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第87章 影响深远的海禁

第87章 影响深远的海禁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字数:1801更新:2024-06-14 20:22

朱元璋拆开信,原来是朱允熥正在和陈祖义谈判。

陈祖义答应从此以后约束部下,不再骚扰沿海地区,并且协助官军攻打日本。

作为交换,朝廷应开放宁波、厦门、广州三个沿海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并准许陈祖义在这三个口岸进行合法的贸易。

朱允熥的这封信,洋洋洒洒数千言,详尽分析了与陈祖义言和的好处:

\"第一,陈祖义是南洋最强悍的海盗团伙,拥有一千余艘战船,近四万人,战力极其强悍。\"

\"其势力范围东起日本,西至马剌加。为了防备陈祖义,我大明沿海各省每年承担了上百万两白银的军费,负担十分沉重。\"

\"朝廷水师力量薄弱,缺乏远海作战能力。海禁是扬汤止沸之举,并不能禁掉海外贸易的需求,反而会催生更多的海盗团伙。只有解除禁海令,并建立正常的合法的海外贸易秩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海患。\"

这一席话简直石破天惊,朱元璋不禁为之一震。

\"第二,与陈祖义言和以后,即可解除广东、福建、浙江的海禁,三省商人可以在广州、厦门、宁波三地集中贩卖货物,一座繁盛的商港可以养活数以十万计的人,渔民也可以下海打渔,沿海地区的民生将得到极大改善。\"

\"第三,在广州、厦门、宁波三个通商口岸设立海关,凡进出的货物、人员都必须缴纳数额不等的关税,此举每年至少可以为朝廷增加一百二十万两白银的税收;\"

\"第四,大明国内白银极其短缺,但生丝、绸布、瓷器、茶叶在南洋、阿拉伯、西域、西洋诸国极受欢迎。

解除海禁开放通商之后,每年能够输入白银逾千万两,将会出现国富民丰的空前盛况。\"

这些,朱元璋同样深有感触。

赵宋南渡后,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各种货物风行海外。

一个偏安小朝廷却拥有惊人的财富。

宁波、泉州、广州等埠万国商贾云集,富得流油,街道上行人摩肩擦踵,店铺里人满为患,一片繁荣昌盛景象。

反观禁海二十余年来,东南沿海一带,田地荒芜,民生凋敝,市井萧疏,无数人无以为生,下海为盗。

解除海禁的好处实在是太诱人了,朱元璋禁不住怦然心动。

但最让朱元璋心动的是第五点:

\"陈祖义为了获得合法的贸易机会,愿意协助朝廷攻打日本。\"

朱允熥又在信的最后写道:

\"陈祖义遭受了南洋诸国的联合围剿,财路断绝了,手下数万人需要养活,因此急于向朝廷投诚。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稍纵即逝,请皇祖和父皇早作决断,切盼!\"

朱元璋将信递给朱标:\"你也看看吧。\"

朱标将信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沉思良久,才说道:\"兹事体大,儿臣认为宜慎重。\"

朱元璋问道:\"为什么?\"

朱标答道:\"贸然解除海禁,张士诚、方国珍余孽份子,还有日本倭寇,混水摸鱼跑进来了怎么办?他们的脸上又没有刻字,谁能分得清?到时候,遍地是寇,人人是盗,岂不天下大乱了?\"

朱元璋又问朱桢和朱椿的意见。

朱桢道:\"儿臣也支持皇兄的看法。允熥毕竟年轻,容易轻信他人,国门一旦打开,再想关上可就难了。\"

朱椿道:\"一静不如一动,还是稳妥一点的好。\"

朱元璋召冯胜、汤和、郭英、李景隆、刘三吾、杨士奇、骞义、夏元吉、宋璟等一众文武大臣到文华殿议事,征询他们的意见。

所有人的意见都惊人的一致:解除海禁前途难测,宜慎重。

汤和多次主持东南沿海备倭,是迁界禁海最坚定的支持者,他说:

\"海患不除者,全在迁界不力,将沿海二百里之内的百姓悉数内迁,坚壁清野十五年,则海患永除。\"

刘三吾道:\"自古夷夏大防,解除海禁,夷人涌入,则中原亦成腥膻之地,万万不可。\"

文武众臣议论纷纷,朱元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立国之初,海患就极其猖獗,但那时,举国上下正忙于清剿蒙元残余,只能实施海禁,严令寸板不许下海。

虽然三令五申,却挡不住人们逐利的本性,无数人宁愿杀头,也要冲破禁海令。

时间长了,朱元璋也发现,海禁愈严,则海外贸易的需求愈旺盛,获利也愈惊人,海患也愈猛烈。

仅洪武二十六年,辽东、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总共被大掠三十三次;

一月数警,海防官兵疲于奔命。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不得不再次下达更严厉的禁海令,违令者杀无赦。

令朱元璋绝望的是,不仅海商、海盗、渔民走私,就连官吏、官军也加入了走私的队伍。

走私的物品也从布匹、茶叶、食盐、瓷器,扩展到了武器、火药。

在与官军的对抗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武装走私团伙。

杀了一批海盗,马上又冒出来一批。

杀不完。

根本杀不完。

禁海令似乎已经走入死胡同,看不到任何出路了。

在严厉推行海禁的情况下,海患都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