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一天,没有人来打扰李恪,李恪也利用这点空闲的时间从融合的记忆中整理清楚了这里的一切,现在是贞观5年,这里的李恪目前只有12岁,武德三年(620年),册封长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627年),晋封汉王。贞观二年(628年),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但因为深得李世民的喜爱,李世民便借口李恪年幼,没有直接去封地,而是在长安遥掌封地。
整理清楚目前的记忆,李恪心里总算是有一点安心,现在的大唐经历了贞观二年的蝗灾和大雪之后,虽然现在民间百姓依然缺衣少食,但是已经开始处于复苏的状态,如果把这一切当成是一个游戏,那现在正是非常优秀的发育期,后面虽然还有洪灾和瘟疫,自己还有5-6年的时间可以安心发育,如果房车的穿越都是真的,自己还可以返回现代,那么这5、6年的时间,一切皆有可能。
李恪这边还在躺平幻想自己后面的发育,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这两天给大唐带来的一切,不亚于在大唐投下一枚核弹。
首先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东宫。
东宫太子李承乾,现在正守在自己的书房,同样年仅12岁的他,脸上挂着一抹和他年龄完全不符的愁容,眉头紧锁,自从前天李恪回来后,父皇连续两天去蜀王府,身边的暗卫带回来的消息更是让他坐立难安。
三弟居然得到了神仙机缘,而且朝中大臣都亲眼得见,而且回来后赞不绝口,这对李承乾来说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自从自己做了太子开始,父皇对自己就变得非常严厉,几乎从来没有再夸奖过自己,反而对二弟李泰非常的喜欢,甚至允许李泰坐扶椅到太极殿外,李泰是皇四子,但是却是长孙皇后的二子,所以父皇对李泰的喜爱,无时无刻不让李承乾这个太子心慌。
而李泰也特别聪慧,非常懂如何讨父皇欢心,这更是让李承乾心生妒忌,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如履薄冰的面对自己的父皇。
李泰这边就已经让他很头疼了,现在忽然又多出来一个仙人弟子李恪,要知道李世民本身觉得自己皇位来路不正,所以特别需要有一个理由来正名,之前便造出自己的李氏是老子李耳后人,但假的终归是假的,可是现在蹦出来一个真的仙人弟子,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太子之位?
李承乾这里心如乱麻,李世民也没有闲着,虽然今天没有去蜀王府,但是下朝之后,他却一直带着自己的几个心腹元老在偏殿一直商量如何面对和安排李恪。
李恪说自己得到了仙人传授,这些真假先不说,可是李恪得到了仙器这是不争的事实,众人也是亲眼得见,那是不是说明仙人更看好李恪?会不会李恪才是天命所归?
不过话说回来,我是李恪的爹,那我理所当然也是天命所归,但是这样后面的大唐应该如何处置?
如果李恪是天命所归,那么就要换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玄武门的血还没干透,李世民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也因为皇位丧命,无论是哪个儿子,都是自己所生,终归都是自己的骨肉,可是如果不扶李恪上太子之位,那又如何昭告天下,来为自己,为大唐正名。
过去的两年时间,大唐经历的太多,渭水之盟、贞观二年的蝗灾,贞观三年初的雪灾,导致大唐民不聊生,民间更是易子而食。
虽然大部分传闻都被压下,可是还是有传言流到长安,说李世民皇位得来不正,这些都是天谴。
魏征更是一直惦记让自己出罪己诏,李恪的出现,如果操作得当,可以完全压下民间的传言,可是如果操作不当的话,会不会为大唐埋下不安定的种子?
李世民无比纠结,只能和自己的心腹元老来商讨如何应对,在听了李世民的想法之后,众位大臣也都陷入沉思。
良久之后,安静的偏殿里终于有人发出了声音,大唐军神李靖缓缓的站出来对李世民说到“陛下,既然三皇子说自己是仙人弟子,并且得到仙人传授,眼下我们大唐还在面对突厥的威胁,虽然阴山之战后,颉利可汗已经被擒回大唐,但是草原部族依然还有余孽未消,而且我大唐这两年民间多灾,民不聊生,既然作为神仙弟子,是不是应该会有独特的见解?”
李世民听完也觉得李靖说的有道理,既然老三说得到了仙人传授,那不如去问一下老三的意见,如果真的能够有完美的解决办法,那想来就算他动了易储的念头,也不会有人反对,如果老三没有更好的见解,那就当这一切只是李恪做了个梦,做个吉祥物也好。
思索后李世民开口“辛苦诸位爱卿这两天替朕谋划,如此一说,不如问一下老三的看法,那就散了吧。”
在老兄弟们散去之后,李世民独留下长孙无忌,李世民对着长孙无忌说到“今日商讨之事,切莫要乾儿知晓,一切都等有了定论再说。”
“陛下,这三皇子,身怀前朝血脉,易储之事望陛下三思,虽然我是承乾的舅舅,但是终归我是大唐的臣子,一切以大唐为重,但是出于私心,还是希望能妥善的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太子这些年的努力,老臣都看在眼里,臣不想太子寒心”
“哎,你说的朕也都清楚,所以才一直犹豫不决,乾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