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都市 > 魂穿三国之何进大将军 >第213章 魏公当涂而高

第213章 魏公当涂而高

作者:杨小笙字数:1758更新:2024-06-13 09:04

“丞相位极人臣,官已无更高者,陛下何不替丞相升爵以示封赏?”何苗高声提议道。

他话音刚落,整个何氏派系的官员便抓住时机纷纷附议,皆不愿错过这样为大佬助力的机会。

“是啊!丞相功在社稷,非升爵不能表彰。” “丞相为国讨逆,其威何雄哉!陛下当厚赏之。” “丞相威加海内、功震寰宇,陛下应为丞相升爵。”

在场何派重臣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直将何进描述的仿佛是古今第一人。

其实对于刘辩而言,为何进升爵本身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汉朝的爵位也没有那么值钱,他父皇刘宏就曾“鬻爵”,就连他的老祖宗武帝刘彻也曾在击匈奴后“鬻爵”。

百姓尚且都能受朝廷爵位,何进身为大汉丞相,因功升爵自然也没什么不妥。

可问题就在于何进的爵位也已不低,其在先帝在时就因讨灭黄巾之功被封为慎侯,此乃县侯,已是整个大汉侯爵中的最高级别,在往上,便只能封公了…

而严格来说,汉朝爵位中是没有公爵的,因为一旦封公,就意味着会有公国,就可以如诸侯一般在封地内设置官员,支配税收、军事等,这显然是任何一个天子都不愿看见的。

所以纵观刘邦之后,汉朝能封公者便只有两人,一为王莽,二为历史上的曹操。

“封公?所以这就是何进的目的吗?”刘辩心中不禁想猜想,他已御极数年,当然不会天真的以为这一切仅是何苗临时起意才提出的建议。

可即便他笃定这根本就是何进一手策划、推动之事,却也不得不接受封何进为公爵的结果。

因为正如何苗所言,何进身为大汉丞相,已是无官可封也无官能封了,不升爵又能如何?

结合此前何进的丞相就是本朝复设,如今再设公爵似乎也顺理成章,封丞相时尚且还有袁隗等人反对,可现在呢?

或许是接受了现实,刘辩整个人顿时像泄气般萎靡了许多,有些无奈地问道“不如就封丞相为慎公如何?”

刘辩觉得,既然侯爵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四级,那公爵起码也应该分个郡公、与县公。

而何进此前因功被封慎侯,慎为豫州一县,既然要升爵,便可升为慎公。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留一个郡公的爵位,以便何进之后还有上升的空间,否则将来官、爵皆无可封,又该如何?

然而他这般考虑显然还是低估何氏兄弟所求,何苗闻言果断开口道“陛下此言不妥!”

今日遇袭,何苗本就心中有火,他虽不聪明,但也绝不是傻瓜,哪里不知道此事当中有这天子外甥的影子。

因此话语中透露出的强硬态度,丝毫没有给予刘辩这天子一丝颜面。

“如何不妥?”刘辩心中一颤,本能答道,再想收回却也不可能了。

何苗则正好顺势说出自己的看法“丞相为百官之首、皇族之亲,去年袁逆举冀州之兵造反,又有并州董卓与济南国刘备响应,彼时天下动荡、百姓流离。正是丞相领兵诛董卓、灭刘备,今年又亲率大军击杀袁术,如此稳固社稷之功,非周公吕望不能及也,既要升爵,又岂能只升一级,做一区区县公?!”

区区县公?要知道大汉数百年至今除了那篡逆的王莽还没出过哪怕一个公爵!刘辩被何苗哽得说不出话来,心中甚为惊怒。

而何苗仿佛没有看见他这异常难看的表情,继续自顾自说道“依臣看来,丞相此次讨灭袁术、平定冀州,这爵只有封在冀州才能让后人铭记丞相今日之功。冀州治邺城,而邺城为古时魏国故地,因此,臣请陛下封丞相为魏公、加九锡,以彰显皇恩之浩荡。”

何苗口中的魏公可不是魏郡公(邺城属冀州魏郡),而是真正意义的魏国公,他特意指出邺城乃古魏故地,就是提醒刘辩这一点。

这当然不会是他一个人的主意,实际上就在昨日,也就是伏击的前一天,何进就命人请来何苗,与丞相府的亲信们一同商议应对伏击之事,也顺带着敲定了封赏的章程。

对于何进的爵位,众人各抒己见,其中李儒提议可请封何进为秦公,所谓金角银边草肚皮,关中沃野千里、又有秦岭黄河为屏障,可谓易守难攻。

先秦以此为基讨灭六国、成就霸业,若封国至此则进能攻退能守,无异于执天下之牛耳了。

而何苗却提议可请封楚公,理由也很充分,何氏兴于南阳宛县,此自古便是楚国旧地。

南阳地处中原为南北要冲,交通便利、州郡富庶,所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何苗认为封在家乡才是最好的选择。

二人的提议都有各自道理,其实就何进本人而言,无论封在任何一处都能接受。

可郭嘉却认为此二处虽好,然大汉乃是灭秦伐楚(项羽)而建立的基业,若何进被封秦公或是楚公,很容易引起有心之人猜测与反感,为将来之大业平添诸多阻碍。

所以他提议,不如借着伐灭袁术的契机,封在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