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引魂
“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道教招魂术是道家广为流传一种术法,这类说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根据周朝文献记载中民间就开始有了叫做“关亡”的招魂这类活动招魂,古谓之复,是招魂复魄之意。
《楚辞·招魂》中就有招魂之描述,招魂者告之灵魂,天地四方皆非灵魂安身之处,唯有回到故地才能得到安息。
然招魂并不仅仅限于逝者的情况,在祭祀、卜问、婴孩丢魂等情形中也会使用。
汉末道教兴起,更是出现了以求长生为目的招魂术。于是民间流行的招魂仪式,渐渐地发展为道教的仪礼,有一套完整的法术,而招魂法术,招魂仪式亦为道教众多法术中一种。
定型后的招魂法术,于道士的行、住、坐卧,特别是在斋醮宗教活动中,皆规定了威仪程序。
招魂仪式的举行,是非常庄严的,必须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并准备好祭坛、香烛、引路米、冥钱,大幡、符等器物。
道教法师的法服、法具、食器、居住、卧具、饮食、受戒、忏悔、礼拜、烧香、读经、斋等都有威仪规定。
举行法事时,设坛、上供、祝香、升坛、念咒、降神、迎驾等,由高功、都讲、监斋侍经、侍香、侍灯等道士进行,道士在作法中向神报自己的生辰、法位、奏乐散花,唱步虚词等,仪式隆重肃穆。
坛醮法事有祈禳、度亡、延生、放戒、祭矢、解星、镇宅、轫断索、起伏尸、解冤结、招孤魂、寿星灯、延生灯、请经、受上供、送葬、送鬼、净宅、经忏等。
而其中最难的,就是招魂之术。
如今民间所流传的招魂之术,皆是虚妄,唯有楼观道作为道家真传,掌握着这门法术。
玄元道长深谙此道,虽然此时兰若寺内条件简陋,却依然在佛前大殿布下灵堂,让其余人离开大殿,自己留在殿内施法。
他脚踩七星,以道教典籍《云笈七笺·禀生受命部》中所述,七星灯点燃一盏蜡烛,通灵招魂,让逝者魂归故里。
这盏烛火,乃是得自北海,用冰寒玉石雕琢而成,外表晶莹剔透,其内部则充斥着强大的阳刚之气,最适合招魂。
玄元道长拿出七星灯,点燃之后插入地面的阵眼,口中默念着楼观道秘传的召魂咒语。
“荡荡游魂,何处留存;三魂早降,七窍未临;虚惊诉讼,失落真魂。今差山神五道,游路将军......收魂附体,助起精神。天门开地门开,受命童子送魂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敕!”
他每喊一遍咒语,地面的阵旗都闪烁一下,仿佛在与七星灯共鸣。
随着他一遍遍地诵读咒语,一缕淡紫色的烟雾缓缓从七星灯中冒出,飘荡而起,逐渐凝聚,在半空中形成一朵紫色莲花,徐徐转动,释放出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
见到此一幕,玄元眼中精光闪过,一挥拂尘,口中厉喝道:“破!”
话音落,七星灯猛烈摇晃,紫光消散于空中,原本悬浮半空中的紫莲化作一团紫气,融入了燕赤霞的眉心之中。
玄元随即盘膝而坐,闭目养神,片刻之后,他睁开双眼,伸手掐诀,口中默诵口诀。
“天清地明,风雨雷电,阴阳交汇,阴阳二气,互补交融,五行调节,八卦演化……”
伴随着他的口诀,他额头上的印记陡然变亮,一层金光从印记中弥散出来,照耀着面前燕赤霞的尸体。
他双手连番捏出各种法诀,口中念念有词。
这时候,众人忽然闻到一股浓郁的檀香味,这股味道中带着浓重的苦涩味,在空气中扩散开来,让人闻了忍不住皱眉。
刘海蟾见状,顿时脸色一变,脱口而出:“这是丹砂。”
丹砂的作用很多,它可以治病,也可以制造毒药,甚至是迷药,而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引魂!
引魂,顾名思义,就是引导死者离开躯体。
当年秦国灭六国,屠城百万,血流漂杵,尸横遍野。
而秦王嬴政,在巡视六国旧地之时,恰巧被人下了蛊毒,身染恶疾。
于是在秦国太医们的努力下,以丹砂为引,配置出引魂汤,保下秦王嬴政性命。
只是秦王服药后,依旧是昏睡不醒,让无数名医束手无策。
最后还是一名方士提议,把丹砂混以水银,再辅以数种珍贵材料为引,以先秦方术中的勾魂之术,前往地府引回秦王魂魄。
可惜最终因为张良刺秦,导致那名方术最后功亏一篑,始皇帝终究是亡于沙丘宫殿之中。
玄元此次施展的引魂之术便是传承自这门方术,但是比起先秦方士当初施展的,已然逊色许多。
他此时施展出来的引魂之术,仅能勉强牵引燕赤霞的残魂,而且极为困难。
他额头上的印记,便是他用来施展此法的媒介。
只见那枚印记闪烁出金芒,越来越亮,越来越亮,最后化作一轮小太阳般,照耀的殿宇之中光华璀璨。
突然,那枚印记猛地绽放出夺目的光辉,将周围的黑暗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