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

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

作者: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字数:1829更新:2024-05-21 23:16

“草民刘敏,状告江南杭州阳泉酒家陈燎原,苏州天一酒楼余建军.等二十三人,侵犯悦来酒楼申请备案的荷叶鸡专利,希望大人为小的做主,追回损失。”刘敏说着,将早已准备好的文书,高举过顶。

一旁的差役见此上前拿过文书,然后恭敬递给了坐在上首的专利局主官赵东莹。

侵犯专利?!

赵东莹伸手接过,神色凝重。

专利局设立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接到专利纠纷的案子。

谁都没有经验。

状告的人没有,审案子的人也没有。

正因为如此,赵东莹才会如此郑重其事。

他要审的是大明开国以来,不,准确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有关专利纠纷的案子。

赵东莹在接过状纸的瞬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接下来要做的这件事,很有可能将会载入史册。

扬州,神侯府。

杨宪看着手中的铅笔,满意地点了点头。

“干得不错。”

得到杨宪的肯定后,站在他身前略显忐忑的沈成终于是长松了一口气。

铅笔后续改进这个项目,杨宪全都是交给沈成来完成,全程他只是提了一次意见,虽然最关键的笔心问题杨宪已经解决了,可最后完成的成品能和后世铅笔基本无二,杨宪还是很满意的。

如今铅笔里头石墨条的直径大小,差不多是最合适书写的尺寸,大概在2毫米左右。

别看这点好像很普通,没什么,可为了得到这个结果,期间要付出多少次的试验。

每一样成功问世产品的背后,都是注定蕴含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

铅笔搞定后,杨宪准备去一趟京城。

此次进京,杨宪总共有三件事要办。

首先是进宫进献铅笔,将其推广全国。

为了下一步全民教育计划,首先得让铅笔推广普及。

有了铅笔,小孩子上学,学写字就会大大降低学习成本,别看只是一支小小的铅笔,可却是一件实打实的利国利民的大事。

第二件事是受邀去一趟魏国公府,算是去给咱大明军神徐达做一次身体复查。

最后一件事杨宪是顺道去做的,去一趟专利局,把铅笔的专利申请给搞定。

第二日,杨宪简单和下面的人交代了一下,便是带着铅笔去了京城。

朱标也没有想到,杨宪这么快就把铅笔成品做出来,立马带着杨宪去见朱元璋。

太和殿。

经过杨宪简单的解说和示范后,朱元璋试着拿起已经削好的铅笔写了几个字,发现意外的好用。

朱元璋不比朱标从小读书识字,他打小放牛、当和尚、乞讨,然后便是加入红巾军,开始征战沙场。

朱元璋真正接受系统性学习,是在他成年之后。

因此后世很多人对老朱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认为老朱文化水平一定不行。

这点倒是与很多人对张飞的印象一样。

事实上,无论是张飞,还是老朱都写得一手好字。

不说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朱元璋就已经在认真求学。

即便是在即位后,老朱也没有贪图享乐,他深知一国之君,不仅有勇有谋,还要强化文学素养,开始博览群书、勤勉练字,向宋濂、李善长等人求教,强化文艺素养,练就了一手好书法。

后世故宫就曾展出多件朱元璋真迹,有他写给姐夫李桢的家书《致驸马李桢手敕卷》,宋代大画家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后的跋文等等,这些作品能够看出朱元璋书法融合了颜真卿、柳公权的笔法特点,点画浑厚苍劲、锋劲坚实,字体端庄沉稳,略带欹侧,又不给人呆板平整之态。

尤其是他最擅长的行书,融合了“颜体”的浑博宽朗,和“柳字”洞达筋骨,字体挺拔舒畅、方折刚健,笔笔拙雅质朴,好似长枪大戟,带有帝王的雄伟大气之象,但凡看过这些作品,就能彻底改正了对老朱“大老粗”的偏见。

而且由于朱元璋是半路学的毛笔字,因此对于铅笔的接受度更高。

相信假以时日,他同样能够练出一手好看的硬笔字来。

“这笔好啊。”

朱元璋如获至宝,开口赞道:“单单是便于携带与书写这一个优点,就足可推行全天下啊。”

与需要墨水的毛笔相比较,铅笔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而对于杨宪来说,有这句话就足够了。

从皇宫出来后。

杨宪去了一趟魏国公府,魏国公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了,甚至比以前还要更好。

“听说杨兄弟,前不久又设计出了一艘全新的战船。”徐达重新穿好衣服,看着杨宪笑着开口问道。

杨宪开口道:“看来徐大哥是迫不及待上战场了。”

经历过前次救命的事情后,徐达与杨宪如今的关系已经亲密到了称兄道弟的地步。

“没错,确实是一艘全新的战船,到时候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杨宪笑道。

“对于日本,徐大哥怎么看?”

面对杨宪的问题,徐达认真思考了一番后,这才开口回道:“打下日本并不难做到,只是值不值得这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日本国土面

read3();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