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嬷嬷搓了搓手:“主子,你放心,我已经提前联系好了。那户人家是个穷苦的,正好也是怀了孩子的。并且有人去瞧过,那肚子,那脉象。肚子里必然是个男孩。”
秦幔姝听罢,才是松了一口气。
揉了揉肚子,她没得办法,自己也是没本事,只能将相爷拉到她的房中一次。
然而这一次,即便她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也还是没能够让着自己怀上孩子。
但文姨娘已经是在步步紧逼,她全然没了招数。只能够用了这种狸猫换太子的法子,可笑的是,她连狸猫都没有,只能算是空手套白狼吧。
她的本意也绝无要混淆君府血脉的念头。单纯的只是想要给自己寻个活路罢了。
“男女都无所谓,我只是想要多个孩子,多个依仗便是。”
西嬷嬷埋怨了一句秦幔姝没有上进心,既然都决心偷天换日了,那必然要往着大富大贵的去了才成啊。
秦幔姝知道西嬷嬷是在为自己操心,便也没说什么。
养胎的日子过的很快,秦幔姝一是怕漏了馅儿,二则也是不想和文姨娘有什么牵扯。
安心养胎的那几个月,她干脆就是窝在自己的房间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文姨娘想对秦幔姝使些手段,都没什么太好的法子。
日子一直是到了文姨娘生产的那一天,秦幔姝知道,自己也必须赶在这一天生下孩子才成。一旦等着文姨娘先生下孩子,便会立刻转过头对付自己,她这肚子的假象,便要被戳穿了。
她一听着文姨娘入了产房,也是连忙说着自己肚子疼。
孟涵雅这一下又是惊又是喜的,府里两个怀了孩子的姨娘,都是生产了,这是双喜临门。
但她一个人也不能掰成了两半来用,终究念及着是文姨娘腹中是双胞胎,便是去了文姨娘院子那边瞧着。
同时也说了,一旦秦幔姝这边有任何问题,直接去找了她去。
秦幔姝的产房之中,都是提前收买好了的人。一个个都是鼓足了劲儿在演戏。为了以防万一,产婆还将整个屋子烧的极为的热。
秦幔姝头上身上,出了一身的汗。
面上也多了几分苍白,只是这个苍白,却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念着西嬷嬷去取那个孩子,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又担心这一路上会出了什么问题。
……
西嬷嬷那头。
得了令,便是提着一个食盒出了府。说是去买姨娘产下孩子之后,为了表示喜庆的喜饼去。
一处君府,西嬷嬷便是脚步不停的向着一个巷子走去,她提前联系好了那妇人。并且是用了一锭银两换来的,可万万不能出事啊。
左拐右拐,怕身后有人跟着,硬生生的在城里的各种巷子饶了好几圈,才是到了那妇人的院子。
“刘氏,刘氏。”
西嬷嬷压着声音,叫了两声,却没人应声。
西嬷嬷奇怪着,便是自己将门给推开进了院子。刚刚走到门口,便是闻到了一股血腥气。
这味道,一入口鼻,西嬷嬷心口便是立刻凉了一截。
慌忙着便是将门给推开了,屋内的景象则是将西嬷嬷给吓得,连连后退了两步,险些一屁股直接坐在地上。
“这……这……这……”
屋内的景象极为的惨烈,提前和她说好了的刘氏,已经是倒在了床上,浑身是血。不知道是死去了多久了。屋内的摆设乱成了一团,连屋顶上也出现了两个大窟窿。
这屋内只怕在她来之前,不知道发生了骇人的打
刘氏,应该也是死在了这一场纷乱之中。
西嬷嬷壮着胆子向着刘氏的尸身走了过去。她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想要瞧瞧,孩子是否产下了。
然而一瞧,发现刘氏的身子,都已经僵了。人都不知道死了多久了。
“完了,这下全完了……”
西嬷嬷一屁股坐在地上,浑身发软,冷汗不住的往外冒着。
现在只是死了刘氏一个,可是她若带不回去孩子,那么今日要出事的人,便就多了。
现在再去找孩子,如何都是来不及了。
就在西嬷嬷极为绝望的时候,屋内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引起了她的注意力。
循着声音找了过去,扒开盖着的一个簸箕,才是瞧见一个玲珑的小孩。
“这竟然有个孩子?”
那孩子,生的极为漂亮,只是看一眼便招人怜爱的地步。一旁还放着一块布,那布上面写了什么,她也不认得。
但这突然得来的孩子,却是缓了她的燃眉之急。
这地方毕竟犯了凶案,西嬷嬷连忙将孩子装在了食盒的最底层,向着府里赶回去。
避开了看守的人的眼线,西嬷嬷从院子旁的狗洞钻了进去。又是爬窗户进了产房。
“主子,我回来了。”
打开食盒,将那个婴儿给递了过去。
产婆将包着孩子的布给掀开,一瞧,有些失望:“怎么是个女孩?不是说好了,是个男孩的吗?”
西嬷嬷不知该如何解释,秦幔姝则是将孩子接了过去。
“无事,不管是男孩女孩我都喜欢。”
孩子在秦幔姝怀里动了动,似乎是饿了。
秦幔姝让人取了一些羊奶过来,手指沾了一点,放在孩子的嘴边。
一边吮吸着,也是没了哭闹。
“她好乖啊,她既然跟在了我身边,那我必然会将她当做我亲生的孩子来教养的。”
秦幔姝注意到孩子身下的布,那花纹,她好似在那里见过。仔细一回想,才是记起来,是父亲上阵杀敌的时候,从南炎国的士兵身上见过这种花纹。
难道这孩子是南炎国人?
秦幔姝一惊,却又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
将孩子在怀里,抱得更紧了:“不论你是谁的孩子,以后,你都是我的孩子。”
“诶。”
产婆抱着孩子出去报了喜讯,秦幔姝先生了孩子。
君易槐回来时,也高兴的很,那小孩子极为的机灵,一双眼睛又亮又圆,且见谁都笑,也不怕生。
君易槐听着孟涵雅,让他取名。
他思量了一二,才是道:“那不如,就叫君念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