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瑜然一副“早知道如此”的样子,说道:“剩下的没举的,就是不同意老七去的。理由我也不问了,上次你们都说过了,这次我就想说说我的看法。”
柳氏低着头:还能有什么说的,你不是已经同意老七去了吗?
“我也支持老七去。”
柳氏:看吧,我早就知道了!
叶瑜然说道:“不过我的理由,可能跟你们想的不太一样,既不是为了让老七当一个大官,也不是为了让他去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支持他,只因为他是我的儿子。”
朱三、朱四、朱五几个人愣了一下。
叶瑜然的目光滑过几个儿子,说道:“既然他是我的儿子,他做的又不是什么偷鸡摸狗,见不得光的事情,只要他想去做,那我就支持他。”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现所当然,没有那么多一步登天。”
“在我还活着的时候,在我还能给我的儿子当后盾的时候,我愿意没有任何条件的支持他们。”
“即使他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会撞墙,会走弯路,那都没有关系,因为只有他们去做了,他们才会知道自己未来要走哪条路。”
……
这些话,与其说是说给朱七听的,不如说是说给朱家的几个儿子听的。
叶瑜然想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已经长大了,到了自己“飞翔”的时候。
而她,也愿意放开自己的手,让他们去冒险。
这下子,几乎所有的儿子都愣住了:娘……是这样想的吗?
一时之间有些感触。
可说到这里,叶瑜然也没有停下来,她问他们,是否知道老七选择去读“州学”的原因。
“不知道。”朱五诚实地摇了头。
他听到老七愿意去上州学,就非常高兴,还真没想过要问老七原因。
因为在他看来,原因也不过是那些。
叶瑜然说道:“老七说,因为州学的书和先生多,他想全部‘默写’下来,送回家里。这样以后,家里的孩子想要读书,就不会担心没有书读了。”
书,可不是想读就能读的。
这个时代,越是好书,越藏在一些读书人或者书香门第的藏书阁里。
能够在书店里流传的,也就那几本比较常见的。
就连岑先生,他手里的藏书也不多,也没几本“珍藏本”。
所以当初朱七在义康镇县衙“背书”的时候,全部都是一些读书人耳熟能详,或有所耳闻的书。
至于珍本,到是一本没有。
朱家的几个儿子齐齐望向朱七,完全没想到,朱七想去州学,居然是这个原因。
“当然了,如果老七去了州学,势必会离开安九镇,到时候只剩下大宝、二宝两个在镇上读书,我们肯定也不会放心。”叶瑜然继续说道,“老三又跟老七去了州学,那么时候谁负责陪大宝、二宝读书呢?”
这个问题,直接戳中了朱大、柳氏的心里,夫妻二人转的转头,抬的抬头,望向了叶瑜然。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了,我打算等老七到镇上拜别岑先生时,顺便跟岑先生商量一下,”叶瑜然也望向了夫妻二人,说道,“其实我们家离安九镇并不是很远,现在之所以会觉得远,是因为我们经常赶不上牛车,得走路去上学。你们看有生,基本上天天早上来我们家拿食材,哪一回耽搁了?”
朱大没办法否认,即使他再不怎么掺和家里的生意,也知道为了保证食材新鲜,安九镇这边的吃食摊,都是蒋有生每天赶早,直接来家里拿的。
“娘的意思是……”只是,朱大有些不太确定,娘的意思,是想让大宝、二宝蹭蒋有生的马车?
“我打算买头牛,置办一辆牛车。”叶瑜然说道,“早上的时候,如果有生方便,让他帮忙把大宝、二宝捎到学堂去,如果不方便,我们就自己送一下,再回来干农活,也不会太耽误。下午呢,等他们下学了,再去接。”
“买牛?!”朱二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赶紧问道,“娘,你打算买什么牛?水牛,还是黄牛?咱是买半大的,还是买带崽的?”
嘿嘿地笑了起来,表示家里早就该买了。
现在他们家里的条件,也不比里正、族长家差,结果里正、族长家都有牛,他们家却没有,有点太丢脸了。
当然,也不只是这个原因。
对于乡下人来说,证明自己“有钱”的方式无非那几个新房子、田地多、有牛。
平时朱家人忙里忙外的,还真没想过买牛的事情,但现在叶瑜然一提起来,算是超乎戳中了几个种地汉的肋骨,就没有一个不同意的。
“娘,这牛就让跟二弟去买吧,我跟二弟接触的牛多,肯定知道买什么牛好。”
“是啊是啊,娘,我跟大哥去。”
……
至于叶瑜然会不会没钱买牛,他俩到不怎么担心。
都送得起大宝、二宝读书了,会没有钱买牛?
扯淡!
柳氏一看婆婆一提了“买牛”的事情,自家男人都喜得跟什么似的,完全忘记了两个儿子的事,有些憋闷。
她暗中伸手,拧了朱大一下。
朱大皮糙肉厚的,完全没在意。
叶瑜然见送大宝、二宝读书,朱大都没有像现在这么高兴,有些哭笑不得:“行,你们去买,不管是水牛、黄牛,什么牛都行,只要你们喜欢。但你们要保证,这牛能够拖牛车,我们买牛除了是为了耕地,还为了送大宝、二宝读书。等以后家里条件再好些,有了马车,就不用麻烦……”
她话音未完,朱大、朱二就连连出声,表示:“不麻烦不麻烦,赶牛车也挺好赶的。娘,你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这头牛!”
“老大,现在你不担心大宝、二宝在镇上读书了吧?”叶瑜然问道。
朱大此时哪里还会担心啊,满心都是那头牛的事情:“有啥担心的,牛车接来接去的,别人还没这福份呢。”
兄弟俩还表示,以前他们上一趟镇,连坐牛车的钱都没有,还要自己走路去,哪像大宝、二宝现在这么舒服,不仅有学上,还能牛车坐。
这村里,哪家孩子的待遇,有大宝、二宝好?
郁闷中的柳氏:“……”
虽然婆婆已经成功“解决”了这件事情,但不知道为何,她就是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觉得婆婆“亏待”了她生的两个儿子。
要不然,老七当初读书的时候,婆婆怎么没提买牛车的事,等到她儿子上学了,婆婆就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