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第135章 万历给五孙子的财富,虽然是无心的

第135章 万历给五孙子的财富,虽然是无心的

作者:韧竹万杆斜字数:1591更新:2024-06-04 04:15

魏忠贤没有遵圣谕。

他竟然没有听崇祯的话,用块布或者用袖口擦拭,脸上身上的茶水。

他心中有数,自有崇祯拒绝不了的说辞应对。

只见魏忠贤坦然自若,恭恭敬敬叩首道。

“老奴感谢皇爷的雷霆雨露之恩。

皇爷不慎吐出的茶水,落到老奴的脸上和身上。

此乃君恩,老奴不敢擦,也不能擦。”

崇祯这回惊着了,好嘛,他魏老狗果然非昔日吴下阿蒙,读过书识过字的魏忠贤更犀利了。

“老奴接着讲。

老奴在那次从皇爷接见老袁大人后,就着手准备要将里库,原原本本献于皇爷。

老奴虽之前,贵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在这内廷里,却也不能一手遮天。

宫中内监自成一派,有着许多年流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规矩。

老奴也是不能轻易更改的。

就比如这里库就不是,老奴一个人说了算。

其中缘由,还要着落在老奴身后,这失踪已久的御马监太监纪用身上。

老奴要不是最近才捉到纪用,理清楚了里库的首尾。

也早就将里库献给皇爷,以解皇爷燃眉用钱之急。

关于这里库的秘密,皇爷身边的潜邸太监是不知道的。

他们最多只知道内承运库,也就是通俗点的内帑内库。

这些库藏都是宦官执掌,外廷文官派人监督。

实际上这样的内库,就不能全是由皇帝一人说的算。

毕竟外面文臣可以参与进来,哪一位皇爷,都没办法自专。

皇爷强势的时候,国库太仓库的金花银就会流进内库。

反之亦然。

总之,这内库不是皇爷说的算。

于是这里库就很自然出现了,这才是皇爷真正的私房钱。

万历老皇爷的时候,他就暗中命令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在宫中建立了里库。

里库只有宫里有数的老人知道,外面的文官一直以为皇爷的内帑,就是内承运库等十库。

他们动不动,遇到事情,就请发内帑,实际上就是万历老皇爷眼中的一群傻子。

此后各地矿监税吏收上来的银子,大多数都进入了里库。

万历三大征花的钱,都是文臣监督下的内承运库出的。

三大征后,就给了他们一个错觉。

皇室内帑已消耗一空,剩不了多少银子了。

能知道里库秘密的,只有宫中的几个有数的大太监。

当年修建藏银地窖的工匠和内侍,知道里库具体地址的人,都在陆陆续续给处理掉了。

往年陆续运到内承运库的金花银,或者内廷派人收来的税银,都由皇爷的几个亲信太监,亲力亲为送进里库。

先帝时期,知道里库秘密的只有七人。

分别是老奴,王体乾、李永贞、李朝钦、刘若愚。

和原先的御马监掌印太监刘应坤、纪用。

刘应坤此人还在御马监,只不过身为掌印太监,却是个怕事的主。

他只想着外放边镇,当个监军太监,不想掺和宫里的事情。

这个胆小鬼,索性将里库的秘密钥匙,全盘托付给手下纪用。”

魏忠贤说到这里,一个体格壮实的老太监连滚带爬从后面滚过来。

此人正是原御马监掌印太监,和袁崇焕一起守过宁远城,开过大炮轰走八旗军的,辽东首席监军太监刘应坤。

区别于旧时空历史上那些狗屁不通的监军太监,特别是崇祯朝的监军太监。

刘应坤倒是晓军略,和袁崇焕在辽东配合得相得益彰。

他没有掣肘袁崇焕的军事指挥,相反时刻都在维护主将的威严。

宁远城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作为监军的刘应坤,没有惊慌失措。

他亲自登城擂鼓助威,鼓舞士卒,也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

此时的刘应坤肯定没有,当监军时的威风八面。

他哭丧着脸,像一条丧家之犬,朝崇祯帝摇尾乞怜地说道。

“皇爷,奴婢该死。

奴婢知道里库,是个随时要炸的火药库。

奴婢胆子小,不想掺和这些事情。

当时奴婢还兼着辽东监军太监,常年在外。

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宫里发生什么事情,奴婢又不能分身过来。

干脆禀告了魏忠贤,把里库钥匙交给了纪用。”

“嘿嘿嘿,你倒是一个不揽权的主。

别人一朝权在手,恨不得大事小事都要管。

你倒好,这么重要的秘密,也能往外推。”

“回皇爷的话,奴婢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奴婢只会做自己会做的事情。”

“好,就冲着你上过辽东战场,还没有扯后腿。

朕就不杀你,滚一边去吧。”

料理完刘应坤,还是继续里库的话题。

崇祯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