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而归的众人加大马力,五个钟头的路程,愣是四个钟头到。
时间来到十二点,码头上空空荡荡,渔船都开出去作业了。
这倒是方便童瑶众人低调行事。
不过,码头岸边的一排老人是咋回事。
童瑶站起身揉了揉眼睛,就见五六个老爷子坐在小板凳上,手拿鱼竿并排垂钓。
而不远处是五六个老太太、七八个妇女围成一圈织鱼网。
中间放着个收音机,不用上学的娃围着收音机玩闹。
好么,别低调了,她家阿公阿嫲转移阵地后,队伍愈发强大。
五条船在码头转弯处冒头,阿公、阿嫲噌地一下站起身:
“阿瑶他们回来咯,快叫有富。”
阿嫲还不忘交代杨大嫂去叫人。
杨大嫂难言激动,连忙应声:
“好,我马上去,阿弥陀佛终于回来了。”
杨大嫂放下渔网快步跑去收购点摇人。
“快收鱼竿,我们也去瞧瞧。”
“你们快去,我腿脚不利索,在这帮看这群皮猴子。”
“哎呀,阿广几家又发财咯。”
“可不是吗,这次可在孤岛过了一夜才回来,鱼货装满仓咯。”
“哎,怪不得阿广他们能发财,大海上过夜可不是开玩笑的,危险着呢。”
“就是,吃不好睡不好的,发财也是应该的。”
“昨天听我大儿子说,隔壁镇的渔村有两家人又被抢船了。”
“嘶,我知道,听说是莽围村的人抢的,光抢机器就算了,连船都一起撸走。”
“那阿广他们还敢跑海上过夜,胆子也太大了。”
“胆子不大怎么发大财,就是可怜阿广家里老两口了,这两日天不亮就搬着凳子过来等。”
“我们不也陪着等吗,快点跟上,看看有啥好货。”
一群老头老太太脚步蹒跚的边走边聊。
阿公阿嫲可没工夫听他们说话,一心想快点见到船上的家人。
船停好,童瑶见到阿公阿嫲焦急的站在岸边。
老两口面庞是苍老的,脊背是佝偻的,爱是溢出来的。
“阿公,阿嫲,我们回来啦。”
“诶,好好,回来好。”
童瑶喊完,抱着儿子上岸,把孩子交给两老,笑容满面的宽慰几句,重新上船帮忙抬货。
村里的大娘们也上船笑眯眯的搭把手。
她们言语间带着浓浓的感激。
能不感激吗,因为童瑶的支招,不说各家各户吧,就说但凡用上竹筒陷阱的人家都小赚了一笔。
两天一收,今天下午回来又是一个轮转。
因此村里大部分人家对童瑶一家都是真心感谢的,如今帮抬点货算什么。
童瑶看着这些大娘们,搬筐的搬筐,挑担的挑担。
岸上的老爷子老太太们由于年纪大了,做不了太重的力气活,就在岸边整理、帮守。
她有些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在自己有能力了,会在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
因为通过这份帮助,得到的他人真心回馈让人舒心。
“还有啥没拿完的吗?”
“阿瑶,这个铁桶大娘帮你拿上岸了啊。”
“还有这床薄被全是沙子,我一会拿回家帮你们洗洗去,今天天气好,下午就能干,我晚上给你家送去。”
所有鱼货和日常用品、渔具都拿上岸,大家伙又帮忙推板车去收购点。
赵有富收购点就两台板车,哪里够装那么多鱼货。
是杨大嫂和一个大娘回村推来的,顺便招呼村里闲着的人一块过来帮忙。
大家伙看到毛虾一时有些诧异,阿瑶几家咋又开始捕捞毛虾了啊?
等问清楚要自己晒后,又不意外了。
嗯,阿瑶家做什么新奇的事都不奇怪。
杨大嫂先领着人把毛虾推回家晒。
每家每户的户型都差不多,院子中间有个平整的地堂,专门拿来晒鱼干、咸菜。
大部分人家里的地堂都是平整的泥地,只有条件好的几家人才是水泥地。
像杨清桦和杨清刚两兄弟在沙滩那边的房子,由于是新建的,也铺了水泥地。
杨大嫂领着人自然是去新房子那边。
杨二嫂怀孕得躲在家里,肯定不能去她家的,能去的就是童瑶家了。
阿艳和阿娇也领着人拉毛虾先回家里晒。
要抓紧时间摊开晾晒才放心呐,不让那么多毛虾推挤在竹筐里,冰化发臭就完蛋咯。
村里的大娘们力气大着呢,来来回回推板车、搬搬抬抬不在话下。
路上还在热络的聊起童瑶几家人的鱼货。
老天爷,一筐筐的狗鲨、还有带鱼、石斑,连小青龙都有。
乖乖,这也太厉害了。
得跑多远的海域才有这么多好货啊,怪不得要在海上过夜。
童瑶这边。
赵有富一开始见到那么多毛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