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第61章 心机深沉的布局

第61章 心机深沉的布局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字数:1771更新:2024-06-14 20:22

朱标也十分赏识解缙,听到朱允熥如此说,大为不悦,问道:

\"你又没见过解缙,怎么知道他不适合当官?\"

朱允熥从容不迫地答道:

\"儿臣虽然没见过解缙,但读过他许多文章。俗话说文如其人。\"

\"解缙才气是很不错的,但是恃才傲物,不会做人,缺乏做实务的经验,所发的议论也是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

\"古往今来像他这样的人很多,比如屈原、贾谊、李白、苏轼。这样的人的确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也的确不会做官。\"

\"用人当用人所长,会读书的人让他读书好了,会做官的人让他做官好了。\"

朱元璋拍掌叫好:\"孙子,有见识!跟咱想到一块去了。以解缙那副德性,硬要他做官就是害了他。工部侍郎要处理各种繁琐的事务,解缙的确干不来。\"

好不容易选出一个人,却被否决了,朱标问道:\"那么选谁任工部侍郎呢?\"

工部侍郎是一个极重要的职位,朱元璋一时之间直挠头。

朱允熥接口说道:\"工部左侍郎用宋礼,工部右侍郎用黄福。\"

朱允炆登基后,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一帮书生,整天整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活。

像宋礼、黄福这样的实干型人才全都靠边站,到了永乐时期,这些人却大放异彩。

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

\"这两个人好!我怎么没想到呢?\"

\"前两年,宋礼和黄福就上书揭发陈家、乔家、李家贪污受贿。\"

\"咱派吏部和户部、三法司联合调查。结果什么也没查出来,宋礼和黄福还因此被削官夺职,撵回老家了。\"

朱元璋越说越生气。

\"现在看来,宋礼、黄福才是真正的忠臣。那伙子人肯定是拿了陈家、乔家、李家的好处!\"

\"可恶!真可恶!看来詹徽、赵勉、张廷兰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洪武二十二年,詹徽任吏部尚书、赵勉任刑部尚书,张廷兰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他们都是清一色的湖广人,是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案的幕后推手和主要执行者。

朱元璋原本是有意放李善长一条生路的,但在詹徽、赵勉、张廷兰的一再坚持下,最终还是赐李善长自尽。

洪武二十三年,六十三岁的朱元璋在奉天门召见七十七岁的李善长,彼此谈到当年创业之艰难。

朱元璋流下热泪,对李善长说:\"有人说你谋反,咱是不信的。回家好好养老吧。\"

等李善长高高兴兴地走了,詹徽说道:

\"三法司己经调查清楚了。胡惟庸谋反,李善长虽没参与,但至少是知情的。知情而不报,就是观望,观望即是不忠于陛下;\"

\"李善长找信国公借三百兵卒,倘若信国公不向陛下报告,这三百兵卒就瞒着陛下,悄悄借到李善长手上了。今天能借三百,明天就能借八百。\"

\"以信国公的威望和资历,如果都无力拒绝李善长,那么臣想请问陛下,满朝文武大臣谁能拒绝李善长。\"

朱元璋道:

\"善长忠厚,跟随咱几十年了,他贪赃枉法是有的,擅权乱政也是有的,但没有反心。他已经七十六了,咱没必要落个杀功臣的恶名。\"

詹徽脱口而出:

\"司马懿侍奉曹家几代人,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已经七十岁了,谁会想到大魏忠良国家重臣,也会奠定新朝,成了晋高祖宣皇帝?\"

朱元璋闻言,脸色大变。

詹徽不依不饶,又连递几把刀子。

\"王莽篡汉前,其实是人人称道的大忠臣。\"

\"篡改遗诏的李斯,在始皇帝眼中是个大能臣。\"

\"屠王弑帝的周勃,是汉高祖称道的忠厚人。

\"废立天子的霍光,是汉武帝倚重的托孤大臣。\"

\"陛下博古通今,岂能不知这些前朝故事?″

\"更不用说宇文护、萧莺这些扮忠诚的皇侄了,一旦翻脸,比豺狼还凶狠。\"

\"就连武氏那样的六旬老妇,也敢篡亲生儿子的位。\"

\"再有杨坚这样的外戚,赵匡胤这样的义子加禁军统领。\"

\"皇帝宝座至高无上,就算李善长没那心思,能保证他的儿子、孙子没那心思吗?\"

\"臣冒死言:

当今天下,朱家第一,李家第二,徐家第三,常家第四,蓝家第五。愿吾皇深思之。\"

詹徽并不是科举出身,他的最高学历是秀才。

但他最擅长揣摩人性,一席长篇大论,将朱元璋拿捏得死死的。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没有动李善长。

那一年他只有五十三岁,而李善长已经六十七岁。

朱元璋有绝对的自信,熬死李善长。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又杀了一批人,但依然没有动李善长。

洪武二十二年,六十二岁的朱元璋大病一场。

他想起自己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六十四岁死的。

朱元璋真切地意识到,大限将至了!

听罢詹徽的长篇大论,朱元璋被压抑已久的猜忌和恐惧奔涌而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