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我在古代开直播:老祖宗听我说 >第734章

第734章

作者:神迹字数:1829更新:2024-03-10 07:11

见众人都将他的话听了进去,他才说到了自己要说的重点:“既然西夏已经求和,称臣纳贡,我又如何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

木华黎明白了问题所在:“是西夏背叛了大汗,背叛了大蒙古国!”

【在这二十三年间,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大军主要进行了两方面作战。】

【一方面,就是南下攻金。太祖三年,金章宗驾崩,卫绍王登基,成吉思汗清楚卫绍王的无能庸碌,对待金朝的旨意并不跪下受诏;而卫绍王因此开始对蒙古产生不满。】

【成吉思汗得到消息后,便打算抢先出手,直接攻打金朝——太祖六年,他便以替被金朝钉死在木驴上的祖先俺巴孩汗等首领复仇为理由,亲率大军攻金。】

【窝阔台也和他的两个兄长术赤、察合台,弟弟拖雷一起参与了这一次征战。】

【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先是带领一路兵马攻取净州、丰州(呼和浩特东)、云内(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武州、朔州等州,逼近金朝西京;】

【随后,又在大军兵分三路时,率领西路军沿太行山南下,从黄河北岸转向西北,进军平阳(山西临汾)、太原一带。】

【太祖十年,蒙古大军攻克金朝中都,金宣宗已经迁往南京开封。】

【在夺得中都后,成吉思汗不仅带着大军获得了大量财富和人口,夺得了不少工匠、武器等,还获得了一个后来在窝阔台登基、蒙古走向封建制度、定制中原方面立下了不少功劳的大臣。】

【在六年、七年、八年直至十年的连续作战后,十一年,蒙古大军退回漠北,但成吉思汗并没有就此结束对金朝的攻势;十二年,他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持九斿白纛,全权指挥攻金。】

【木华黎受封后,便带兵连年展开对金朝的攻势,他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事业,直到后来蒙古再次派遣大军进攻金朝。】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从这几段话中敏锐地窥见了金朝继承的混乱状态:“金章宗虽然后期应当是出了问题,但也不至于选出来卫绍王这样的继承人吧?”

但若是卫绍王并非金章宗所选,那金朝这时候的内部混乱程度可见一斑——而这还没多少年呢;再有,成吉思汗准备南下的时候还是卫绍王在位,等到他攻克中都的时候,到了南京开封的就是金宣宗了。

这卫绍王在位时间有点短了……是正常死亡、正常皇位更替吗?

这还不如辽朝呢,好歹后面基本都是一系传了下去,没出什么废帝号的事情。

至于这最后提到的大臣,李世民从中顿感不太妙:“且不论这个人到底是谁,可他立下的功劳除去窝阔台登基以外,看起来都是和中原相关——蒙古需要这么一个从金朝得来的人做这些事情,不会他们自己这时候根本不打算向中原制度转变吧?”

说实话,虽然确实很多异族王朝进入中原后,都需要大量的中原人才为他们效力,帮助他们适应和转变,但是也并不是说他们本族就没有这样的人才和功臣。

说句不好听的,很多时候,除非这个中原的人才能够通过种种方式极大地得到了君主的信任,否则,更多时候能够下决断的,绝对不会是中原人才,而只能是这个异族本族的高级官员;这时候,最终的成果就必然有一部分是要归功到下决断的人身上。

虽然神迹并没有说蒙古没有这样的本族人才,但是李世民纵观蒙古族迄今为止的发展状况,他的感觉总是往不太妙的方向走。

征伐西夏的二十三年间,他们进行了两大方面的作战,金朝是一个,另一个是什么?是所谓的西征吗?

这个征战的频率和出战人数比例是否有些高了?虽然这是太祖期间……

但如果蒙古真的是这样的作战频率,也就是调集了这么多兵马,那他们对于中原治理的态度也就可见一斑。

这是一个征伐的国家,而并非一个治理的国家,至少在这时候如此。

或者说,他们的治理并非中原的治理,他们还是依照着草原中游牧的传统,也因此,战争对于他们的意义而言是财富来源,通过不断兼并土地和人口,获得更强的力量,更多的财富。

房玄龄也叹息:“但是中原大地并非如此啊。”若是蒙古打算依照着草原的逻辑来攻伐中原,那对于中原的影响就更符合掠夺,而不是打天下后的治理。这对于中原华夏而言,就是灾难。

“不过,从他们的国号也能看出来一二。”长孙无忌道,“直到定国号为元,或许才有了真正的经略中原的打算,先前……”他语气中满是忧虑,“只不过,即使定了元为国号,入主中原,臣也怀疑他们能否真的治理天下。”

【另一方面,在西边,成吉思汗也继续着之前统一蒙古诸部以来的攻势。】

【太祖三年至六年,大将忽必来率军扫荡盘踞也儿的石河的乃蛮、蔑里乞残部,并相继降服了原西辽的属国畏兀儿(新疆吉木萨尔、吐鲁番一带)、哈刺鲁(新疆霍城西)等部。】

【此时的西辽已经不再是原本的西辽了。】

【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西逃之后,到了西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