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都市 > 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 >第 46 章 龙凤猪组合07

第 46 章 龙凤猪组合07

作者:南漳字数:7566更新:2024-07-14 22:01

【于是才出生的‘建元新政’,就被窦太后一巴掌拍了回去。

上任不过一年的赵绾、王臧下狱自裁;

至于丞相窦婴、太尉田蚡?罢职家里蹲!

汉武帝特意从鲁地请来的贤良申公?从哪来回哪去。

你问才即位的少年天子气不气?

气啊!他气成河豚了好吗?

但他能怎么办?

汉家自来倡导孝道,太后就是皇帝头上的一座山!

何况他几月前为改革做铺垫,向下诏提倡人伦孝悌,为推行儒家做准备。

面对窦太后的诘难,他也不敢公然不孝,做出自毁长城的举动?

所以他只能安静地看着祖母换相换御史大夫,甚至连太尉这个官职都被抹去,都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刘恒皱眉,慢条斯理帝拿起绢布擦过嘴角,眸色幽幽地盯着天幕,启儿L到底年寿几载,能让猗房历经三朝?

孝道、诸侯王、权臣...几项如大山压顶,难怪启儿L身体不好,年寿不丰?

半晌后他眼眸落到天幕大大的墨字‘刘彻’上,面上浮出几分满意之色。

汉家天子不怕出错,就怕畏惧困境不敢弹动,孙儿L改革手段虽显急躁稚嫩,但亦有可圈之处。

窦婴姓窦,应该是猗房亲族,田蚡为孙儿L外戚,两人代表后宫两方太后势力,在改革时能帮彻儿L分担部分外戚宗室压力。

他垂下眼帘,嘴角微微勾出一抹笑意,两人虽属外戚,可又代表不同太后利益,彻儿L只要稍微挑动两人,此二人定然矛盾丛生,为权势他们只能献媚彻儿L,以期用彻儿L压制对方。

想到这,刘恒笑了起来,倒是一步好棋,可是...他收了笑,操作得不好,也容易被外戚控制成为傀儡啊!

猗房、窦婴、田蚡……太皇太后、外戚等字眼,在刘恒脑海碾过,化出无数想法,又被湮灭于无。

他冷静地将绢布叠好,放进袖内,才抬眸望向天幕上列出的数条策令。

罢了,孙儿L诸事他无法帮管,能做的是帮启儿L减轻七国实力,让他削藩时能更顺手几分,期望能延长启儿L几年寿命。

不过...刘恒看着天幕上‘改易服色’四字,惊讶地挑起眉,漆黑的眸子闪过一丝兴味,他这孙儿L胆挺大。

改易服色往往与‘五行德运’相关,关乎朝代正统及当权者的天命之言。

也是向天下彰显皇帝是承天帝所旨,亲抚天下的手段之一。

汉承秦制,虽为水德但五运不承秦德,彻儿L改易服色是准备换五行德运?

他缓缓踱步到天幕前,望着莹白的微光突然笑出声:他的好孙子是准备以礼挟制猗房?

或者说,他想用儒家来打破朝堂崇黄老格局,再用儒家礼仪来收回君权?

【窦太后拍刘彻的理由,也很理直气壮:

你行新政,老太太

我不过问,反正国家大事有哀家把关,出不了大事由你折腾。

但你竟想逼退哀家,自行决断国家大事,还弃黄老重用儒家学士,改弦更张独尊儒术!

不行!汉家自来尊老子行黄老之术,不能让你把帝国重事当儿L戏!

况且你下诏让列侯就国,那她的女儿L馆陶公主怎么办?

难道跟着丈夫堂邑侯就国?

这更不行,哀家年老不忍分离之苦,你就当全了孝心,让列侯别出京就国。

于是在列侯支持,及各方利益反扑下,儒家渴盼已久的复起之机,就跟刘彻一起被拍在沙滩上】

刘彻嘴角微抽,非常想拍桌质问后人:你给朕解释解释,什么叫拍死在沙滩上?

他只是遇阻暂时蛰伏而已,与父皇大父所遇困境相比,他是战略性撤退,保存自身的明智之举,后人你明不明白?

再则他用新政问策,是为汉家长远计划,只有拔出朝廷积弊后,才能对外用兵作战。

不改无为国策,怎么应对朝廷内外事端?

建元三年,黄河水漫平原各城,造成饥荒人相食;次年又遇干旱,五年又是蝗灾;

连续三年大灾害,黄老之术能解决?

用清静无为解决吗?

想到自己亲政后的局势,刘彻狞笑,好不容易熬走太皇太后,他的好舅舅又把持朝堂作威作福,肆意任命官员,夺他权柄,视他于无物。

气得他当场大骂:“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经任命完了没有?

朕也想任命几个官呢?”

这样的好舅舅,想站到他头上独断专横,他怎么能忍呢?

于是只能挑动窦婴与他结怨,再请他俩死一死,反正他们彼此仇恨不休,正好结伴前往地府,有过照应,也算朕对舅舅的孝心!

刘彻漠然地扫过群臣,如今朝堂已被他料理干净,剩下的...就是一洗耻辱,北上攻打匈奴了!

【谭嗣同曾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所以汉武帝的改革以流血告终,但也因流血而坚持。

垫伏两年后,汉武帝羽翼渐丰,再次在增加《五经》博士,把儒家再次推向人前,向天下宣誓:

朕就是要破局改革,要破局,破局!】

刘启扫过天幕,看着怒视自己的太子,才发现儿L子脸蛋被他捏得通红,不能怪他...谁让彻儿L脸蛋肉乎乎的,捏起来手感极好呢?

见儿L子眼眸闪着泪花,刘启赶忙指着天幕转移话题:“彻儿L,来,朕为你分析你失政之因。”

小刘彻头一撇:哼!

“哈哈”刘启重新收敛神色,捧着儿L子的脸严肃道:“汉家朝堂分外戚、权臣、诸侯,我汉家天子历来让他们相互制衡,来确保天子权利稳定。

今诸侯已不成气候,彻儿L记住在权柄未收拢前,对刘氏诸侯不能横扫殆尽,否则外戚权臣一旦联手相逼,汉家危矣!

彻儿L,谨记惠帝下场。”()

惠帝落得血脉断绝,无人后人祭祀,在地下也是孤魂野鬼,这就是行仁义的教训!

?本作者南漳提醒您最全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怀中的小刘彻抿起嘴点点头,慢慢道:“父皇,你曾说过窦婴身怀品德,可用但不能信。

未来我抬他做丞相,也是借他是太后侄子的身份,意图让外戚内部分裂矛盾?”

听他能分析到这儿L,刘启脸色露出眼中满意之色,抬手轻抚儿L子发顶,柔声道:“是与不是,就要问问你自己了。”

【次年窦太后去世,重返巅峰的汉武帝再次召开对策大会,野心勃勃地再次向世人展示升级版治国蓝图:

古时先圣恩德泽被鸟兽,朕要求不高,让星辰日月各司其职,山川温和,不肆意霍乱人间就好。

朕还要圣德溢向四方,要代表麒麟凤凰的祥瑞浮显世间,要让河图洛书图出现在朕面前。

那么来吧!各位贤良,开始卖你们的安利吧!】

朱元璋满脸地铁老人表情,拿眼瞅过天幕,又低头翻看案桌上的史书:

天幕怎么回事?

汉武帝分明在询问:

历代为何会有兴亡治乱?

该怎样解决汉家积弊问题?

怎样保障汉朝强盛的长久治安之道?

明明很严肃的国家战略策问,怎么在后人嘴里,汉武帝成了不切实际的君主?

讲述的人真是汉高祖后世血脉?

把先祖艰难夺权之路说成评书,尊重敬畏之心呢?

不肖子孙!

他掩上书册斟酌半晌,迟疑地儿L子们:“你们说会不会有咱们朱家子孙讲述课题?”

朱棣等人面面相觑,挠了挠头,不确定道:“或许有...吧?”

自从知道后世刘邦血脉多达千万,他们兄弟几人已经决定:

每人生八个,子传孙,孙孙无穷尽矣!

一定要让后世姓朱的人,全是他们的血脉子孙。

他们就不信姓朱的生不过姓刘的!

朱元璋:……你们是猪吗?这么会生?

面对儿L子们的认真,朱元璋嘴角抽搐,行,朕把‘皇明祖训’给改了,取消宗室享朝廷赡养特权,自个去养崽吧!

天幕并不知道自己一句玩笑,就引得朱元璋想要更改‘养猪政策’,于是仍不紧不慢地继续讲述:

【在对策大会上,董仲舒在儒家内部竞争中脱颖而出。

用‘天人三策’和‘大复仇理论’,成功征服汉武帝一颗萌动的少男心。

成功地将儒家公羊学派卖给帝王,一举奠定儒家在汉朝的思想首尊地位】

听到天幕把自己比作卖货郎,历代朝堂上的儒家官员目怒而视:

儒家行君子六行,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么到你嘴里就变得如此市侩?

孔子、孟子、荀子等皆为儒家圣贤,作为后人你就不能对他们保有敬意?

()浩荡的愤怒直冲天际,化为成弹幕:“为何要说着儒家卖给帝王?你太过市侩”

??刘昭看见弹幕时满头雾水,什么叫作卖给帝王?

谁提的白痴问题?捣乱呢?

他大大地翻了个白眼,直接开喷:【‘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难道不是儒家自家说的?他能说我就不能用?

儒家嘴上说的是仁义,心里想的全是生意。

汉代的豪强,魏晋南北朝的士族,宋代的学阀,明代的东林党,不都是坐地起价,满天要钱?

大兄弟你不服气就留下班级,咱们见面较量哈】

朱元璋震惊:“难道朕的刀还赶不上文臣抱团的速度?”

天幕停下,你给朕说清楚,什么叫东林党?

东林党又是谁?

被天幕打击多次的赵匡胤,脸色平静地提笔写上‘学阀’二字,联想起先前天幕曾言:

大批官吏对‘青苗法’行恶,他眼眸暴虐,杀机四溢,很好,源头之一找到了。

阀最后一笔,沾着墨的笔,如刀劈重划,在宣纸上拖出长长的痕迹。

学、阀,读书人!

刘昭不知道朱元璋与赵匡胤的心声,正头铁地不认错,避开老师的死亡视线,若无其事地继续讲述:

【儒家历经万难,终于拿到朝廷主政入场券,正准备大展政治理念时,发现情况不对,怎么陛下嘴上谈的是儒,行的是法呢?

说好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只许我一人呢?】

刘彻面皮一抽,扭头群臣叫屈:“朕看明白了,这后人是专给朕找不自在的。”

他不满地问丞相:“难道朕没用儒家吗?”

公孙弘起身恭敬承答:“天幕讲解不实,弘出身儒家,学‘春秋’一脉,蒙陛下垂青居丞相高位,后人怎能污蔑陛下不用儒家?”

对,就是这样!刘彻满意地点点头,睥睨其他大臣,看,谁能说他不用儒家?不行仁义治国?

中大夫汲黯冷眼瞧他二人盖被做戏,忍不住刺道:“如果丞相与奏陛下对奏时,不吐严法之语,黯便相信丞相是真正出儒者。”

公孙弘狡诈之徒,打着儒家旗帜,行法家之举,在他看来,就是一沽名钓誉之人。

被讽刺的公孙弘半点不气,反而拈须微笑自辩:“长孺,自陛下拜弘为相后,天下士子皆学儒学,难道不是兴儒之举?”

只要学习儒术,就能从低贱的猪倌跃升为两千石的丞相,天下谁人不羡?

前几年陛下特置‘五经博士’,让太学学子读儒家学说,怎么不是儒家大兴?

话刚落音就被天幕打脸:【汉武帝独尊儒术了吗?

汉武帝表示:尊了,但朕不独啊!

看看汉武帝任用的官员:曾做到代丞相的韩安国,是法杂并学;张欧,御史大夫,正宗刑名出身,更不用说张汤赵禹两个‘共定诸

律令’的法家人物。

相比后世纯儒德治(),汉武更注重广开言路?()『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在重用法治时,仍不时地翻阅公车府各生上书,从道家、杂家、纵横家中挑选人才,进封官吏为他出谋划策,辅助他治理国家。

那儒家呢?

儒家于汉武帝而言,就是件用来贬斥黄老的工具。

在达到打压后权,实现集权目的后,儒家就是菜肴上的点缀品,是对外展示的LV包装袋,外表温情脉脉,内里高举法治重锤治世】

赵琐(宋神宗)捊须摇头道:“汉武帝虽听言路却不纳谏,为伐匈奴劳师万里,视人命如草芥,实为不仁。”

翰林学士司马光赞同道:“自西汉后,历代皆兴儒学,汉武帝尊儒却弃儒不用,不行仁义。

无德泽于民,以致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动摇汉朝根基,幸得他晚年悔过,选对托孤大臣,才让汉朝避免秦国下场。”

他实在不明后世评选皇帝标准,在他看来不能为教化天下,使民治安的帝王,有何德称为‘千古一帝’?类比‘金乌’?

【面对重塑汉朝大统一思想,又为他提供大复仇理论的董仲舒,汉武帝对他尊重但不重用。

为何不重用?

因董仲舒认为皇帝不能乾纲独揽,否则会再现百姓流亡、天下凋敝的灾患。

所以‘天人三策’中,他提出‘君权由天帝授予,人间君主代天牧民,天下臣民应该服从君主,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又提出‘天人感应’,来制衡皇帝权力。

告诉君主你不修德行,不行仁义,上天会降临灾害、怪事来警告惩罚你,更甚者天下人会共同反对你。

汉武帝是谁?

是大汉国力昌盛中诞生的太子,天生带有唯我独尊的气势。

就算登基后面对窦太后压制他,外戚田蚡持朝堂,视他为傀儡,他都能一一化解,逐渐掌握大权,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你儒家妄想制衡他,变成泥菩萨,他听吗?

他不听啊,不仅不听还会举起屠刀哟!

举个例子:古时天空一旦发生日食,在儒家学说中就表示上天在鞭打昏君,督促改正。

所以在汉文帝时期出现日食时,他们要汉文帝下诏罪己。

而汉元帝出现的日食,被他们拿来打击政敌,将政敌赶走朝堂后,表示从此国家政清人和,天下大兴。

到汉桓帝出现日食,儒生又开始借题发挥,要皇帝解开党锢。

……

而汉武帝时期也出现日食,嘿~风平浪静】

刘彻面色冷漠地拂去宽袖上的浮灰,朕为天子,是天神钦定之人,朕为何要向天下赔罪?

天色有变,天神提示朕行策要谨慎小心,需要及时调整策略,这是他与天神之间的事。

朕与天神之间的事,关尔等儒生何事?

只是...朕数次寻求仙人,皆不得踪迹,朕的君权为上天所受,

()那天神为何不现身与朕相见?

【汉武帝被董仲舒念叨烦了,就将他派到江都王当国相。

见他成功教化刘非,又把他提到胶西王刘端处任相国,胶西王为人贼戾,非常不好相处,董大儒干了四年,表示:不跟你们玩了,辞职!

于是回家埋头著书,谁知朝廷每有大事商议,汉武帝都会让廷尉前往董家问议】

李世民与朱元璋一样,认为到天幕讲得过于轻浮,只好遣人取来汉书细细观之,欲图窥探书中细节深意。

同为帝王,他哪会看不出汉武帝遣人问议是假,借儒家向天下宣扬君臣关系是真。

他置五经博士,却独独将五经中的‘春秋’提出,作为判断案例的法典,向天下人表示:

朕的诏令尔等不听,便是不忠,当死!

毕竟春秋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对集权甚为有利,不拿来用都对不起自己。

否则为何让法家出身的张汤陋巷寻问?

汉武帝行的就是春秋决狱!

天幕语气虽然浪荡,但说得没错,汉武帝就是借儒家皮,行法吏事,达到自己统治目的。

李世民面色复杂地合拢史书,心道:不愧是与始皇并肩的帝王,论政治手腕,在皇帝中当列前茅。

正感叹,就听得天幕语气又开始戏谑:

【用了人家统一思想,就把他抛弃不理,见他回京又不停问计,刘猪猪,你好渣男啊!】

李世民抬头就见到天幕展现的幽怨图片:‘陛下,你忘了我们的海誓山盟了吗?’

‘噗’一口水猛地喷了出来,殿内群臣子面面相觑,后人...后人如此憎恨儒家吗?

最近在努力读书的程咬金不解道:“儒家干了什么?连续两个后人都对它都没什么好话?”

他抬手撞了撞秦琼:“叔宝,你说说,这咋回事?”

被迫发言的秦叔宝瞪了他一眼,无奈道:“别忘了后人那句口号。”

打倒...救出...

勉强恢复正常的李世民收拢好书册,沉吟道:“人看事看物都有偏向性,天幕展现仅为一家之言,我们不能偏信偏听。

并且儒家多出圣贤,有教化点慧之功,定是后世儒家欺师盗祖,才让儒家有了恶名。”

大唐不以儒家治国,但经此天幕警醒,他必然要提防儒家,以防他们想要政治话语权,蛊惑人心,教人作乱。

所幸天幕只是戏谑一句,语调又恢复正常:

【儒家自秦末年起,就一直在寻找复起之机,经过秦朝毒打,部分儒者大改儒家‘迂阔不实用’的作风,转为灵活务实,因地制宜的风格。

如孙叔通在乱世经过项梁、楚怀王、项羽三位老板后,最终带着百来位儒生归附汉高祖。

可惜汉高祖不好儒,甚至有过儒冠撒尿的污点,所以儒家安利卖得极为惨淡。

叔孙通表示:为了儒家理想,我改!

刘邦不喜儒装,叔孙通立马改换楚地短服,见阵营中缺少人才,又向刘邦举荐人才:

所举之才全是强盗、壮士,个个都是斩将扛旗的好手,能帮刘邦上阵杀敌打天下,只要对汉有用的人才,他就举荐。

人才推举多了,终于叔孙通刷足存在感,入了刘邦眼,成为博士号稷嗣君。

汉朝建立后,孙叔通又将朝仪删繁就简,做出调整呈献给汉高祖,这才有了后世名言:‘吾今日知皇帝之贵也’。

因论立朝廷礼仪有功,他的弟子进封为郎,三年后自己擢升为太子太傅,更成功地让刘邦成为首个祭祀孔子的帝王。

至此儒家获得官方认证,在汉朝终于站稳跟脚,有了走上政治舞台的机会】

殿内寂静,所有人目光都投向儒家博士叔孙通,这家伙近日可积极了。

向陛下进谏前往泰山封禅,以证秦继承天命,抚养天下。

又贴心地附上相应的封禅制度,言陛下有开天辟地之功,应以周礼威示天下,让臣民敬服陛下。

一溜串的礼仪改动,让被囚禁的淳于越破口大骂,直言他玷污古礼,坠先王礼仪,是可恶之人。

结果...好家伙,叔孙通看不出你儒家标准还挺灵活啊!

群臣心道:与陛下封禅礼仪相比,他对汉朝改制才叫厉害!

不愧是能做太子太傅的儒子,儒家核心说改就改,真跟天幕讲的,儒家就是个口袋,什么都能往里装啊!

该让淳于越来现场听听,说不得他们还能亲眼见证儒家内部互扯头发。

自从天幕不谈秦后,殿内的氛围都轻松几许,甚至还能笑评汉朝,对它指指点点,欢乐得很!

集众人视线的叔孙通面不改色地往殿中一站:“刘邦出身亡匿,怎能与陛下相比,儒家尊秩序,顺应天时变化。

陛下身世渊源,当以正统礼仪方显贵重。”

顿了顿叔孙通又果断提醒:“改换楚式短服,表示刘邦是楚人,陛下请发兵赴楚,揪出刘邦让秦江山太平!”

刘邦啊...秦始皇手拂过冰冷的鹿卢剑,眸色晦暗,若秦能政通人和,秩序顺通,让天下各行其位,世间自然无刘邦。

秦君不能自持已身,如胡亥行事,那么天下人人是刘邦。

他面色冷淡地盯着叔孙通,见他昂首挺立,并不慌张自己未来臣事,淡淡道:“倒是朕屈才了,阻拦叔孙博士一展所长。”

原本还正气凛然的叔孙通,冷汗唰地一下就冒了出来,躬身拱手道:“陛下受天帝福佑,天幕所显皆为虚妄未来,通受诏为秦博士,当为陛下献策。”

听完他的狡辩,秦始皇没去继续深究,直径下令:“叔孙博士此生想来没去几乎在穿楚式短服,朕赐你穿短服一旬,如何?”

叔孙通心底松了口气,幸好陛下不是个小气的,经此一事,他未来为汉臣一事,就此揭过。

于是掩下心里感激,恭声道:“唯!”

刘彻笑道:“自朕纳‘天人三策’后,朝野多兴‘谶纬之学’,用来预言未来告人政事,想要借此掌握先机”。

他起身缓缓离席,面容亲切地看着众臣,抚掌大笑道:“今我等不用‘谶言’,便知后世有儒子乱圣贤之事,想必是天帝怜儒,不愿看到儒家为后世所弃,用后人警醒儒家。”

说罢他转身长叹,意味深长道:“看来儒家,当自革之啊!丞相,朕说得可对?”

谶纬之学起源于燕齐一带,最有名的是秦朝卢生入海求仙,带回一封‘图录’,上书谶语‘亡秦者胡也’,之后秦果然在胡亥手中亡毙。

从此谶言大兴,自他促进儒学兴盛后,谶言又以经书为理论,发展成‘谶纬之学’,叫做‘经谶’,以天命和神意的形式出现。

今天天幕降临,让汉跨越千年与后人对话,本就是神迹。

听见天幕不喜儒家,刘彻出于本能,敏锐地抓住机会,暗示在场臣子,他要将此事宣扬出去,如果想要保持汉家首尊的位置,就要进行改革。

对他而言,不管后世儒家如何,先把儒家架在火上再说。

面对陛下潜在之意,丞相公孙弘还是笑呵呵的模样,摇头捊须道:“不知那朝儒家学子,效仿董贤改制,照猫画虎不成样,倒坠了儒家名声。

看来董贤需要再次著书,教会后人如何改制才是。”

公孙弘三言两语把话挡了回去,心下却犯起了愁,他行事以法家为度,但也靠儒家立足朝堂,所以不得不为儒家辩解几分。

今天幕之言,流传朝野,不就给了他人攻讦儒家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