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散场之后,高大人叫上绣坊东家和那些县城里在绣坊这一行比较有威望的人去屋子里谈事情。
坐定之后,高大人开始说正事:“我准备把这双面绣送去京城,让那些贵人看看,要是合适,半年后的京城刺绣盛会,我就准备推荐她们去,你们看如何?”
京城刺绣盛会除了大梁的绣娘会参加,还有其他国家的人,比如月氏人、匈奴人、高丽人等等,可谓是各国的盛会。
到时候不仅是展现刺绣的手艺,还是体现国家是否昌盛的时候,以及展现大梁的文化,女皇非常重视。
要是在京城刺绣盛会上夺得魁首,可以得到女皇的接见,还有机会进入皇家绣坊学习,好处多多,是绣娘们削尖了脑袋也要奔的前程。
绣坊东家迟疑地开口:“双面绣太新颖的,万一弄巧成拙就不好了。”
高大人手指在桌上敲了敲:“在刺绣这一方面,我们大梁已经许久没有进步了,太固步自封,说不定会在京城刺绣盛会上输掉,到时候”
一位老者说道:“我看可以这样,高大人,除了推荐她们,再推荐一位,这样我们单面、双面都有,不管如何,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绣坊东家第一个附和:“我看可以。”
高大人思量了下:“行,那就这么定了,明日我就差人把双面刺绣送去京城。”
大家点点头,没有异议了。
……
兰静云第一时间向孟玉英报喜,要不是孟玉英支持,她肯定没有这样的机会:“婆婆,我和大丫夺得刺绣大赛的魁首了,这是我们拿到的彩头。”
孟玉英很捧场,微微笑起来:“我看看。”
彩头包括一百两银子、两块白色的刻着莲花的纪念玉佩、两份五色线。
孟玉英都看了一下:“这玉佩还挺精美的。”值个十几两银子,还是不错。
她把玉佩给两人佩戴起来,退后一步看看:“好看,挺配你们,恭喜你们,拔得头筹。”
大家都笑了起来,真的很高兴。
……
孙大丫在刺绣大会上拔得头筹的事很快在十里八乡传来,这消息仿佛捅了媒婆窝,各个村的媒婆都来了。
杏花村的媒婆刚走,茶花村的媒婆又来了:“孙嫂子,孙嫂子……”
孙老太听到被人喊她,连忙走了过来:“你是?”
茶花村的媒婆笑眯眯道:“我是茶花村的,听说你们大丫在刺绣大会上拔得头筹了?”
“的确是这样。”孙老太知道对方要说什么,但是大丫是她疼爱的大孙女,她可不会把人随随便便地嫁出去,所以没有搭腔。
茶花村的媒婆笑道:“嫂子,我也不拐弯抹角了,我过来就是想给大丫说一门亲事,你看怎么样?”
“男方什么情况?”适当的可以了解一下,谈不谈再说,万一是好人家呢?
茶花村的媒婆:“我们村有一个男子,二十岁,是干活儿的一把好手,人也长得一表人才,爷奶爹娘健在,有两个哥哥,都成家了,他是家里的小儿子,大家都宠他,要是大丫嫁过去,大家也都会喜欢的。”
“两个哥哥?”孙老太迟疑,“家里人好相处吗?”
茶花村的媒婆:“好相处,和和气气的,很少听他们吵架。”
孙老太委婉道:“你说的我知道了,等大丫的娘回来,我跟她提一提,具体怎么样,得看大丫的意思。”
茶花村的媒婆有些不赞成道:“孩子的婚事,父母之言、媒妁之言,怎么问孩子的意思。”
孙老太开明道:“毕竟是孩子去过日子,不问问她问谁?”
茶花村的媒婆:“也是这个道理,不过还是得多听长辈的意思,毕竟是过来人,知道的多。”
孙老太摇头:“什么过来人不过来人,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且儿孙自有儿孙福,哪儿能要求孩子们跟我们一样。”
茶花村的媒婆听言,也就不再说什么了:“那你们商量一下,我过两天再来。”
孙老太点点头:“我送送你。”
很快孙老太就把茶花村的媒婆送走了,但刚把她送走又来人了……
媒婆接连不断,傍晚了才没人了。
孙老太接待媒婆都累了,孙老头给她倒了一碗水来:“快润润喉咙,今天说话肯定说累了。”
孙老太把一碗水全给喝完了:“累死我了,比干活儿还累。”
缓了好一会儿,孙老太才缓过来。
正说往屋里走,本村的孙媒婆又来了:“嫂子,你最后看重谁啊?”
孙老太摆摆手:“晕头转向的,我根本就没记住。”
孙媒婆试探着说道:“我们本村也有好几个合适的,要不要就说在我们本村?”
孙老太推脱道:“看大丫的意思,只要大丫中意,我没有意见。”
孙媒婆点头:“也是,毕竟是孩子的婚事,还是听听孩子的意见。”
说了一会儿话,见孙老太不松口,孙媒婆就离开了。
……
到了晚上孟玉英他们打烊了回来,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