事体大,方方面面涉及太多,微臣还想向陛下举荐崔敦礼,其人乃兵部尚书,熟知军务,有他参与,定能事半功倍
。”
李承乾就有些无语,刚刚对李勣升起的好感又降了不少,对于其举荐崔敦礼的动机一清二楚:自己不想干活,那自然就得找一个能干的……39314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