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瑶不搭理后面呼喊的赵有富,麻溜抱娃上岸。
阿公阿嫲迎了上来,阿嫲掀开小被单,摸了摸杨溪俊温热的小手,放心了。
童瑶想到那么多剥皮鱼要啥,交代阿嫲:
“阿嫲,一会你叫上经常帮咱家杀鱼的大娘上咱家。
今晚得连夜杀剥皮鱼了,不然留到明天鱼肉不新鲜,跟她们说加工钱。”
现在是十二月底,在童瑶这边还算深秋天。
今晚海风不大,一筐一筐的剥皮鱼堆积在一起,容易变质。
阿嫲连忙应声:
“好好,她们都过来了,我去叫。”
这几个大娘家里都是小木船,这会出来纯属是带着三分关心,气氛看热闹。
不是看笑话的意思,是大晚上的少睡点也没事,热闹可不常有。
童瑶见阿嫲过去,又交代阿公:
“阿公,明天早上你先别去钓鱼,去找村长打电话,跟小磊说下剥皮鱼干多少钱一斤。”
阿公是知道怎么打电话滴,按按数字,拨打,等人转接,分分钟的事。
“行,刚好叫小磊快点把鱼竿送过来,我都把五块钱给他了,四根鱼竿咋还没送来。”
童瑶掏了掏耳朵,不确定问:
“阿公,你说啥?四根鱼竿?我前几天不是说让小磊带两根吗?”
阿公算盘珠子都快蹦童瑶脸上了:
“对啊,你两根,我两根,不就是四根吗。
没错的,我昨天特地交代了,有一根是我宝贝曾孙的啊,五块钱交四根鱼竿,没买错的!”
童瑶看了下怀里小猪仔睡姿,阿公口中的——宝贝曾孙!
“你确定这个小萝卜头能拿的动钓竿?”
“小问题,我这个太公先用,等他大点了,再物归原主!”
童瑶:……
算了,太晚了,先放过叛逆的阿公吧,明天再跟阿嫲告状。
杨清英抱着顾南,领童瑶进屋。
“把孩子放我和你姐夫这睡就行,我去煮点面。”
两孩子在船舱睡觉前都换好小睡衣,也不脏。
杨母和童瑶把家里备用的被褥都拿上王牛那条船,拿回自家的船立马换上了。
盖好被子,杨清英和杨母去厨房煮面。
童瑶怕他们认床,坐在床上陪了一会。
说起来,那伙人真是雁过拔毛啊。
今天童瑶一家刚上船,就发现箩筐、木桶、铁桶、锅碗瓢盆这些都被搬回家了。
更别提船舱的被褥了。
要不是小木床阿公用铁皮包边,请老黄来焊接。
他们估计能把小木床拆了回家烧火。
别问,问就是穷给闹的。
村里大娘们连肚子里的五谷杂粮都不舍得拉外面,自留地得用啊。
童瑶心里想着回家得算清楚自家的损失。
然后跟阿公阿嫲说一声,等顾老爷子他们派人来的时候好上报上去。
外面传来热热闹闹的声音,大家伙都拉着鱼货过来了。
童瑶起身想去外面看看,刚挪动屁股,就听自家儿子睡眼惺忪的睁开眼,伸出小胳膊软软的喊:
“妈咪~”
童瑶:……
拍了拍他的小胳膊:
“快睡快睡,娘想去看热闹。”
“要去,抱。”
童瑶看向呼呼大睡的顾南:
“哎,你这八卦的体质,真是像你爹。”
童瑶不想在这坐着,抱起孩子,包好小被单出去了。
刚出门,这臭小子又睡着了。
童瑶:服!
大家伙没有卖剥皮鱼,把马鲛鱼这些拉过来。
因此也没花多少时间。
大鱼群意味着大收获。
每家都有两千斤左右的的鱼货,光是马鲛鱼都有五六百斤。
加上一些在旁边捕食的鲨鱼、大鱼,都能买上百块。
村里人一直都有晒剥皮鱼的习惯,这鱼便宜得要死,到了冬天又多得泛滥。
家家户户都会留点下来晒。
大概2-3斤新鲜的出一斤干的。
一千多斤的剥皮鱼,能晒出四五百斤干货,
虽然不知道童瑶按照多少钱收,但是按照杂鱼干来说,他们总能赚不少的啦。
新鲜杂鱼三分钱一斤,干的童瑶给两毛。
这么算的话,剥皮鱼只多不少。
大家伙想到这里,不顾收购点老板的臭脸,围在童瑶一家人旁边恭维个不停。
收购点老板内心再不平也没用,他们抵不过社会在变化。
也不敢和人心所向的童瑶一家硬刚。
反正就是些鱼干而已,又不是所有的鱼货都晒干。
想到这里,收购点老板们脸色才好上几分。
“阿瑶,来吃面,先给他们忙。”
杨清英走过来小声喊。
童瑶抱着呼呼大睡的儿子去后院吃卖面。
杨清英见她抱着儿子吃面:
“咋不放床上睡,抱着多累,俊俊还认床啊?”
杨母唆着面条,抬头道:
“哪里是认床,是认娘,别管他,阿英你也吃。”
杨清英稀奇得不行:
“我吃过了,你们吃,这孩子可真是够粘人的。
以前还小离不得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