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大魏春 >第五六九章 军中无派,千奇百怪

第五六九章 军中无派,千奇百怪

作者:眀志字数:4260更新:2022-04-16 05:16

不是随便拉过来一个兵,随便派匹马就能胜任塘骑、斥候、信差的。

西北多风,动不动就黄沙漫天,目力不及身前三步之外。却又地广人稀,往往一两百里都不见一个村庄。

若是没有极为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以及强悍旳自救能力,只是一场风就能丢了性命。

所以这个兵种极为强悍,也非常稀罕,完全是拿钱和人命堆出来的。李松若未重新掌军,绝无权调派加急快马,更不敢随意打听他的行踪。

犯了那么大的错,差点便让西海毁于一旦,更是害他这个郎君被当街刺死,李松难逃其咎。

只是革了他的军职,再未另行惩戒,李承志已是格外开恩。本打算让李松好好的沉寂几年,磨励磨励再委以重任,却不想只是短短一年,他竟能东山再起?

更不可思议的是,竟从未有人予他提说过?

李承志稍一沉吟,便知李孝先为何这何这般怕他。

这其中定然有深层次的原因,李孝先如此讳莫如深,怕也只是一知半解,又怕自己问他,引起什么误会。

顿了顿,他又问道:“探马可曾提及,如今李松予何处?”

李孝严忙恭身道:“称是在表是县城恭迎郎君大驾!”

“李时呢?”

“在镇夷关!”

“这两方可是同道而来?”

“并不曾!”

李承志皱了皱眉头。

本是顺路,却未同道?

且两地相距不远,也就五六十里,何需各派一路?

这才多久,西海就有派系之争了吗?

李承志沉思良久,才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了,你去忙吧!”

李孝严恭恭敬敬的应着,又问道:“仆斗胆:若再有快马来探,仆该如何回应?”

“何需回应?”

李承志微微一笑:“来一个便扣一个,来一对便扣一双,孝先去办吧!”

扣人?

李孝严心中更是惶恐。

兄弟二人恭身告退,待出了毡帐,见四下无人,李孝严低声问道:“兄长,郎君何意?”

“莫多问,以后更是提都不要提!”

李孝先低声斥道,“你我兄弟只记住一点便可:谨遵郎君之令,余者皆不足论……”

李孝严心中凌然,忙不迭的点着头。

……

望月观风的道理还是有几分的。至夜半时分,月亮方一落山,天色便渐渐阴郁。刚过五更,就已看不到一颗星宿。

四野之处漆黑如墨,不见半丝光亮,就只营中星火点点,人声鼎沸,牛马长嘶。

军卒吃食自有后营供给,堪堪至五更三点,便敲响了召令军卒领取朝食的绑子。

每队各出车一驾,一辆装汤,一辆放饼。汤是肉粥,上面飘着厚厚的一层油花和肥肉,底下才是骨头与粟米粒。

制法很简单:牛羊宰杀后,拿盐淹渍、阴干,而后切块,便是盛夏也可保数月不坏。

饼也是粟米饼,制法也不难:大都是前夜扎营之时便开时蒸制,熟后晾凉切块,再发给兵卒。

若再加以肉脯阴干后磨成粉,便是加急口粮。若行军途中有条件就煮泡一下,便如昨日吃的便是这一种。

要没条件,那就和水生吞。

急行军或生火不便时大都如此,包括每兵每卒皆随身必备,但非战时不得偷食,不然若是被查到,不但兵卒受罚,伍、什长,队主,甚至旅帅都要受牵连。

看似简单,但予普通农户而言,一月都不见得能吃上一顿。这一营吃的之所以如此好,顿顿都有肉,一是此为骑营,自然优先供给。

二则是李松横扫杜仑部,虽留下了诸多后遗证,但也并非全无好处:光是抢掳的羊,就达五六百万。

不然就靠西海那才垦了一年,连耕收都未维持平衡的田地,李承志胆子再大也不敢冒然从关中偷运数万户民至西海……

听到朝食的绑子声,李孝先也端来了吃食。看到帐中亮着灯,便知李承志早已起身。

叩了叩帐门,李聪将他迎了进去。看清是李孝先时,李承志悠然一叹:“你如今好歹也是一军之主,这般琐事,交由麾下便是,何需亲力亲为?”

李孝先笑嘻嘻的应着:“郎君以为是琐务,仆却甘之若饴,旁人更是求都求不来。便如李大,如今已为副帅,不照样予郎君端茶倒水,牵马拽鞍?”

李亮那是干习惯了。

李承志也知劝不住,索性坦然受之。

一瓮肉汤,一张软饼,两碟酱菜。与普通兵卒比也无甚出奇,不过是后营单独做出来的,胜在干净。

李孝先陪着他一起吃了一些,将将用罢,就听前营敲响了拔营鼓令。

李聪也早已备好了车驾,李承志方一登车,数十兵卒便拆起了营帐。前后也就一刻,之前佐大的车营便成了赤地。

昨夜便交待过,李孝严再不敢来打扰,听亲信秉报后营已然准备妥当,便下令启程。

行军依旧用的是战时条令:塘骑探路,甲骑开道,之后便是民户。

番和县民大都以养牧为生,家家都不缺车、马。再者大军来时就备了许多,是以并无徒行之民,行进速度不慢。

走了近十里,才隐见太阳露了头。但风也慢慢的大了起来,好在未起沙土,只是觉着有些凉而已。

李承志百无聊赖,掀起车帘朝骑马随行的李孝先招了招手:“上车!”

李孝先从善如流,三两下便登上了车。

本就为家臣,且起兵之处就是骨干,李孝先堪称心腹中的心腹,故而李承志也未绕弯子,而是开门见山:“李松是何时掌的兵?”

李孝先半丝都未犹豫:“仆也不知!”

他这般回应,倒是未出李承志的预料。

若是连情报系统都失去了掌控,已开始对他这个主上暗中欺瞒,李承志也别造反了,趁早隐名埋姓,找个地方安度晚年才是正紧。

李承志懒洋洋的往后一靠:“那就说些你知道的!”

李孝先郑重的点着头:“仆也是昨夜出帐,问过孝严才知道了一些:时叔似是与四叔不和。”

李承志眉头一纵:“为何!”

“应是年前郎君传令至西海,命西海开春北迁之时,双方起过争执。孝严也只是事后听闻,知道的不多……

好似是四叔提议趁敦煌换将、群龙无首之际,欲取酒泉!就如如今这般,并不占地,只夺丁口、粮草、牲畜……因时叔不从,故尔起了嫌隙……”

“连李时都坚决不从,那身为其主帅的李亮可想而知?如此一来,大伯便是意动,但也只能调动并无几分战力的新军,只能就此做罢。

但事后大伯应是觉的掣肘太多,因此才痛定思痛,启用李松掌兵,以求平衡。”

李承志叹了一口气,“看来,随李松镇守表是的兵卒,应该也是新军吧?”

一牵扯到李始良,李孝先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再者他也确实不知详情如何,只能闭上嘴巴。

稍一思量,李承志便猜了个大概。

定然是如此了,若非大伯开口,李松能从哪里来的兵?

李始贤与李始良两兄弟远赴西海之时,李承志便授意二人,将西海军权一分为二。

凡旧部之兵,如骑营、胡营、火器营等,计有万余,皆归李亮辖属。

而后再由李始良筹备新军。

不然从关中运去的那般多的叛军、降军岂不是浪费?

也更不好安置。

但未料到,这一分军权,倒分出了问题来?

若非李松抗令不遵,覆灭杜仑部,哪有后面这些波折?

更是差点让李氏大业半道中殂,甚至害的李承志一命呜呼。

而常伴李承志左右的李亮感受最为深刻,更知李承志几乎九死一生,若非运气使然,便是侥幸逃得一命,估计也要被困在京中,蹉跎个三五年。

此时再看前年那一幕又要重演,他能忍着没有直接和李松起冲突,而是先让李时迂回,已然是相当成熟的表现了。

只此一点,李承志便知他没有看错人……

至于李松的提议,若站在如今的角度上看,也不能算是错。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并非全是贬义。

局势千变万化,稍纵即逝。若是凡事都要秉呈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李承志,得其首肯才能施行,怕是黄花菜都要凉了。

就如自去岁冬至眼下,西海之民有近一半都已迁到了浚稽山之北,却突逢惊变,又不得不迁回来。

更是一鼓做气,势如破竹一般直取东凉州。等于将李松想干的事情推迟了半年。

只因李承志也未料到,他的计划竟能执行的这般顺利,逼的高肇不得不反。

所以李松觉的趁西凉州刺史宋疑召入京中问责、新任敦煌镇将兼西凉州刺史元鸷还未履职、取酒泉郡并非难事。

算不得错,但从当时而言,李松难免有些贪心不足,顾小失大。

要知道,当时西海民已近九万户,丁口直逼五十万。能在数月之内将这些人安然迁至浚稽山北,都得将吃奶的力气使出来。

况且去岁柔然撤兵之时,李承志就已授意李亮,假扮柔然将酒泉郡抢了个七七八八。

之后新来的那几千民户,还是关中之战后从秦梁二州发配过来的一些老弱,故而近如鸡肋,意义不大。

李松之所以连这点便宜都不愿放过,用两个词就能概括:好战,贪心。

过于激进,见识也不足。

重用是不可能的,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至多也就是让他任个闲职,放在那里警示后人。

不然何以服众?

所以李松这兵权,还得褫夺一次。

不过这只是其次,让李承志警惕的是,军中已经有了各成派系的苗头。

伟人说过一句话,李承志深以为然:军中无派,千奇百怪。

不过他没想到出现在这么早?

这是必然现象,却也让李承志很是挠头:便是各成派系,这些派系首领也得是他说了算。

总不能尽是姓李的吧?

若真到那一步,李承志也就离被人杀死在睡梦之中不远了……

他稍一轻索,又怅然一叹:“待至镇夷后,你就要着手筹备禁卫了,且将监察司也一并兼着,待外舅来后,我与他再行斟酌……”

李孝先本要拒绝,但听到“外舅”那一句,他才心下稍松,恭恭敬敬的应了下来。

“嗯,去吧,我稍静了静!”

李孝先应诺告退,李承志又拉开暗格,取出了厚厚的一沓文书。

上面小字密密麻麻,皆是炭笔写就。一看笔迹,便知是李顾志所书。

这是自他出京后,便开始起草的各部架构。

兵、政、民、工、学、商、农、牧等等,凡是他能想到的,多少都写了一些。

古代是古代,现代是现代,李承志自然还没蠢到拿来就用,反而大都沿用旧例,只是略作增改。

但如今只是构思,连框架都算不上,李承志甚至都不确定,他这一套最后能不能付诸于行动。

究其原因,还是识字的人太少,敢用的识字的人更少。

如今正是门阀世家当道的时代,李承志不想亲手弄出一个尾大不吊的怪胎出来。

一百年以后的杨二,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愿在他未到西海之前,就重用元魏旧官、门阀子弟。

也更是他为何对军中派系如此忌惮的原因所在。

但摊子越来越大,又有多少寒门庶族的子弟供他可用?

李承志沉思良久,在标有“学”字的那一页上重重的画了个圈。

……

李孝严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因起身的早,再加车马足够,是以行军的速度很快。五十多里路,将将走了四个时辰。也就堪堪未时正(下午两点),前营就进了河西马场。

随即便是黄沙大作,就如天上下起了土雨,眼能所及之处不过两丈。

西海部曲已然在河西生活两年,对这一幕再是熟悉不过。而番和县民更是从小被吹到大,一见便知最多不过半刻时辰,必有黑风,且是连树都有可能吹折的那一种。

是以无论军民,无不胆战心惊,更是使出浑身解数。

待大风如崖头一般压来,车队堪堪进了马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