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刚开始不知道的时候会觉得奇怪,这会知道了柳氏所经历的便不觉得奇怪了。
也不难猜到潘家那个老太太这么做的原因。
谁人都知道潘老夫人极其疼爱那个女儿,更是爱屋及乌让孟德的仕途一路平步青云,哪怕潘氏早死,潘老夫人和潘家人对孟德都一如既往的扶持,主要还是因为潘氏留下的那个女儿。
那个女孩文瑶之前在福王妃的宴会上见过,被潘老夫人教育的很好,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coM
而文瑶对她印象好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她是原书剧情中少有的对大头给予善意的人。
孟德带回柳氏,潘老夫人为了防止柳氏对潘氏留下的女儿不好,自然不想让柳氏有自己的孩子。
但孟德那个后来的妾室却有了身孕,也不难猜,毕竟那人是潘老夫人自己的人,将来就算有了孩子这人也翻不出潘老夫人的手心去,根本就不用担心,但柳氏就不一样了。
一番分析之后,三人组都不知道该说这柳氏可怜还是活该了。
机关算尽,结果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至于现在她知道了真相以后会怎么做,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小文静的百日宴很热闹,就连女主的沈家都来了人,不过文瑶没见到女主,之前七皇子的事被皇后娘娘敲打之后,沈家对沈嫣儿就没有那么上心了。
只是她如今还在宫中当伴读,和除了七皇子之外的皇子关系还保持着不错,沈家也没完全放弃她,只是毕竟是庶出,这样的场合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带出来的。
太后和皇帝虽然人没来,但是也派了身边亲近的太监送了许多礼物过来,对小文静的宠爱溢于言表。
百日宴过后,文俊和夏兰心就准备起程去北境了,文修易培育的新稻种也按照每个地方的规划送往各地,接下来的日子,文修易也不用回云雾镇去盯着他们了,他带出来的那些个徒弟,就算他不在也能自己根据他教的那些知识随机应变。
文俊和夏兰心走后一个月,文修易突然跟文瑶说他也准备出去溜达溜达,去看看其他地方对新稻种的种植情况,还问她要不要一起,毕竟能公款出去游山玩水,多好的机会,还能带媳妇孩子。
文瑶倒是想去,只是临京县的建设还在进行之中,她这个时候不能走,毕竟背后还有皇帝这个大老板盯着,临京县要是拿不出一点成绩来,她感觉皇帝真的会让他们把这个钱补给他的。
文瑶不去,文修易乐呵呵的带着三公主和小文静打着看各地水稻长势的旗帜出去游山玩水去了,有着在外面游历经验的关晟斌陪着他们,关晟睿舍不得跟大头他们分开,决定留在家里,等将来再大一些,他们几个少年自己再出去玩。
所以家里只剩下文瑶带着几个少年郎。
因为之前编了故事给大头听,大头现在对于沈嫣儿的一切动向都会跟文瑶说,有时候文瑶都在想,是她编故事编的太真了大头信了,还是大头知道些什么。
可每当她想试探的时候,大头又是那副懵懂听话的模样,三两句话就会把文瑶给带偏,文瑶还不自知。
大头时不时的会带回来关于沈嫣儿的消息,让文瑶有时候都在想,这沈嫣儿是不是重生了或者有别的什么机遇,不然的话怎么都被七皇子拒绝厌恶成那样了,还是要往他跟前凑。
唯一能肯定的就是空间还在她这,现在虽然不经常用了,但文瑶还是会每天进去检查一下,就怕这个空间突然哪天又回到女主身上,或者是出现女主和她共用的情况。
观察了一段时间下来,文瑶发现并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而且从大头观察到的来分析,重生的可能性不大,沈嫣儿就是个普通的小孩,只是比起其他人,她身上到底有女主光环,而且她和男主的羁绊一直都在,就算他们潜移默化之间已经改变了七皇子,可属于女主的那份还在,她才会对七皇子这么执着。
但是最近听大头说,好像沈嫣儿对七皇子也没那么执着了,倒是和二皇子走的越来越近。
比起刚开始对原书剧情的顾虑,现在文瑶已经多了几分走到哪算哪的底气,毕竟他们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村子里毫无能力的村民了,女主和男主的能力也没办法影响到他们,哪怕能影响,至少以他们现在的报名筹码,能保住性命。
有时候只要有命在,其他的都好像不重要了。
所以有时候文瑶反倒会反过来安慰大头,让他不用太纠结那个梦,过好他自己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
也不知道大头听没听进去。
临京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大半年的赶工总算是把度假村和美食街这些比较有特色的地方盖好了,至于山间景区,暂时还没开发完毕,只开发了一部分,毕竟临京县那么大,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开发完成的。
而且自从年后,不管是京城还是周边的城镇去临京县玩的人明显多了许多。
云底捞和云雾烤鸭也在临京县开了分店,云底捞的说书传统依旧保持,而且故事和平江府的云底捞总店同步。
这天大头他们休假,文瑶决定带几个少年郎一起去临京县转转。
出发的时候文瑶毫不意外的在队伍里看到了七皇子的身影,文瑶都已经习惯了,这几个少年如今当真是形影不离。
不过这次,文瑶的身边没了李逸。
那个几乎跟她形影不离的人,被皇帝抓去干活了。
临州水患,灾情严重,如今国库不缺粮食和钱,在地方官员上报的第一时间皇帝就已经让户部和吏部同时做了安排,赈灾粮和赈灾款也在第一时间拨下去了,为了防止有人暗中做手脚,皇帝把李逸叫去,让他跟着去盯着这次临州的赈灾。
这活儿原本是二皇子想领的,已经十五岁的二皇子已经可以上朝议政了。
很明显,他很清楚这次的水患是他立功崭露头角的机会,可是皇帝还是以他年纪小为由拒绝了,转而派了比他大两岁的李逸去了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