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第426章 吴三桂和曹变蛟,帝国双子星去割麦子

第426章 吴三桂和曹变蛟,帝国双子星去割麦子

作者:韧竹万杆斜字数:1710更新:2024-06-04 04:15

因为孙朝辉同样也换上了一身粗布麻衣的农夫装扮。

他看着崇祯皇帝若无其事的样子,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

然而,他深知眼前这位皇帝性格独特,行事往往出人意料,因此也不敢多言,只是默默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其实,孙朝辉并不想穿成这样,他觉得自己一个商人,穿成这样是干什么,难道真的要下地割麦子。但这并不是他自愿的,而是被几个锦衣卫给拉下去强行换了一身粗布麻衣,还真往他手里塞了一把镰刀。

看样子是割麦子了。

这时,崇祯皇帝突然开口说道:\"人不张狂枉少年。咱大明的好儿郎就应该锐气血性张狂一点。这时候不张狂难道等到了七老八十再张狂不成?\"

这话还是对着徐光启说的。

崇祯从王承恩的手中接过一把镰刀,仔细端详起来。

这把镰刀看上去颇为锋利,但崇祯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锋利与否暂且不论,这镶金戴玉的装饰实在是太过浮夸了。

这是镰刀吗?谁家的农民用这样的镰刀割麦子?

崇祯心中不禁暗自嘀咕:到底是哪个家伙想出来的馊主意?这样华而不实的东西怎么能用呢?

“给朕换一把来,就要最近皇家钢铁厂造的新式镰刀,刀刃上参碳的。

不要再搞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

崇祯笑骂道。他的目光扫过那几个自以为聪明、实则马屁拍在马腿上的太监们,心中不禁感叹,这些人真是不知所谓。

封建主义的君权至上主义真是害死人啊。

随后,崇祯感慨又对徐光启说道。

“朕今年也不过十七岁而已,也是一个少年人。

如果不是身为皇帝,朕恐怕会比那方以智还要张狂。

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应该有张狂的资本和勇气。

只有这样,国家才会有未来,才会有希望。

如果每个人都死气沉沉、循规蹈矩,那么这个国家真的是没救了。”

徐光启微微颔首,缓缓说道。

“陛下的言辞,每每都独具匠心,令人不禁感到精神振奋、神清气爽。

正如古人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陛下实乃拥有大智慧之人啊!

国家的确急需少年人的锐气,现今朝堂之上,暮气沉沉,各方势力相互牵制,真正想要踏实行事之人,却往往如同陷入泥沼一般,难以自拔。

长此以往,他们也只能随波逐流,逐渐变得浑浑噩噩。

这方以智虽说有些狂妄,但他确实有足够的资本如此张狂。

陛下所宠溺的那些从各地选拔而来的年轻武将,如今担任大内侍卫的诸如曹变蛟、吴三桂、孔有德等人,甚至连一门课业的中等成绩都无法取得。

然而,这个方以智却是数学、物理、化学、军事学、经济学、天文学以及农学等诸多学科样样精通,每一门都是优等生,可谓是内书堂科学院中的顶尖人才啊!

方以智比之臣的关门大弟子孙元化,更有天分也更全面。”

崇祯听得双眼发亮,心中暗喜不已。

一直以来,他最为担忧的便是徐光启年事渐高,后继无人。

而宋应星、王徵、李之藻等人,要么与徐光启年龄相仿,要么另有重任在身。

至于那位最为出色的大弟子孙元化,则明显存在偏科问题,虽然对火器颇有研究,但其过于热衷官场,性格亦有瑕疵。

因此,要想完全继承徐光启的学术精髓,孙元化并非最佳人选。

如今,终于出现了一个理想的人选——方以智!

若能好生栽培,假以时日,方以智必将成为新一代科学院院长,继续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

崇祯越想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大明科学界的繁荣景象,世界文明的灯塔必须矗立在东方。

他决定亲自关注方以智的成长,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帮助。

想到这里,崇祯却是想起来徐光启刚才的话里,提到的自己宠溺的年轻武将,似乎对崇祯皇帝过分偏袒维护武将并不是很感冒。

文臣就是文臣,即使徐光启是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也落不了随时随地给武将们上眼药的习惯。

崇祯好笑,不过还是要给徐光启一点面子的。

他老人家已经指出自己宠溺武将了,自己不表示一下说不过去的。

于是崇祯轻咳一声,朗声道:“曹变蛟、吴三桂,你俩给朕出来。”

随着崇祯皇帝的话音落下,只见两名身量颇高的青年武将应声而出。他们犹如鹤立鸡群一般,在众多文臣随从之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两人快步走到崇祯皇帝面前,单膝跪地,齐声说道:“末将在!”

这两名青年武将正是曹变蛟和吴三桂,他们都是崇祯皇帝十分器重的将领。

之前的武举考试两人并列武状元,已经被崇祯皇帝授予副总兵之衔,统领着有三百六十名的教导团,未来近卫第一军的骨干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