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大奎到京城的消息,是霍犇给潘朝霞打电话,她才知道的。
驱车到京城,果然见到跟前台打得火热的大奎。憨声憨气,除了她之外,在潘朝霞认识的人里,还真就没有第二个了。
山货依旧是带了不少,今年村子的秋收应该还不错,大奎难得买了布料,给自己做了一身衣服。
款式和质量,跟前台那几个小姑娘的肯定是没法比,可她也丝毫不觉得窘迫。
大奎说着村子里今年过年,都吃上白面的饺子了。小孩子也做上新衣服,就是可惜,老师们得要三月份才回去学校呢。
要不然,还能跟他们一起把正月给守岁完呢。
村子里的人,也开始植树造林了,环保的想法可是好着呢。
这些,都是老师的功劳,而来是能去他们那穷乡僻壤的地方,多亏了有启乾这些好人的。
大奎五大三粗的,生怕弄脏大厅,跟着一堆山货在角落蹲着。
前台的小姑娘端着水杯,也有把自己放在抽屉里的小零食都拿出来。
其中就有一包辣条,大奎从来没见过这东西。
刚吃一口,斯哈斯哈用手扇风吹着舌头,“恁给俺的是啥东西,咋恁么辣呢,俺的舌头都麻了。”
咕咚咕咚牛饮两口水,温热的水,越喝越辣,辣的本来高原红的脸,更是直接红到脖子根了。
潘朝霞来的时候,就见大奎也跟着一起笑的前仰后合的。
“这东西还挺好吃,俺觉得肯定下饭,恁们在哪买的,俺也给孩子们买回去点。”大奎第一个想的,还是家里的那些孩子们。
虽然潘朝霞给的蔬菜和肉每个月都是足够学校的孩子和老师们吃的,可村子里的孩子一向都勤俭惯了,偶然遇到食堂饭菜里有肉的,都留在饭盒里,晚上带回家里。
有没上学的弟妹,也给他们尝尝。
这就有一个现状,好多孩子,明明饭盒里有饭菜,却只是愿意泡点菜汤,也吃的眉开眼笑的。
大奎知道,这些孩子们是苦惯了,忽然有点好吃的,也舍得不胡吃海喝。
尤其是之前有几个星期没送过去,孩子们都担心,以后是不是老师也会走。
幸亏大奎安抚他们,她也是不忍心看孩子们落寞的眼神。
大奎知道自己信对了人,果然,大哥和嫂子,真是没让她在孩子们面前丢脸。
“我这还有,我给你去拿。”小姑娘那叫一个热情,转头,就看到已经进来的老板娘。
“辣条,我让人给你带一箱,还想吃什么。”潘朝霞知道大奎也想给村子里的孩子们长长见识,不过那东西添加剂多,外面买的,总不如跟严佐成交代一声,让他给孩子们做点干净卫生添加剂少的辣条。
还有他工厂生产的其他小零食,也都一并准备几箱。
“嫂子,不用不用,俺口袋有钱,就想给孩子们尝尝新鲜。这东西,还挺下饭的。”油滋滋,香辣的很。
“随手的事。你来京城,是有事要办?”潘朝霞带着人上去办公室,大奎忙着走到外面,又抖抖身上的土,才跟着上楼。
她是听说诗诗生孩子了,就忙着来了。她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就把自家屯的山货都带来了。
潘朝霞看着为数不多的山货,这可能是大奎所有的存货了。
“她生孩子也不是什么大事,你何必跑这一趟。一会我带你过去,诗诗也想你了。”霍犇送了吃喝过来。
大奎实在是过意不去,证明自己今天真的吃饭了,还拿着一个手写的单据。
一碗
霍犇也是实在,听说她真吃了,拿着东西就要走。
香喷喷的酱油炒饭,配上大师傅自己腌制的咸菜,这都是他平时不给公司的艺人吃的。
听说大奎来了,知道那丫头口重,就把自己私藏的咸菜都给拿出来了。
还有中午给员工们准备的素炒,糖醋排骨,也都装了一盘。
霍犇还没出门,潘朝霞叫人把东西放下,正好她早晨也没吃饭,就让大奎陪着再吃点。
大奎开始还就尝了几口,发现这味道太好了,完全没注意自己又吃了个肚歪。
霍犇把光溜溜的餐盘送回去的时候,大师傅可叫一个高兴。
这才是吃饭的正常打开方式,吃就完了。
像是公司的那些孩子们,每天吃的还没有大奎吃的一半多。
这个事,还真不怪公司的艺人吃的少。潘朝霞提议丈夫设立食堂,就是想让艺人吃的好的前提之下,还能让身材管理的妥当。
毕竟有些人是需要上镜的,状态好了,观众才能有更好的视觉体验。
但她绝对不提议病态的瘦美人,楼上的健身房又不是摆设。
但凡是启乾的艺人,德智体美加上身材和演技,都是要一起进步的。
大奎后知后觉,有些不好意思。她怎么舍得在外面吃东西,一碗面五块钱,能给孩子们买很多铅笔和橡皮了。
别人给的物资是人家好心,可不能一直依赖别人无条件的帮助。
村子里的人也在大奎的思想灌输之下,深刻记住这个道理。
现在孩子们有书读,有可口的饭菜能吃,是因为社会上有很多好心人,并不代表村子里的生活就富裕起来了。
想让以后的子孙后代都能过上现在的生活,甚至也能跟京城的孩子比一比,还是需要他们年轻人的努力。
潘朝霞听着大奎说着自己的想法,脸上都是欣赏。
看看这个来自西北的粗糙姑娘,却懂得好多人一辈子都不明白的道理。
靠人不如靠己,与其让子孙后代都过的一贫如洗,还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努力改变现状。
她能大大方方的接受潘朝霞他们给的赞助,也是大大方方的计划未来,完全能独立的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和生活。
“嫂子,那些老师的工资,我想今年从我们村子出一部分,哪怕只是一点,也是心意。”
这个提议,是大奎跟村子里的人商量的结果。虽然现在只能承担一部分,可村子里的人都很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