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面对世家的时候,总是难掩自己潜意识里的敬畏。
这种敬畏,还带着与生俱来的卑怯。
谢昶昨夜会与那少年闲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少年的眼神里藏着坦荡,尚未沾染上那股来自底层黔首的小心翼翼。
谢章找来的民夫,虽不是在强颜欢笑,却也尽显讨好之意。
尤其是点头哈腰之间,流露出的畏惧与拘谨,与对方额头那道深刻的沟壑,无一不是他需要常年在烈日下劳作的身份证明。
这个民夫,是谢章在附近一棵大树后头发现的。
至于对方脱裤子小解的事,谢章略过未提,只说了那些民夫干活地方有郡兵把守、不好靠近。
谢昶再望向马车旁名叫刘三的民夫,也问他不远处是在搭建什么、竟需要上百的青壮。
“小人前两日才来,好像是新使君要在平昌城盖一座寺庙。”
这个回答,令谢昶皱紧了眉宇。
他带队离开卢龙塞之时,已听说北海郡太守刘恒病重与妻子殉情的消息,却没想到,朝廷这么快就派了新的主官过来。
而且,还是一个信奉宗教、刚上任就兴建佛寺的主官。
这于当地百姓而言,绝非幸事。
便是谢章,也忍不住道:“已近岁旦,他不督促平昌县清查兵祸后的人口,为谋私利,竟肆意征发青壮,我看此寺占地颇广,待到全部建成,必耗尽北海郡的钱粮,来年百姓所缴纳的赋税只怕会再添三成。”
原本弓着背的刘三,忍不住抬头看向谢章,‘多嘴’了一句:“使君并非大人所说的这般,他不曾征发小人们,小人们前来做工,是可以拿工钱的。”
谢章闻言,不由得看向马车内的谢昶。
谢昶亦是诧异的:“你是说,你们前来做活,不算在徭役之内?”
刘三是能理解这些世家大老爷如此反应的。
换做三日前,他自己也不信这世上竟有此等好事。
其实,他并非北海郡人士。
而是高邑郡的流民。
但他自诩比旁人机智两分,进入平昌城以后,听说县衙在招当地青壮干活、包吃包住还给工钱,特意在附近暗中观察两日,确定城中所传属实,当即去那个叫‘工地’的地方报了名。
说起自己险象环生的报名过程,就不得不提他的恩人小谢军侯了。
那负责登记的书吏,听到他说自己是北海郡人士,愣是不信,还指出他说话有高邑郡口音,是路过的小谢军侯,说不碍事、只要肯干活就收下,给了他一个活命的机会。
后来他才知道,小谢军侯竟是北海郡新太守的心腹咧!
使君还命小谢将军全权督管无佛寺的建造事项。
“使君说了,不能叫老百姓吃两遍苦。”
谢昶看到刘三面上真切的笑,算是瞧出来,这北海郡新任太守,是收买人心的个中高手。
——明明他今日付给民夫的工钱,来年会以赋税方式再向他们征收回来,然而眼下,这些黔庶却是发自内心地在感激他。
“大人可是不信?”刘三没读过书,却也会察言观色。
他察觉到这些大人的不以为然。
如他这样的小民,是不该对着士族争辩的。
可是,一想到每日在砖窑忙活得灰头土脸的小谢军侯还要亲自来工地巡视,看一看他们吃的食物,再问一问可有人欺辱他们,他胸口就憋足一股子气,想为小谢军侯、为新使君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