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传胪唱名
殿试之于乡试、会试不同,金榜题名过后,还有传胪大典。
二百新科进士全部从鸿胪寺(传统应该是国子监)领到进士巾服和槐木笏板,官服没有品级,是专为传胪仪式准备,穿完了还得归还。
京师文武,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出席。
新科进士从紫禁城正门踱步而入,状元陈弘谋走在最前。
午门钟鼓楼敲响,礼乐合奏。
文武百官只能走两侧掖门,而新科进士,可以直接走午门,这算是给新科进士的优待。
午门平时只有皇帝能走,皇后还要大婚才能进入。
虽然给皇帝抬轿子的宫人、随行宫女都能从这上面走,但这意义就不一样。
二百进士行走于午门宫阙,听着不断奏响的大典乐曲,顿时心潮彭拜。饶是出身最低,精研理学的陈弘谋,此刻心里也得到了极大地满足感。
不少新科进士,已经在悄悄抹眼泪了。
什么摊丁入亩、禁绝蓄奴、拆分大户……这可都是君父的施政方略,他们懂什么?
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既是君父,那只需好好承受便是,岂能心怀怨愤。
不光是新科进士热泪盈眶,从两侧掖门而入的文武百官同样也是羡慕不已。
他们当中除少数官员,就连各部院的几位部堂大人,都有不少是没考中过进士的。
而从午门进宫,对于很多官员而言,也就只有金榜题名才能走上一走了。
过桥入门,二百进士在广场站班等候。
“百官进殿!”
文武百官随着殿前侍卫呼喊,在乐曲中走进奉天殿。
也不知过了多久,礼部尚书林景裕才出来,手里捧着传胪帖,站在丹陛殿阶最上。
负责引领新科进士的鸿胪寺卿薛应成这时快步走上殿阶,郑重接过那封传胪帖。
薛应成张开帖子便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建武四年,九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念完前缀,开始唱名:“状元陈弘谋!”
陈弘谋从队列出班,快步行至殿阶中浮雕巨鳌头前,随即跪拜谢恩,这叫独占鳌头。
不要再说什么跪礼问题,这时大明才开国多少年,取消跪礼,那官绅们还不上天?
薛应成再喊:“榜眼刘统勋!”
刘统勋也立即谦恭上前,恭领谢恩。
薛应成又喊:“探花高登举!”
高登举跟着上前。
前三名都是唱名三声,到二甲、三甲则是只唱名一次。
“二甲第一名……”
传胪唱名的时间没花太久,二甲、三甲都只唱第一名。
唱名完毕,状元、榜眼、探花再度叩谢皇恩,随后是殿外诸进士再谢。
礼乐奏毕,仪仗起。
宫城侍卫、女官举着伞盖仪仗,引领新科进士前往奉天殿。
正常情况下,这时传胪大典已经结束,新科进士可以从正门离开,宫城外已经备好宝马,接下来便是骑马游街。
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不过皇帝要临时宣见新科进士训话,就先进奉天殿,文武百官也都还没退场。
二百进士入得大殿,还没看清龙椅上的皇帝。
陈弘谋这个新科状元便带头跪下,余下新科进士见状,也都连忙跟着下跪。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怡炅难得虚手一抬:“免礼,都起来说话。”
“谢陛下!”
众进士谢恩。
朱怡炅不用提醒,只看新科进士站班次序,就认出了陈弘谋、刘统勋、高登举。
刘统勋虽是历史名臣,但此刻在朱怡炅心中,分量早已被殿下独占鳌头的新科状元陈弘谋,还有探花郎高登举给盖过。
朱怡炅想了想,说道:“陈弘谋,刘统勋,高登举,你们且都上前来!”
三人连忙出班上前,还是按照了惯例次序站定。
朱怡炅问:“陈弘谋,废除酿酒禁令是你殿试中的提议,这是为什么?”
陈弘谋明白是在考校自己,连忙回答:“回禀陛下,朝廷禁止民间酿酒,本意是因为民间存粮不丰。如今我大明新朝日新月异,国库渐丰,许多省份粮食皆已日渐充盈。如此多的粮食便是国库、地方消耗,也还有盈余。”
“朝廷如此禁令,非但无法有效控制民间私酿,还会导致大量酒税被私酿不法夺去。而且,民间酿造烧酒大多只用高粱、谷糠、豆皮这些,此并不影响民生,且于民生有利。若一味禁止百姓酿酒,则反而不利于民生之计。”
陈弘谋没有去引经据典跟皇帝论证,而是直接拿出实际材料。
关于民间酿酒禁令,朱怡炅同样觉得可以解除,之所以一开始沿用,纯粹是因为大明粮食不够。
因为粮食一开始不足,所以这个民间酿酒禁令在大明地界也并未有人反对。
朱怡炅说道:“陈弘谋、刘统勋、高登举,作为一甲进士,本是要授翰林院官职,但如今翰林院已废,便先入秘书阁,观政学习一年,届时再行外放地方。”
先
read3();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