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九)图书检索
在桃树的故事中,佛祖在禅定中通过顺藤摸瓜查到的前因后果是否可靠呢?
历史的真实性究竟如何,我们无法证实,但由于他确实准确地预言了未来发生的事情〔虽然本故事是编出来的,但从许多流传的故事看,佛祖对某事的未来进行准确预言的能力很强〕,我们先假定他所追查的所有历史信息全部准确无误。
按照佛祖所说,阿赖耶识包罗万象,记录了过去的一切信息。那么,这将意味着以不同的逻辑去追查,将会追查到不同的信息。
这跟我们去图书馆找资料一个道理,首先我们必须先有个目标,知道我们想找什么,否则只能随机拿一本书,这本书会是哪方面的内容也是完全随机的。其次我们需要按照一个具体的索引方式去查找,否则就会大海捞针,无从下手。
可这个索引方式完全是由图书馆管理人员早就设定并依此整理好的,如果没有预先设定并整理好,图书馆里只会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书本,找资料依然只能完全随机获取。
那么,佛祖为什么能够快速查找到相关的信息呢?他的那“图书馆”是谁给整理出来的呢?又是按照什么样的索引方式给整理出来的呢?
这工作当然只有佛祖自己做了,他出家苦行的那六年,就是完成了这超级庞大“图书馆”的整理工作。整理好了自己的阿赖耶识,然后他同时就具备了超强的索引能力去获取别人阿赖耶识里的信息。
现在有一个问题:佛祖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去整理了他的阿赖耶识呢?
优秀的资料管理方式,应该具备多重索引功能,佛祖自然不会例外。从他初出道讲述的“苦集灭道”,我们可以知道他必然有一套完全建立在“苦集灭道”理念上的索引体系,从任何众生的故事片段他都能迅速看到主角内心的痛苦〔即使那个片段是快乐的,但有快乐必然会有不那么快乐,通过快乐马上就能找到痛苦〕;从那些痛苦他马上就能追溯到主角阿赖耶识里过去种种类似的痛苦种子,找到之后他就确定现在的痛苦就是由过去那些痛苦的种子交集而成。苦与集的根据找到了,自然信心倍增,不愁不能把你引到他的路子上面去,于是被他劝说的人们一个个走上了他的灭、道之路,纷纷出家跟他修行。
先入为主的观念引导着佛祖的修炼,一开始他就认为出家才好修行,经过六年出家苦修后他得到了强大的劝人出家的能力。一开始他就认为这个世界很肮脏,后来他便有了让人深深感受到这世界确实肮脏的能力。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三世因果,其实也是他先有了这个观念〔这个观念其实不是他发明的,而是人类早就有了的观念,人们都把自己当善人,觉得受人欺负时就会有让对方遭受恶报的强烈愿望〕,然后根据这个观念在禅定中他追溯到了恶报的恶因、善报的善因,追溯到了之后他信心倍增,认为这是自然规律。
其实,换一种索引方式,他在禅定中就会看到另一种完全相反的三世因果:善有恶报,恶有善报。因为阿赖耶识无所不包,什么信息都有,只要往前追溯,什么没有呢?
所以,即使他追查到的信息完全符合现实历史,也不能说明那些历史与现在发生的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联。之所以有了关联,完全是他的阿赖耶识已经建立的索引机制导致。然后,他接下来就会不自觉地由自己阿赖耶识的索引方式安排未来事态的发展。
常人虽然主观渴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由于没经过佛祖那样的修炼,阿赖耶识没经过良好的整理,难以推动事态迅速往自己内心渴望的方向发展。佛祖则不同,当他开口说桃树三天必死之后,它基本逃不过这个命运了。
释迦灭族就是这样发生的。佛祖知道释迦族欺骗了波斯匿王之后,作为释迦王子的他,开始为这事情担忧起来了,于是他通过禅定想去追溯两个国家的恩怨,这一追溯他必然会在他早就建立的索引导向下看到好多纠结的历史。再往未来观察,恶有恶报的规则启动,欺骗者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他看到了释迦被灭的可能。
就如佛祖的父亲想到佛祖出家的可能之后所作的努力一样,佛祖看到释迦被灭的可能后也作了现实努力。而那些努力的效果与他父亲的努力产生的效果完全一样,那就是把事情推向自己担心的方向。在他第一次尝试去阻止琉璃王的时候,灭族发生的几率其实还不是很大,但琉璃王再次出兵时,佛祖发现自己前面的阻止完全徒劳,对阻止此事的信心大大减退。到了第三次阻止琉璃王之后发现琉璃王再次出兵,佛祖绝望了,对阻止工作的绝望意味着他内心对释迦灭族充满了信心,于是它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渴望,其实是人类内心普遍存在的强烈怨气,以己为正、以人为邪。这种怨气如果只是主观想想,也不过是导致自己痛苦而已,不会造成社会的严重问题。可宗教的力量太大了,个个都精通禅定,这么多人在这种思维导向下进入深深禅定,造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十)自相残杀
儒家的善恶分明与佛家的善恶因果有着异曲同工之谬。
孔子按照自己的善恶标准编纂《春秋》,对历史人物加以褒贬,那么他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自己尊敬者、与自己有血缘关系者、自己认为贤明者所做出来的糗事,怎么办呢?只好“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避而不提了事。
孔子只是在玩文字游戏,遇到这样的尴尬也不过是导致内心矛盾而已。
佛祖则不同,他深深的禅定功夫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因果报应功能,那是要转化成现实的,也就是所谓的“般若”,能转化为现实的、实实在在的能力。
那么,当他的因果报应系统把自己的族人纳入报应工程之后,他就难办了。那个报应系统已经运行得非常稳定,根本不理会“为亲者讳”这种*,报应就免不了了。
中国文化的根是包容的,并不搞善恶对立,而是阴阳的调和。就如古代中医,什么都可以拿来当药,不像佛教在饮食上面那么多忌讳。那么,佛教如何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并壮大呢?
这里面的关键人物是禅宗六祖惠能。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就是无好无坏、无善无恶的道家观念,六祖惠能把佛教与道家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成为深受武则天青睐的国师,于是佛教得以在中国很好地生存了下来。
虽然六祖惠能讲的是无善无恶,但由此得到广泛传播的佛教却不是无善无恶,而是善恶分明的宗教教条。
随着这个教条的深入民心,中国人的勇气、创造力严重退化,造成了后来两次完全被外族统治的结果,并在最近一两百年多次遭受西方列强的疯狂掠夺、奴役。
为什么这个教条的深入民心会带来这个后果呢?每个人都当自己是善人,都担心自己的同胞、亲人因为作恶太多要遭报应,那么这个国家还能安定吗?自己国家先报应个够,才轮得上别的国家啊。
(十一)集体催眠
佛祖通过禅定去追溯过去原因来解答当下的疑惑,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当下的自己获得释然,所以在对治当下困扰时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这种方式目前在心理疾病、生理疾病的康复治疗中经常被使用,现在有不少心理专家能够用催眠术让患者对过去进行回溯,从而找到导致疾病的心结,并在催眠状态下解开心结,等到患者从催眠状态中恢复过来时,发现原来各种医药都无济于事的疾患不药而愈。
这种解决当下问题的神奇,很容易让人折服,从而对三世因果深信不疑。而这种深信不疑将会导致群体意识的因果报应系统得到进一步强化。
因果报应系统如果总是这样被不停地锤炼、加强,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将在不远的未来遭遇灭顶之灾。因为回溯过去,哪个生命不是沾满了鲜血?比如佛教认为吃肉杀生会带来刀兵劫,有几个人从没吃过肉的呢?
佛教认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接受这个导向,我们将会被集体催眠,摧毁万法〔所谓的法,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然后一起奔赴佛祖设计的那个虚幻的佛国。
(十二)迷中之谜
阿难对佛祖说:我喜欢上了一女子。
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女子?
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面对如此痴情的堂弟,佛祖轻描淡写地问了他几个问题。结果,阿难出家了。
在劝说阿难出家时,佛祖的三寸不烂之舌实在令人佩服。可是,当敬佩他的琉璃王率兵前来时,佛祖前后有过至少三次机会,却不曾见他积极引导琉璃王的思维,这合乎情理吗?
再说琉璃太子升狮子座被辱骂的时候,佛祖在哪里呢?他神通广大,早就知道这事情要糟,为何没有及时制止族人?
提倡众生平等的佛祖,却接受族人为其建造奢华的讲堂,他的位置普天下没有别人可以坐。
琉璃太子被赶下来后来,“用牛奶洗漱琉璃太子坐过的位置。琉璃太子走过的地方,掘地三尺,用新泥填上。”
从这里似乎看不到众生平等的影子。
知道琉璃王发下毒誓之后,也没听说佛祖教导族人改变态度作补救,不在根源用功夫,却是在琉璃王带兵前来的时候于路上作消极的提示。这很明显不是佛祖劝人出家时的风格。
从这些迹象,我们看到佛祖的内心究竟有些什么呢?“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这应该是佛祖亲口讲的道理吧?既然诸行无常,一切皆有可能,为何还能预知未来呢?从过去释迦族人捕鱼时杀了琉璃王前世及其族类又怎么会产生后面释迦族人被琉璃王所灭的必然结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