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商两朝以前,并没有三公这个职称的,直到西周才开始有三公,其太师、太傅、太保为百官之首,做为除天子以外的决策三人组,从而辅佐天子,处理全国事务,但没有真正的实际职权。
之后秦朝与汉初,又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而与三师不同,此三公有清晰的职权分配,其中丞相掌全国民政,太尉掌全国军事军政,御史大夫掌监察官吏及司法,其实是最科学的行政架构。
在后世历史上,诸葛亮便是此等行政架构治理蜀地,而当下汉廷以司徒、司空、太尉为三公,董卓又自封相国,凌驾于三公之一,汉灵帝在世时,也有超过三公的大将军存在,这等制度十分的混乱不堪,便有权臣独揽大权之事。
当然正处乱世,当什么样职位都没有用,拥有多少兵马,占有多大的土地,治下有多少民众,拥有这些硬核实力才王道。
即便是董卓之后以太师之名总揽全局,曹操以司空之职挟持天子,也说明名号职位都不是关键,就算是被架空的小皇帝,没有兵权在手,也仅是任人摆布的吉祥物而已。
之后赵云与周仓及八名随从,拿着长门亭官吏开具的凭证,率先朝长安南门而去,留下史阿及其他人员,暂且留在长门亭等候。
赵云等人便直奔覆盅门,从此入城便是三公府第所在,司徒府、司空府、太尉府皆在长安城东南处,后世将此处称为阁老门村,也皆因三府为内阁三公的府第。
到了司徒府门外,赵云本想递上书信,却被王允家的门房拒绝相拦,门房见赵云等人皆是灰头土脸,一身粗麻破衣便轻蔑的说道“尔等贱民而故私闯司徒府门,岂不知贵贱有别,还不快速速离去,省得吃皮肉之苦!”
赵云听罢没有发愤而是笑盈盈的说道“在下郭休郭元辰,乃是前有道大人之子,司徒大人与我父有师生之谊,故而今日特来相投,还请上下给予方便,为在下传上拜帖!”
门房家奴瞅了赵云一眼,拨开递过来的拜贴说道“什么有道大人?还是前有道!一个后备官史而以,竟敢自称我家司徒门生,就算是门生故吏,也应该懂些规矩,如此不修边幅两手空空就来递贴,我看你就是冒冲的!”
赵云所说的师生之谊,反倒让门房误会了,误以为郭泰反过来是王允的门生,当然也是可以理解,必竟郭泰也病世二十几年,知道他的人极为稀少。
赵云听后便知门房的意思,赶忙摸出剩下的两贯钱,将钱袋放到门房手上说道“还请上下替我传个话,小生从冀州千里迢迢而来,路途中钱财用尽,也仅有许些可笑纳,希望上下不要嫌弃,通融通融将小生的拜贴送上!”
那门房掂了掂手中的钱袋,又接过拜贴打开看了几眼后说道“不是小人要为难公子,就算我将拜贴送入,恐怕也到不了司徒大人的手上,这贴中上书公子的祖籍与名号,并无名士官吏推荐,到了府内主薄手上后,也会被弃于竹娄中当作垃圾!”
赵云听罢又笑脸迎上问道“为何如此?还请上下指点迷津!”
门房将钱揣入怀中说道“近来像公子这种递拜贴的人太多了,大人忙于安置百姓,根本就看不过来,所以司徒主薄便有如此行事,将没有推荐人的拜贴一律丢弃,公子若是叫大人看见拜贴招你相见,还得找六百石以上的官员盖章签名才能成事!”
赵云听罢立刻皱起了眉头,想了想自己此来乃是化名,在长安又不认识什么官吏,又如何去找人当推荐人。
赵云沉思过后小声朝门房说道“如此小生也就不递拜帖了,还请上下为我送上一枚竹简,只要送到司徒主薄手上便可,若是小生受到招见,之后还有川资奉上,以做上下的辛苦费!”
门房听罢点了点头,将赵云请入门房内,拿出笔墨与一枚竹简,赵云拿起毛笔在竹简上写道“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也!”
此为当年郭泰对王允的评价,其实也是王允入仕为官的评定依仗,靠着郭泰的品评之语,王允在士族中才初有名望,之后并常以郭泰门生自居。
其实两人也没有什么实质的师生之谊,不过这也是当代人常用的入仕方式,因一句一言便为品评人的门生,所谓一句或一言之师便是如此。
隋唐以前,士人入仕皆以推荐为主,并没有科举制,而推荐人又以名士品评为依据,对士子定以孝廉、茂才、有道、光禄四科为后备官吏。
赵云之前因听过贾诩的讲述,当下又无法进入王府,便临时想到了此处。想来王允的司徒主薄,做为王允的亲信人员,肯定是听说主公王允的入仕事迹。
再者王允其人颇讲情谊,也曾派人寻找郭泰的后代,王允身边的人,也知晓其中原由。
一旦司徒主薄见到此竹简,定然不会怠慢,必将此竹简交于王允审阅,到时候王允肯定会接见赵云。
门房收起竹简说道“公子为何不写署名了?仅靠这一句话,似乎希望渺茫啊!若是此事不成,你可别记恨小人!小人将此简传进去,也算报了公子的赠金之恩了!”
这名门房也非普通奴仆,做为司徒王允的门房奴仆,也是能识得不少文字,明不少官场的事理。
他收了钱便要办事,递上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