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永乐合伙人 >第三十五章 轮回

第三十五章 轮回

作者:半老夫子字数:1822更新:2024-06-21 22:18

马喆不是什么圣母婊,没有所谓的名人光环,一个铁铉还不值得他拉下脸面去营救。

对于朱棣提出的保障朝廷军队后勤这件事,马喆答应的很痛快,兴化别的不多就是粮食多。

兴化对外贸易,除了金银珠宝、以及少量的香料之外,很少有需要的东西。

因此每一次前往南洋交易的货船回来,除了拉回一船船的金银之外,大部分货船拉回来的都是粮食。

这么多的粮食不能一下子投入到市场上,不然对种地的百姓来说是巨大的冲击,毕竟谷贱伤农这样的道理马喆还是很明白的。

只要朝廷付钱,要多少粮食,兴化都能弄来,马喆也很清楚,大明现在是大乱刚刚结束,缺粮是暂时的,等到天下安定下来,明年就不再有缺粮的担忧。

答应朱棣的借贷给朱棣什么,怎么定价完全是兴化说了算,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谈完了征倭以及北征的合作事宜,正事谈完了二人开始闲聊,朱棣想到二人第一次见面还没有说完的税赋问题,再次开口问道:“马先生,上一次朕与先生相谈甚欢,对于赋税问题,朕还有一些不明之处,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陛下请说,晚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首先按照马先生所说,朝廷按照土地征税,那么如何体现朝廷对读书人的重视,若是读书人都不愿出仕做官,朝廷又如何是好?”

马喆嘴角微扬,冷笑道:“陛下,这天下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愿意当官的,什么时候也不缺当官的。当然以地征税,肯定会损害读书人的利益,他们进行反扑是一定的。

对于这一点,朝廷只要让天下百姓都成为读书人,朝廷规定凡是适龄儿童都必须读书,不读书就是违反朝廷律令,官府有权对儿童父母处罚。

这又牵扯到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比赋税更加复杂,想要讲清楚就算专门写一本书都不够。以大明目前的财政状况,想要做到全民教育的程度难如登天。

因此教育问题暂时还无法考虑,大明现在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积累财富,国家积累足够多的财富底蕴之后,说难听点儿,就算后世子孙败家,也能多败几年。

积累财富又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对内实施重税,强力压榨百姓的剩余价值,这种情况一般是在极端的条件下才会实施,属于玩儿好了脱胎换骨,玩儿不好改朝换代。

一个是对外扩张,向外要财富,比如我们将要实施的征倭计划就是一种,把板子打在别人身上,总好过打在自己身上。”

“朝廷轻徭薄赋,少起战端,慢慢积累不行吗?”

“不行!”

马喆果断地摇头道:“上一次我们讲了宗室优待将会导致朝廷财政破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后果,今天晚辈要说,就算朝廷取消了所有人的优待,都是一视同仁,历代皇帝个个都是勤政爱民,社会若是不发展,早晚都会自爆而亡。”

朱棣吃惊地问道:“这是为什么?”

马喆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陛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口是什么?”

“当然是实力,一个国家人丁的多少,代表着朝廷的税基是多少,当然是越多越好。”

“晚辈若说人口增长到一定数量后,不但不是实力,还会是国家的负担,陛下信不信?”

朱棣很想说不信,但他知道马喆这么说肯定有这么说的道理,他没有否认马喆的话,而是问道:“人口为何会成为国家的负担?”

“陛下!中原王朝为何多次占据草原,却始终无法控制草原,国家一旦衰落,草原立刻就会被新崛起的草原势力重新占据。”

这个问题不难,朱棣立刻答道:“中原王朝统治草原成本太大,草原因为气候恶劣,夏天太短,不能有效种植粮食,因此想要控制草原,就必须从中原调拨粮食供给草原,而草原却没有多少产出弥补朝廷的损失。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占据草原就是一个赔本的买卖,所以儒生历来反对对草原出兵,宁愿把钱粮花在修建边墙上。

可是草原的问题和人口有什么关系,不管中原有多少人口也不会大规模向草原迁徙。”

“晚辈提到草原问题,是为了讲清楚,我华夏是农耕民族,必须依赖可以耕种的土地生存,草原干旱少雨,又寒冷短夏,因此并不适合耕种。

中原百姓根本无法大量在草原生存,这就是中原无法占据草原的原因。接下来就是我要讲的土地与人口峰值问题,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制定未来的国家政策。

我们把一个国家浓缩到成一个有一万亩土地的小镇,这个小镇一千亩土地用于村落建造,五千亩土地用于耕种。三千亩土地是山林、河流,最后一千亩土地是无法耕种的乱石摊。

假如五亩土地能养活一个人,五千亩土地就能养活一千人。小镇刚刚经历战乱,现在的人口只有五百人。很明显现在的小镇典型的人少地多,老百姓只要勤劳吃苦,就能保证衣食无忧。

随着太平时代的来临,小镇难得的平静下来,一代代地繁衍开来,百年之后,小镇的人口从五百人增长到一千一百人。已经超过了小镇的理想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