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了。家里的堂兄哥哥们虽然一个个的都不是什么纨绔子弟,可比起父辈来说,现在还差得远了。
现在后宫又是这种局面,皇后真的有些慌了。
这个时候,她反而有些庆幸,突然冒出来的“宠妃”容妃。
无子的皇后,和有子的宠妃,但凡有野心的人都知道谁主谁次。
皇后这几天都在烧香拜佛,祈求二伯好起来,至少在撑两年,让她再生一个嫡子。
然而很多事情是不已人的意志发生的,马齐还是病逝了。
弘历和皇后都很是伤心,赏银五千两治丧,赠太傅,给谥文穆。
除此之外,弘历还让和亲王弘昼和大阿哥永璜代他去祭奠马齐。
这事一出后,其他人怎么想,不知道。
大阿哥永璜面上不显,心里倒是有些飘了。
一方面是因为皇后在永琏死后对永璜实行了捧杀策略,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局势对永璜来说的确很好。
没有满洲八旗血脉的弟弟,后面的弟弟最大的也比自己小七岁。
他今年十二岁,如果着急一些,现在就能大婚了。
但底下的弟弟,最大的两个,也还要明年才进上书房读书了。
在不知道弘历能活多久的情况下,这优势的确有些大。
毕竟这么算下来,等永璋永璠大婚的时候,永璜要是动作快一些,运气好一些,儿子都能进上书房读书了。
除此之外,也是在永琏死后,这大半年来,抛开各自原因不谈,反正弘历的确是重视了永璜不少,以前这种事情,可没有永璜沾手的份。
于是在有心人的吹捧下,永璜就觉得汗阿玛这事选中了自己当储君。
毕竟,大家普遍默认的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他可是大阿哥,名副其实的皇长子。
没了永琏这个嫡子,他就应该是立储的最佳人选。
眼瞧着汗阿玛开始重用自己,开始让自己和前朝大臣接触,永璜怎么能不得意了。
虽然永璜并不傻,没有说出来,宣扬得人人皆知,可在平日行为举止上,下巴抬得更高了,人也显得自信了不少。
事实上,弘历这个时候是真没这些想法。
朝堂重臣病危病逝后,为了显示皇上的看重,派遣皇子代替皇上去关怀,不说汉人那些王朝,满人这里也是有迹可循的,仁皇帝当年就多次派皇子办这些事。
而且不是废太子允礽,也不是大阿哥允禔,而是三子、四子、五子这些皇子去办。
只有宗室权王病危的时候,皇上才会亲自屈尊降贵的去王府看望。
毕竟外面一直有那么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皇上亲自来看望你,说明你是真病危了,都病危了那怎么可能还医治得好。
所以皇上亲临看望病人,一直被阴谋论的人视为皇上想让你必死无疑。
因此,弘历只是单纯的依照旧例行事,之所以选永璜,那不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现在年纪合适嘛。
三阿哥永璋和四阿哥永璠才五岁,哪怕就是皇家的孩子早熟,对于五岁的孩子也不可能委以重任,毕竟还有其他选择。
有选择的情况下,弘历自然不会去冒险,所以这事不就很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永璜头上。
一如当年,先帝继位后,仁皇帝的周年忌日要派皇子去祭奠,因为弘时在孝期让小妾怀孕,所以这事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下一个顺序的阿哥,也就是弘历身上。
更何况,这个时候弘历忙着□□朝堂局势了。
马齐死后,富察家子弟或多或少都要守孝。
弘历虽然夺情了一些,但马齐那一支的人,麻烦夺情,所以朝廷里的富察大人丁忧了不少。
而这些人空出来的位置,自然不可能等着富察氏守孝完后,继续干,而是马上就有替补上位。
对此弘历也没什么办法,可心情是着实差了许多。
不知道的人,还因为弘历真爱皇后了,因此喜皇后所喜忧皇后所忧,不少人心里都有些酸涩。
其中最咬牙切齿的人,不是之前被皇后戳到痛楚上的娴妃,而是高贵妃。
原本马齐病逝,高贵妃心里十分高兴,没想到转眼就看见弘历和皇后一同悲伤,高贵妃顿时就差点咬碎了牙!
在得知自己第二胎流产毁了身子的真相后,高贵妃就恨死了皇后,毕竟如果她的孩子活下来了,这会儿早就可以叫她额捏了。
虽然恨透了皇后,可高贵妃是个理智人,她并没有明面上和皇后针锋相对,相反还有些巴结皇后,往皇后身边靠的倾向在。
不是高贵妃被皇后算计怕了,而是高贵妃知道只有靠近皇后,降低她对自己的警惕心,才能发现皇后的秘密,才能将皇后一击击倒。
并且在皇后被一击击倒后,还不会被人怀疑是她出的手,不会连累到高家。
高贵妃发现这事后,还真以为弘历对皇后有情,立马将刚刚生下两个儿子弘历给了特殊恩典的容妃抛到了脑后。
皇后才是她恨不得立马杀死的仇人,她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皇后得意。
高贵妃开始疯狂开动脑筋。
第123章弘历重病
马齐病逝后,皇后的心情变得极为不好。
可偏偏马齐只是皇后的二伯父,并非是皇后的阿玛,按照规矩皇后是不能为马齐守孝的,这进一步让皇后心情差了起来。
后宫众人这个时候也十分有眼色的小心翼翼着,就怕碍到了皇后的眼,成了皇后的出气筒。
别以为这种事情不常见,其实这种事情很常见。
虽说嫔妃宫女基本上都是有来历的,不能轻易处罚,可只要皇后想要收拾人,总能找到名正言顺的机会。
后宫嫔妃们就这么战战兢兢的过了几个月,可朝堂上却因为富察家守孝的原因,暗潮涌动。
进入九月,弘历突然病了,下令让和亲王弘昼代行孟冬时享太庙礼。
说人话就是让和亲王弘昼代他去太庙祭祖。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要知道从古至今都讲究一个“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尤其是前面还有一个旧例,康熙三十三年,礼部尚书沙穆哈因“拜褥事件”被革职,而这事拉开了一废太子的前兆。
这还是奉先殿祭祖,太庙可比奉先殿的规制更高。
就从一年之中祭拜的次数和意义就可以看得出来。
太庙祭拜分大祭拜和小祭拜,四孟、岁暮、清明、亲政是大祭拜,每次举行仪式都十分盛大。而皇帝生辰、逝去皇帝的忌辰、上徽号之类的是小祭拜,档次就要低一些。
而奉先殿除了逢年过节都要祭拜外,皇上遇见什么喜事,比如册封一个高位分嫔妃,打赢了一场仗之类的,都可以跑去奉先殿祭祖,这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