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朕即大宋赵桓 >第四十九章改良火药成果

第四十九章改良火药成果

作者:杨氏良家子字数:2114更新:2022-04-25 09:50

御前军器所还矗立在内城税务街南方,只不过曾经的寺院建筑被彻底改筑。

周围建起了严密的高墙,墙内栽种上了新的松柏。内部庭院则被打通,显然是方便物资运输。

李彦仙跟着赵桓走在警卫森严的军器所内,只走了一小段距离,李彦仙就只剩下了一个感受,那就是望眼欲穿, 眼花缭乱!

这一路他实在是看到了太多武备,一札一札的明亮铠甲,一捆一捆的长矛,天文数字般的箭矢,林林总总堆积成山,正在核验数目, 向外运输。

这么多物资,哪怕给自己一成, 自己也有信心组建一支军容严整, 战力剽悍的大军啊。

但赵桓对路上的装备都视若无睹,一直在御前军器所的官员引领下走到军器所的最深处。

御前军器所的运转形式已经非常接近后世,官员只负责行政管理,下面各个曹司各自负责武器科研。而各个作坊则负责生产器械。

御前军器所最深处就是猛火油作和火药作,管理的极为严格,哪怕有内饰引领,众人也经历了关卡一次次严格的核查。

李彦仙好奇的问道:“官家,这是何处?管控居然如此严格?”

赵桓笑着说道:“此即我大宋军事文明结晶之所在。火药作历来管控严格,盖因此物着实有开辟新元之威能。卿随后就能见到了。”

抵达火药作后,监司主官已经迎在坊前。内侍向赵桓介绍道:“官家,此人便是改良火药的官员,名为沈耽。遵循官家诏令,已为其官职进位,如今负责火药作生产。”

“沈耽?”赵桓看了一眼这位淳朴的官员,问道:“可是沈少卿后人?”

沈少卿也就是沈括,这位著名北宋科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夏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沈耽连忙拱手回礼,说道:“陛下慧眼如炬, 沈少卿为臣叔父。家父诲披与叔父为亲兄弟。”

这关系已经很亲密了, 作为家族子弟,沈耽很可能耳濡目染学习了一些沈括的科研方法,所以才能率先将火药改良成功。

不过赵桓对沈括的研究成果非常感兴趣,问道:“沈少卿可有后人存世?”

“禀官家,叔父还有一子,名冲。不过身体不佳,在杭州老宅休养。”

赵桓点了点头,对身边的带御器械汪宗沔吩咐道:“让枢密院传令给神武右军都指挥使,平定杭州后将沈少卿后人接到京城,派御医为其调理身体。”

沈冲还在其次,关键是沈括留下的书籍、成果,说不定能一同搬到京城。

这事还太遥远,赵桓很快将目光收回眼前,对沈耽说道:“向朕与神武左军都指挥使介绍一下火药研发情况。”

沈耽立即神情肃穆,回道:“官家,如今火药威力巨大,请移步校场。”

“可。”

为了给火药作试验威力, 军器所特意在南部靠河的位置设置了一块宽广皆上千步的校场,周围以树木相围。

沈耽介绍道:“臣所改良黑火药是以一斤硝、二两硫磺、三两木炭进行配比,应该是最契合官家所言。威力至少提升两倍至三倍。”

威力提升了两到三倍?赵桓兴致勃勃,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有限,硝和硫磺都还有提纯改进的空间。只要改进工艺,火药威力还能继续提升。

不过即便如此,火药威力提升了两到三倍也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成果。

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明清两朝,这意味着只要火药进入战场,就能形成跨时代的战力。

“在校场展示一下。”赵桓吩咐道。

军器监展示的还是掌心雷,外形没有多大变化,但里面填充的火药却有了质变。

为了展示火药效果,军器监特意在周围树旗几个木靶,分别披覆着铁铠和皮甲。

十名军器所匠人站成一排,一同点燃了手中掌心雷。引线在空气中嗤嗤燃烧,但没有官员的命令,这些工匠谁也不敢提前扔出火球。

沈耽对赵桓解释道:“为了提高掌心雷可控性,火药作每十日便会组织工匠一同投掷。让他们切身体会将士在战场上的感受。这种方式下,他们与将士们的性命就掌控在他们自己手中。他们谁也不敢偷工减料,疏忽大意。”

赵桓笑着点头,让工匠与将士同生死,的确有利于保证火器质量。

说话间,前方掌心雷被一齐扔出,十枚掌心雷,火药重量多达近四十斤。同一时间爆炸,剧烈的火光璀璨四射,气浪即便隔着数百步依旧横扫而来,吹动着所有人的衣襟。

李彦仙激动的起身,神情亢奋的跑到前方去观察铠甲情况。

在爆炸坑周围,皮甲已经被破片炸的支离破碎,甲胄下的木靶被碎片割碎,可以想象若是人体,早已千疮百孔。

而铁甲的防御效果也并没有好到哪里,火药的面打击性,使甲胄彻底变形,这种情况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可能还要超过皮甲。

李彦仙激动的摩拳擦掌,终于知道为什么神武右军能大败金军了。两个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方阵激烈厮杀,一方忽然掏出十余枚掌心雷,这战局立马就发生碾压性倾倒了。

若神武左军也有数千枚这种掌心雷,自己有信心击败所有强敌。

等李彦仙返回,赵桓吩咐道:“神武左军,朕给不了卿太多助力,但这掌心雷,朕可以做主,卿能够带走百箱,大约三千枚。”

这三千枚本来是给神武右军的份额,但神武右军在南方平叛,打一群弱鸡,完全不需要这种神器。而且南方气候潮湿,也不利于火药保存。所以赵桓便拿来先调拨给神武左军。

火药得以改进,火器的研发亦并未落下。火药作匠人清扫了校场后,又推来一辆兵车。

赵桓只看了一眼,就不禁一乐。这个兵器,基本上后世属实是家喻户晓了。

东西方都能迅速普及,证明这种东西研发起来非常容易,但偏偏他的技术路线又十分正确,属于长盛不衰的兵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