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仙侠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二十三章 出兵阿尔巴尼亚

第二十三章 出兵阿尔巴尼亚

作者:七年之期字数:2174更新:2024-06-27 00:49

维也纳,美泉宫。

弗兰茨在自己的书房中日常听劳舍尔大主教在吹嘘自己的功绩,奥地利出兵阿尔巴尼亚在教会的包装下,完全成了一场从异教徒手中解放基督徒的“圣战”。

当然这也不是全无好处,比如法桉通过时并没有遇到太多阻碍。

即便是科拉罗夫伯爵并不喜欢这种没什么收益的战争,梅特涅亲王也反对继续削弱奥斯曼,但是在教会的强大舆论下也不得不让步。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教会有绑架国家的能力,实际上提出这个计划的人正是弗兰茨自己,所以一切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

除了教会,军方或者说约瑟夫派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毕竟向巴尔干扩张可以说是约瑟夫战略的延续,虽然方向有所不同,但也算是殊途同归。

在弗里德里希这位海军元帅眼里则是有另一番解读,奥地利帝国想要成为一个海军强国就必须控制奥特朗托海峡或者拿下热那亚。

否则就算海军再强大也只能继续他的亚得里亚海小霸王,在列强眼中始终都是养在澡盆中的舰队。

在这一点上俄奥两国很像一个要冲出黑海,一个要冲出亚得里亚海。

(个人觉得这样比喻就能让各位明白控制奥特朗托海峡的重要性了。)

不过弗里德里希更想直接拿下整个阿尔巴尼亚,毕竟他在与殖民地国家的多次交手中得出的经验就是非列强国家根本不堪一击。

无论是在非洲,在西亚,还是东南亚,弗里德里希都有信心战胜自己数倍的敌人。

虽然英国在加里曼丹岛上翻了车,但是他觉得英国并不算是陆上强国,深入内陆作战当有此一败,而且英属印度军队究竟能不能算是欧洲军队还是个问题。

而奥地利帝国则是传统的陆权国,更擅长陆地作战。

拿下奥特朗托海侠将亚得里亚海变成奥地利的内海,对于弗里德里希这位海军元帅来说有着非常巨大的吸引力。

当然奥地利也可以选择继续向西扩张,征服撒丁,或者让其割让热那亚地区,如此一来同样可以冲破封锁。

但是热那亚的位置距离法国太近,而且并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把最重要的舰队放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地方。

不过科罗拉夫伯爵和梅特涅亲王的反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奥地利在巴尔干的每一次军事行动都需要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

他完全不明白一个人口才十几万的地区,有必要调集十万大军吗?

而且在巴尔干的扩张比在殖民地的花费更多,更要命的是那些烂地对帝国的反馈微乎其微,西波斯尼亚和黑山两省的税收还没有威尼斯一个城市多。

而此时弗兰茨大公提议的阿尔巴尼亚北部山区,毫无疑问又是烂地中的烂地,奥斯曼人征服了那里几百年都发展不出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然后便是异教和异族人口问题,奥地利帝国内部的宗教和民族问题已经是到了谁都能看得出来的地步,继续增加这种容易引发矛盾的人口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梅特涅亲王则是从国际局势来分析的,奥斯曼就是用来制约俄国的筹码,既为了防止俄国西进,又是为了拉拢俄国。

但是此时对阿尔巴尼亚地区战争,无疑是在挑衅俄国在巴尔干的霸权,要知道沙皇可一直都以东正教徒的守护者自居。

此外这种行为也是在挑战英国人的底线,因为英国想要独霸近东地区,更想用奥斯曼来牵制欧洲诸国,所以一直在维护着后者的完整。

实际上弗兰茨有他自己的考量,英国人放过的狠话多了去了,但是看看法国该去北非殖民,还是去了北非,而且不光拿下了阿尔及利亚,还要再打摩洛哥。

至于英国人呢?似乎还得想方设法对其进行拉拢,以防止俄国进一步扩大。

至于俄国和科罗拉夫伯爵的问题,前文已经阐释过了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

再来说说弗里德里希的战略问题,实际上就后世发展来说意大利的港口虽多,但是可以作为军港的却少之又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船舶的吨位会越来越大,火炮的威力和射程会越来越强,对军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根据后世的历史判断意大利地区最适合的军港是塔兰托,这是意大利的航母战斗群的锚地。

不过此时塔兰托还在两西西里王国手中,另一个便是拉斯佩齐亚,但是防御力比起前者还是差了一大截,而且被掌握在撒丁王国手中。

剩下的便是加埃塔、里窝那、撒丁岛的拉马达来纳和西西里岛的奥古斯塔,但这些港口都各有各的问题,不是没有屏障保护,就是港口太浅容纳不了太多军舰,而且有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都不在奥地利手中。

反观此时奥地利威尼斯港和的里雅斯特港都拥有坚固的防御,而且只要控制住奥特朗托海峡就几乎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哪怕对方有了航母前期也难以对其造成有效威胁。

早期的舰载机并不适合远程轰炸,最多的反而是鱼雷攻击机,它们对舰船的威胁极大,但是去轰炸陆地目标和港口有些自寻死路的感觉。

(早期舰载机特点是航程短、载弹量小。)

奥地利的军队行动迅速,主要是通过海运达到圣基尼,同时在路上通过黑山和西波斯尼亚向对阿尔巴尼亚北部山区进行合围。

说是合围,实际上更多的时候采取的是劝降。在阿尔巴尼亚的北部山区绝大多数都是天主教徒,所以遇到的抵抗很少。

当然也有人选择反抗,甚至主动袭击奥地利的军队。于是乎这些人就不再是拯救的对象,而是应该被驱逐的异教徒和被消灭的异端。

至于到底谁是异教徒,谁是异端,这自然是奥地利一方说了算。

那些负隅顽抗的家族和组织很快就被瓦解,毕竟再厉害的游击队也敌不过漫山遍野的带路党。

初期的占领异常顺利,这倒不是奥地利帝国真的在巴尔干地区多么吃得开,而是奥斯曼帝国和当地的贵族领主们实在不当人。

大多数地区的人都对奥地利的军队夹道欢迎,但也有少部分地区在顽抗,甚至还有人想回到奥斯曼帝国的怀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