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322章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4k)

第322章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4k)

作者: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字数:1703更新:2024-05-21 23:16

从刑部大佬出来后的刘伯温,脸色格外凝重。

在和道同接触过后,他心中越发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道同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

这件案情背后必然还有重大的隐情。

可也正是如此,刘伯温才会有现在这个表情。

要知道欧阳伦的妻子安庆公主,可是马皇后最疼爱的小女儿。

刘伯温知道自己这次做事,弄不好,甚至会把马皇后都给得罪了。

而从至正十八年投靠朱元璋开始,这么些年来,马皇后对刘伯温一直是恩重如山。

这天夜里。

刘伯温怀着沉重的心情带着这些日子调查的结果,走进了皇宫。

太和殿。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提交的都察院报告,抬起头看着刘伯温,沉声问道:“你相信这个结论吗?”

“臣不相信。”刘伯温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开口道。“但臣无能,督察院查了半个月了,也查不出疑点,所以不相信也得相信。”

“不急着结案。”朱元璋拿起茶杯盖在那封都察院报告上,开口道。“先说说你为什么不相信。”

“臣的直觉。”刘伯温如实回道。

查不出实际证据,能依靠的也就只有这个了。

刘伯温顿了顿,接着开口道:“前些日子,我去牢里看过广州市舶司的主事道同,道同的眼睛里有光,与我这么些年审理过的贪官污吏完全不同。我从他的口中得到了一个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故事。”

可只要没有证据。

那么故事,便永远只能是故事。

在场君臣两人心知肚明。

“还有一点,就是臣心中对淮西勋贵们的一些偏见。在臣心中,这些勋贵们无论做出什么事情来,臣都不会感到奇怪。”

这是刘伯温的心里话。

因为这样的事情他见过了太多,太多。

别说大明建国之后了。

当时朱元璋刚打下金陵城不久,总算是成为一方诸侯了(江南三巨头)。

其中一些勋贵们就开始干起欺压百姓的勾当了,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朱元璋的一个义子朱勇。

朱勇当着一个老父亲的面,强暴他的女儿,遇到老人家的反抗,竟是直接当场将其打死。

最后朱元璋拿自己的义子开头,在金陵城头将其明正典刑,这才将当时那股子邪风给杀住了。要知道朱勇不仅仅是朱元璋的义子,而且这些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战功无数,可就算是这样,该杀还是杀了。

那些勋贵们自认有几个功劳比朱勇大,功劳比朱勇大的又有几个与朱元璋关系有他亲?

可在大明建国后,很显然这股子歪风邪气又冒出来了。

朱元璋在建国后开始一门心思搞发展,因为常年的战争以及故元的胡作非为已经使得华夏大地满目疮痍,白骨累累,民众生活急需改善。朱元璋是从底层上来的,对老百姓的不易是最清楚的,同时他对贪官污吏也是深恶痛绝,他自己以前也经常被官吏欺压,所以再有这种情况绝不姑息。

而淮西集团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应该多享受享受,也为子孙后代多捞点利益。当然这些所谓的享受与利益,都是建立在剥削平民老百姓的基础上。

其中一些人甚至认为,这天下打下来都是他们的功劳,如今朱元璋坐了那张龙椅就忘了他们,认为朱元璋是对兄弟们不义。

他们对义的理解,和梁山泊那些人渣贼寇差不多,跟朱元璋完全就不是一个层次。

朱元璋的义。

是仁义的义!

当年,朱元璋站在金陵城头,亲自监斩自己的义子时,当着皇天后土,日月乾坤对着满城的百姓说了这么一番话。

“朱元璋的义军,是义字当头,是天下最仁义的义军。”

“老百姓,是咱义军的天。”

“谁要祸害百姓,谁就天理难容,谁就不配当义军,更不配当人。来啊,开斩!”

此刻坐在太和殿的朱元璋在听了刘伯温的话后,显然也是想到这件事情,面色开始变得越发凝重。

“刘先生,令你继续追查欧阳伦,务必查出真相。”朱元璋沉声道。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刘伯温却是给朱元璋泼了一盆冷水,明明朱元璋心中的火,方才就是他勾起的。

“陛下,容臣说句掉脑袋的话,这个事就不要再查了。”刘伯温开口道。

“因为如此调查等于是自己查自己,到时候如果查出个连陛下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那不是更难办吗。”

话音刚落,殿外忽然响起了一阵雷声。

狂风呼啸,风月欲来。

“什么事?”朱元璋死死盯着刘伯温,道。“说!”

刘伯温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说起了一些其他事情。

“臣记着小时候去捉蛐蛐,那蛐蛐跳到了洞里,臣就伸手掏啊掏。结果掏出了一条银环蛇,咬在了臣的胳膊上,当时臣差点就死了。从那天起,臣也总结了一条教训,不知道洞里有什么就根本不要去掏。”

刘伯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