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都市 > 架空民国:我从连长到大帅 >第514章 如意算盘

第514章 如意算盘

作者:星河小仙字数:1836更新:2024-05-08 15:12

这种打仗,更像是一种提前预约好的决斗,目的就是要掰掰手腕、看看彼此的斤两一般。

所以都有意识地控制战争的规模。

双方都不约而同的将这场决斗的地点选在了淮河下游位置。

自古以来,神龙国的南北政权分界线,很多人理解是以长江划江而治的,但其实是以淮河为界更多。

因为自古道:“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

“守江必守淮”真正的原因在于长江不可守。

那些认为依靠长江天险便可以挡住百万大军的想法,只能说还停留在三国演义阶段。

若想守住长江、保住南方半壁,就必须先守住淮河流域,因为长江说到底只是条河,在战术上有防御价值,在战略上是缺乏足够纵深的。

说其缺乏战略防御价值,有两个原因:

第一,可以从西向东顺流而下,从而规避长江宽阔水面的阻隔。

“自古平江南之策,必据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

无论是隋灭陈、唐统一江南,亦或是蒙元灭宋,都是经长江顺流而下,攻占江南的政治中心建康(南京)或临安(杭州)。

第二,则是从中下游直接横渡长江。

长江流域中下游流速较缓,有许多地方可以直接横渡,也就是说长江中下游易攻难守。攻方可以轻易绕过守方的阵地,从渡口绕到防守方的侧面,给予致命一击。

比如49年四月间,百万雄师过大江,以3野8个军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于扬中至靖江段渡江;以3野7个军30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于安徽裕溪口至枞阳镇段渡江;以2野9个军35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于枞阳镇至望江段渡江。这便可看出长江并无纵深可言,也能从侧面印证必须江淮一体。

要知道当时横渡长江,我方既无空军也无海军,是靠老百姓摇着桨划着船把这百万大军连人带装备带骡马运送过江的。

这长江的防御价值还不如一条山岭有意义。

所以长江作为南方地区的最后一道防线作用十分有限,形成纵深防御,必须江淮一体,形成纵深防御。

而我们“守江必守淮”中的淮,指的其实便是泗阳、蚌埠、合肥等地。如果能将这些地区进行有效控制,那么就可以在江北形成战略支点,如此一来敌军便无法绕过这些重点城市直扑长江,起到保障南方地区的安全。

远在三国时期,曹魏和东吴不也是在争夺这些要点吗?

张文远威震逍遥津,生子当若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太朗朗上口了。

古代的淮河、泗水等水系较现代更加发达(上世纪四十年代,北方的水系都远比现在发达,河流普遍水量充沛),发达的水网系统对北方的军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不能说国府将领不懂军事。

应该说他们是充分吸取了历史教训的。

他们的计划是利用发达且复杂的水系,尽可能迟滞刘子龙机械化部队的进攻和运输,同时还能从后方,利用水路向前线运输粮草辎重和援兵。

这可谓是以己之长、击北军之短了。

就算是刘子龙部队过了淮河,对于渡淮北军而言,补给线瞬间增长,水土气候瞬间改变,势必机动力下降。

守军完全可以将主力收缩至长江北岸,以逸待劳,同时敌军的侧翼也将暴露在守军威胁之下。然后充分利用淮南之地利,静待时机,骚扰敌军补给线,消耗并歼灭其有生力量。

退一万步讲,都没守住,国府军再退守长江南岸,赢得喘息时间。

这就是国府军的如意算盘。

既然决定“守江必守淮”,那么淮该怎么守?这就牵扯出来第二句话:“守淮必守徐”。

徐,就是本文中所说的彭城。

也就是说要守住长江的前提是守住淮河防线,而守住淮河防线的前提是守住彭城。

彭城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

从那白居易那首着名的诗词中就可以了解: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口。吴山点点头。

汴水发源于开封西北的蒗荡渠,从荥阳北面的黄河东返开封,经商朝古都商丘,然后在彭城这里与泗水会合。

泗水发源于山东,流经鲁国的都城曲阜过沛县,在徐州收汴水,然后向东南流入淮河。

淮河有邗沟和长江相连,从长江南岸的进口,经江南水系,可直达苏州和杭州。

这就点明了徐州的地理位置,它地处汴水和泗水交流处,成为江淮和中原的水运枢纽,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起,王景主持修河,沿黄河两岸筑堤坝,限制黄河南侵,又在汴水上修建闸坝,调节水量,使汴水安流入泗,成为江淮流域潜粮西运的主要通道。

除了是水路枢纽,这里还是陆地的枢纽,彭城和下邳控制着陆上交通线,北可上黄河,南可下江淮,西可进中原,既被称为“北国锁钥”,又被称为“南国重镇”,从这两个称号上,就能看出它对南北势力的重要意义。

有了这样的地理位置,这一带就必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淮河南北统称两淮,在山东南面的两淮地区,经常是中原和江南拉锯的战场。

在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南北方对峙的局面,凡是有这种情况,江淮地区通常被江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