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文武百官的质询与期盼,二王爷何星海、三王爷何星岳以及四王爷何星宇,终于在一阵沉默之后,齐步走向金銮殿的中央,面向皇帝何玄天,表情凝重而坚定。
二王爷何星海首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
“父皇,儿臣三人承认,我们所承担的差事,的确是大皇兄所给予的机会。
然而,这并非抢夺,而是基于对大乾朝百姓福祉的考虑。
并经由与大皇兄深入沟通,了解到民生所需后,慎重接下的责任。”
三王爷何星岳也紧随其后,语气中却带有一丝委屈:
“启禀父皇,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国家、对皇室的责任感。
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充分考量百姓利益的基础上做出的。
我们不明白,为何这些努力会被曲解至此,特别是当大皇兄本人都未对此有任何异议之时。”
四王爷何星宇则显得更加直接,他的话语中夹杂着些许愤怒,甚至还恶狠狠的瞪了一眼那几个侍卫:
“父皇,我们三兄弟虽然所做的差事,均来自于大皇兄。
但我们始终以大局为重,甚至团结协作,根本就没有安国侯与侍卫口中那样的勾心斗角。
今日安国侯与侍卫们的言论,若非别有用心,便是企图借机挑拨离间,意图破坏皇家团结,污蔑我们的名誉。
儿臣恳请父皇明察秋毫,勿让宵小之辈得逞!”
二王爷何星海、三王爷何星岳、四王爷何星宇,集体重重的向皇帝磕了个头,以证明他们的决心和态度。
而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何玄天,自然是愿意相信自己这几个儿子们的。
毕竟不久之前,这几个孩子与自己共用午膳。
期间几兄弟提出的筷子理论,何玄天至今记忆犹新。
孩子们都懂得只有团结一致,只有将十双筷子牢牢绑在一起,筷子才不会被人轻易折断。
正因这几个孩子都清楚这样的道理,何玄天就更不会对这几个孩子有任何的怀疑。
但此时,何玄天更想知道,安国侯此番如此挑拨离间、费尽心机,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何玄天并未示意何星海他们几个起身,更没有直言表示他相信这几个儿子。
何玄天目光深邃,缓缓扫视着下方跪拜的老二、老三和老四。
随后,他将视线转向安国侯,声音沉稳而带有不可忽视的威严:
“安国侯,尔等今日所言,皆关乎皇家颜面与朝堂稳定。
此事非同小可。
朕闻,家和万事兴,朝堂之上亦是如此。
朕之诸子若能协力同心,大乾朝何愁不兴?
然,安国侯你作为朝中重臣,今日特意上朝提出此事,真正意图与深远考量何在?”
安国侯闻言,立即上前一步:
“回皇上的话,微臣今日上朝,特意将此秘辛公之于众,其实并无任何私心。
微臣认为,虽然目前二王爷、三王爷、四王爷把差事做的都很不错,也给大乾朝的百姓,带来了不少利益。
但是,他们手中的差事,毕竟是从大王爷身上所得。
而三位王爷,也从未在公开场合下,明确表示过这些差事与功劳,实际上本应都属于大王爷。
这属实乃人品问题,如何能成为储君,登上太子宝座?”
安国侯停顿了两息才继续道:
“况且,三位王爷所从事的这三件不同的差事。
无论是二王爷负责种植的土豆,还是三王爷负责的书籍印刷,亦或是四王爷负责的铺建水泥路。
这些差事的功劳固然成就显着,但其成功实施,同样也大可不必落在三位王爷身上。
六部之下,能人辈出。
这些差事,无论派出六部对应的哪个官员,差事一样可以像现在完成的这么好,说不定甚至会完成的更好。”
安国侯的话语直指要害,让在场的官员们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的确,这些差事的成功,是否真与王爷们个人的能力有直接关系?
“所以,微臣今日哪怕要顶着挑拨离间的罪名,都要将此事公之于众。
微臣今日必须要为大王爷说句公道话。
还要为大王爷正名,更要让大乾朝所有的百姓、以及文武百官都要清楚的知道。
三位王爷所做的种种,其实都本应是属于大王爷的功绩!”
安国侯的语气,忽然变得更加坚定而有力:
“如今朝廷的稳定,新安府灾民的安居乐业,以及书生学子们能读得上所有的孤本古籍,朝廷国库依靠税收一天比一天更加充盈。
这一桩桩一件件,其实也全都是大王爷的功绩。
因此,微臣斗胆提议,请求皇上立大王爷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