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华夏真相集 >第七十四集 河阴之变

第七十四集 河阴之变

作者:背砍刀诗人字数:10208更新:2024-10-05 11:27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东夏州城,胡人大营。

源子雍便如和尚念经,喋喋不休;曹阿各拔却似顽石听讲,毫无反应。

事有凑巧,恰逢曹阿各拔突然患病,旋即去世。其弟曹桑生却被源子雍言语打动,竟率部众就此投降,愿意归附源子雍。

源子雍未料经咒生效,不由大喜,便引曹桑生等众去见行台北海王元颢,请兵平叛。元颢从之,便令源子雍为先锋,引兵五千,往救统万城之困。

当时东夏州全境俱反,到处贼寇聚集。源子雍转战而前,九十天内经历数十场战役,终于平定全州。乃征收税粟送往统万城,夏州与东夏州因此得以保全。

莫折天生知耻后勇,终于攻陷岐州,擒获都督元志及刺史裴芬之,送归兄长莫折念生。

念生杀之,以报前仇。又派卜胡等将入侵泾州,在平凉东大败薛安都之孙薛峦。高平人复又攻杀卜胡,莫折念生遂率军平灭高平,占有凉州。

魏帝闻报凉州失陷,幽州同时告急,只得先顾边北,当即任命黄门侍郎杨昱兼侍中,令持符节监督北海王元颢,前去援救幽州。

元颢引军奋勇而至,就德兴不曾防备,一战而溃,幽州之围遂解。

东方兵火方熄,西部狼烟又起。蜀人张映龙、姜神达攻打雍州,雍州刺史元乂求援,都督李叔仁迟疑不进。

杨昱以天子符节极力催促,与李叔仁兼程南下,进斩姜神达,余党皆散。

魏帝复命京兆王元继为太师、大将军,令率西路诸军,前往东益州讨伐莫折念生。元继引兵出离京城未远,又报汾州各部胡人反叛。

朝廷复任章武王元融为大都督,率兵前去征讨诸胡。

正在官军焦头烂额,首尾难以兼顾之际,东益州刺史魏子建呈上捷报,声称已经宣谕招降南秦州各氐族部落,恢复六郡十二戍,并擒斩叛首韩祖香。

魏明帝闻报大慰,诏命魏子建兼尚书,担任行台,梁、巴、二益、二秦各州,皆受其指挥调遣。

便在此时,凶报又至:莫折念生派兵攻打凉州,凉州百姓赵天安再擒州刺史以应。

当时念生弟莫折天生驻军黑水,兵势甚强,魏明帝欲先谫其羽翼,诏命岐州刺史崔延伯为征西将军、西道都督,率五万大军讨伐莫折天生。

崔延伯领旨,会同行台萧宝寅同往,驻军马嵬。萧宝寅催促出战,崔延伯于是挑选精兵数千西渡黑水,直抵莫折天生营前耀武扬威,然后领兵徐徐返回。

莫折天生见崔延伯人少,大开营门追之,将崔延伯逼到水边,萧宝寅不禁大惊失色。

崔延伯亲自殿后,使部下先渡,队伍整齐不乱,莫折天生不敢进击而回。

萧宝寅赞道:崔君勇武,虽关羽、张飞不如也。

崔延伯道:贼寇不是老夫敌手,明公尽管安坐,看老夫击之。

遂统率兵马出发,萧宝寅领兵继后。莫折天生倾巢出迎,崔延伯身先士卒冲入敌阵,败敌前锋,将士鼓勇争先冲向敌军,杀得莫折天生人仰马翻,溃不成军,俘斩十万。

于是岐、雍以及陇东尽皆平定,朝廷将太师元继召回。

北魏将士大事抢掠,逗留不进。莫折天生得以及时堵塞陇道,各路魏军无法前进。

萧宝寅攻占宛川,俘获该地之民为奴,并拣选十个美女,赏给岐州刺史魏兰根。魏兰根推辞不受美女,却将被俘州中父老子弟要回,尽放回家。

复说柔然国王阿那瓌,应魏帝之召率军入境,北魏派遣牒云具仁至边慰劳。于是阿那瓌率众十万西进沃野,多次打败破六韩拔陵军队。

由此阿那瓌部渐渐强大,自称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莫折念生受挫,诈降于西道行台萧宝寅。未几复反,攻取陇东诸州,直下潼关,兵锋直逼洛阳,迫使北魏宣布戒严。

此后不久,莫折念生却被部将杜粲杀死,持其首级投降北魏。

莫折念生死后,其军归万俟丑奴统领,继续与朝廷对抗。萧宝寅久战不能建功,惧怕朝廷怪罪其征讨不力,遂亦造反。

孝明帝派尚书仆射长孙稚前往镇压,萧宝寅部将侯终德背叛,复又归降长孙稚。萧宝寅见魏军势大,只得投降万俟丑奴。

永安六年,西元五二八年七月,万俟丑奴称帝,年号神兽。

复说北魏广阳王元琛,被破六韩拔陵既大败于五原,只得北走朔州。云州刺史费穆眼见独木难支,遂弃云中,转投尔朱荣。

尔朱荣兵进晋阳,以观朝廷及叛军两边动静。

元琛在朔州稳住脚跟,遂遣部将于谨说降西部高车酋长乜列河,使其切断破六韩拔陵北路。又逢柔然大军步步进逼,自此情势逆转,渐对义军不利。

破六韩拔陵见敌柔然大军不住,又失西部高车强援,只得撤退,迁六镇军民渡过北河。

柔然可汗阿那瓌乘胜渡河追击,元琛亦发本部大军在北河以南设伏,对六镇义兵进行前后夹击。破六韩拔陵全军失利,大将孔雀被柔然头兵可汗杀死,损失惨重。

元渊见叛军主力大败,急挥师大进,乘势追击。

破六韩拔陵复引军向北败走,又被柔然骑兵突击,部众纷纷离散。

各地义军亦纷纷倒戈,复投北魏朝廷。破六韩拔陵眼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亲随南渡北河逃走。起义至此失败,破六韩拔陵后事不详。

六镇之乱暂告平息,北魏朝廷乃分徙六镇二十余万降户,使于冀、定、瀛三州就食。不料正逢河北遭遇水旱之灾,六镇之民无处就食,于是各自逃亡,复归原镇。

其后未几,柔玄镇兵杜洛周又称吐斤洛周,复聚北镇流民反于上谷,称制建国,并改年号为真王,率师西上,兵围燕州。怀朔镇人高欢、尉景等皆起响应,迅速众至数万。

燕州刺史崔秉见乱民来攻,不由大惧,急修表报进京城洛阳。

魏明帝元诩遣常景为行台,与幽州都督元谭同领官军征讨。官军自卢龙塞至军都关,沿途置兵占领险要,阻止义军南攻。

二年正月,安州官军约二万人叛魏,加入义军。常景派兵拦截,被义军打败。

杜洛周率领义军自上谷南下,进攻蓟城,遭官军阻击退回。十一月,杜洛周领义军围攻范阳,城内居民擒常景及幽州刺史王延年,迎接杜洛周等义军入城。

次月,杜洛周进军至黄瓜堆,击败高车酋长斛律金。

孝昌二年春,安州戍将起兵响应杜洛周,攻克居庸关,北魏守将元谭逃亡。

是年五原丁零族敕勒鲜于修礼于定州造反称王,被北魏都督杨津击败。

杜洛周进攻蓟城,败北魏都督李琚,据有燕、幽二州。鲜于修礼被元洪业所杀,元洪业又被葛荣所杀,部众由此皆归之。

葛荣与魏军战于白牛逻,一阵而胜,魏宗室大将元融、元琛被杀。由是攻克冀州,年底进逼邺城。孝昌三年正月,葛荣攻克殷州,义军发展到数十万之众。

与此同时,山东之地民变,邢杲于六月自立为汉王,改元天统。

北魏朝廷之中,胡太后虽然重掌大权临朝称制,但面对边镇反叛无能为力,反引柔然大军入境,亦遭朝臣非议,致威信大减,不复往年风光无限。

镜头转换,按下边北,复说南朝。

正光五年,破六韩拔陵起事之时,南方萧梁趁机发动北伐,攻击寿阳。八月,梁将成景俊攻克魏童城,九月攻克睢陵。

梁帝闻说旗开得胜,于是趁热打铁,复使将军赵景悦进攻荆山;裴邃领三千骑兵进攻寿阳,打破外城,并攻取狄丘、甓城、黎浆等城。

北魏朝廷此时内外交困,急派元琛、郦道元、元鉴等人带兵救援,逼退裴邃所部,收复荆山,并击退梁军王神念所部。

十月,裴邃再次督军进攻,攻克魏陵、曲木;其余各部相继攻克琅琊、檀丘、曲阳。裴邃又于寿阳击败元琛,斩首万余级。

来年五月,梁军正在节节胜利之时,主帅裴邃忽然病死。

梁武帝只得临阵换将,使夏侯亶代替裴邃,都督北伐诸事。同时调集西部各军,从益州方向发动进攻,但被魏军击退。

孝昌二年七月,梁军趁淮水暴涨,再次北伐。兵分两路,元树攻黎浆,夏侯亶攻寿阳。

十一月,黎浆及寿阳皆被梁军攻克。次年正月,梁军复克平靖关、武阳关、黄关岘;其后攻破临潼、广陵等城。

孝昌三年十月,梁军曹仲宗、陈庆之围攻涡阳,韦放亦率军前来增援。北魏元昭所部五万被梁军击败,陈庆之乘胜追击,俘斩魏军略尽,尸咽涡水,俘降城中男女三万馀口。

北魏郢州刺史元显达见不能守,于是举城降梁。

由此河北之地动摇,魏廷朝野大震。但因忙于镇压六镇叛军,只得对南朝采取守势。

话说胡太后再次临朝称制,但从此朝政荒废,内外交困,已大非往日盛状。朝廷威信恩德不立,天下州牧郡守处处贪婪、个个敛财受贿。

当时胡太后半老徐娘,尤为情欲高涨,复致面首无数,为所欲为。

因宠幸佞臣郑俨,公然在宫廷之内淫乱,权势遍布天下;李神轨、徐纥等风姿容貌俱佳者,皆被亲近侍奉,得入宫帷。

胡太后复位一二年间,其三人位居宫禁要职,手握王爵赐封之权,大小事皆出自私心,淫乱传遍朝廷,非但朝中文武侧目,同时亦为四方藩国君臣厌恶鄙视。

于是文武官员人心涣散,各地叛逆作乱,国家土崩瓦解,皆源起于此。

胡太后之侄胡僧敬利用亲属聚集之机,向太后姑母哭劝道:陛下为海内母仪,岂应如此轻佻?今朝野议论汹汹,我为姑母羞之。

胡太后大怒,从此不再召见胡僧敬。亦自谓行为不检,惧被宗室憎恨,于是在宫内培植党羽,掩人耳目,凡被孝明帝所亲近宠爱之人,多借故谋害。

蜜多道人能说胡语,孝明帝以为近侍。胡太后恐其传递消息,使人在城南大巷中杀之。又在宫中杀死领左右鸿胪少卿谷会、绍达,皆乃孝明帝所亲近者。

明帝此时已年满一十九岁,见所用亲信皆死于非命,自然疑是太后所为。于是使人持密诏至晋阳,召大将尔朱荣带兵入京,铲除太后所用佞臣,并尽诛其情夫面首。

佞臣郑俨听闻其信,决定先下手为强,即与胡太后定计,下毒害死孝明帝。

其后以明帝妃潘充华之女冒充男子,立以为帝,改元武泰元年,史称元姑娘是也。

字幕:西元五二八年,北魏武泰元年二月,孝明帝忽然暴亡,元姑娘即皇帝大位。

因事发突然,当时朝议皆谓明帝之死是郑俨、徐纥所为,于是朝野愤慨。

几天之后,胡太后才下诏说明:元姑娘本是潘充华所生之女,当初临时立之,以防朝中变乱。今明帝既已入敛,朝野内外人心安定,便应另择君主,以继大宝。

天下人闻说竟有以公主充当太子,登立皇位大宝之事,皆为之惊讶不已。众臣不敢稍有异议,于是奉太后之命,拥立临洮王元宝晖子元钊为帝,时年刚刚三岁,史称北魏幼主。

四月十一日,尔朱荣奉明帝密诏起兵,前锋渡过黄河,直逼洛阳京城。

镜头闪回,补叙尔朱荣来历。

字幕: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契胡,谓为鲜卑化羯人。先祖尔朱羽健为契胡部酋长,因居于尔朱川,故以尔朱为姓氏。祖父尔朱代勤受赐梁郡公,父尔朱新兴继承爵位。

尔朱新兴做酋长之时,族内畜牧兴旺,牛、羊、骆驼及马皆以毛色分群,弥漫于川谷之中,数量无算。北魏朝廷每到出兵之时,尔朱新兴便献上马匹以及军资粮食以助王师,常得孝文帝表彰。尔朱新兴年老,请将爵位传给儿子尔朱荣,北魏朝廷准许。

尔朱荣心机神妙,明察而有决断。当时四方兵起,烽火遍地,尔朱荣暗藏大志,常将牲畜钱财散发众人,招募纠合骁勇之徒,结交招纳豪杰。

州内侯景、司马子如、贾显度以及五原人段荣、太安人窦泰皆来依附,环聚帐下。

尔朱荣袭承父位,任契胡部领民酋长之首,实力独尊;其后招兵买马,力量愈发壮大,并趁六镇兵变之时,暗中起兵反魏。

孝明帝故作不知,反加笼络,许其驻扎晋阳,以镇压六镇民变。

至孝昌二年八月,尔朱荣举兵袭取肆州,自置官吏,朝廷渐不能制。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

尔朱荣此次奉诏入京,便纳部将谋士之谏,于进军途中遍问皇族不容于胡太后者。遂得孝明帝族叔元子攸,便令接至营中,立其为帝,并传檄天下,宣布为明帝复仇。

胡太后闻报大惧,令各位情夫领兵出战,俱是一触即溃,并无一个是晋阳大军对手。胡太后与幼主对坐朝堂,见此时朝中已无可派遣之兵,只得召集孝明帝六宫所有宫女,都令进入寺院,自己也剃光头发出家为尼,宣布逊位。

尔朱荣兵临城下,因见无人抵抗,遂遣骑兵入京,自寺院中拘捕胡太后及幼主元钊,皆令押送至河阴大营。随后下令,命将胡太后及幼主沉入黄河。

尔朱荣除掉太后幼帝,遂问计于一众心腹:我在朝廷根基尚浅,今虽带兵入朝,恐其后不好控制宗室诸王及亲贵大臣。若依诸公之见,则如之何?

亲信费穆进言:明公何不诛杀立威,以掌朝局?

尔朱荣:欲杀何人,以何为由?

费穆上前,附耳献一毒计,说如此如此,必使满朝惧怕,个个俯首贴耳。

尔朱荣大喜从之,遂使新立孝庄帝循河西以至河阴,引导朝中百官集于行宫西北,告之朝臣说要祭天,皆需朝服随祭,不得请假。

满朝公卿听了,哪个敢不前来?便是带病也要列席,齐集行宫。

尔朱荣见百官聚集,自登高台,大声叱责众官:今天下丧乱,先帝暴崩,皆是尔等尸位素餐,不能辅弼朝政之故。而且朝臣贪虐,个个该杀!

言毕,乃令费穆举旗为号,纵兵大杀。于是上至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下至黄门郎王遵业兄弟,又包括孝庄帝兄弟,不分良奸,尽命杀个精光。

经此一役,共死二千余人,河水尽为之赤。将迁到洛阳之汉化鲜卑贵族,及出仕北魏之汉族大姓消灭殆尽,史称“河阴之变”。

画外音:尔朱荣因有此事,致使历史上骂名滚滚,再也不能翻身。又与北魏朝廷及皇室之间已结血海深仇,除却篡位自立,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尔朱荣甚为迷信,曾依胡羯习俗,屡次派人铸造自己金像,共铸四次,皆不能成。

于是问于巫师:我金像屡铸不成,其兆如何?

巫师答道:此谓天时人事尚不成熟,明公尚不能篡位称帝也。

尔朱荣闻说不能马上篡位,遂重迎孝庄帝还宫,并叩头谢罪,率军返回晋阳。

河阴惨变之后,胡太后之妹冯翊君暗遣家将族人,打捞其姐尸体上岸,而幼帝尸体却了无踪影,估计是因其体重过轻,早被冲入汪洋东海。

冯翊君胡氏乃将太后收殓,埋葬在洛阳双灵佛寺。胡太后传奇一生,至此便算终结。

河阴之变,北魏宗室皆死,惟临淮王元彧侥幸趁乱逃脱,遂奔建康,投降梁朝。

梁武帝遣舍人陈建孙迎接元彧,亲自接见元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奏鲜卑之音。元彧听闻乐声歔欷流涕,梁武帝因此不乐。

元彧后闻敬宗元子攸践阼继位,以母老请还,辞旨恳切。

梁武帝怜惜其才,又难违其意,见其去意坚决,深为叹息,乃以厚礼遣回。

元彧复归北魏,朝廷赦之,并封为尚书令,领大司马。

武泰元年六月,尔朱荣大权在握,自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太原王。其后还师晋阳,却在朝廷大量安置亲信党羽,各使占据要职,遥控朝政。

回至晋阳之后,闻报葛荣已杀杜洛周,尽并其众,自称天子,建国号齐,改元广安。

尔朱荣便以大将军名义,调动四路大军共三十六万人,进逼北边六镇,往征葛荣。

葛荣闻说尔朱荣率兵前来,毫不介意,遂分兵南下,令仆射任褒率十万大军为先锋,向南掳掠而行,前至沁水结营,以备决战。

尔朱荣闻报,则以上党王元天穆为前军,司徒杨椿为右军,司空穆绍为后军,自己亲率左军而进。檄命诸将集结,并派出探马,侦探寻找葛荣主力所在。

七月,葛荣亲率大军六十三万,号称百万之众,一路南下,包围重镇邺城。当时连营数百里,外围游兵竟至汲郡一带。

魏兵诸将闻此,无不失色,私下议论,心生怯意。

尔朱荣闻知,遂擂鼓聚将,慷慨言道:贼兵虽有数十万众,诈称百万,但皆乌合之群,远不如当年魏武帝兵临赤壁时之壮,亦不如前秦皇帝苻坚屯兵淝水时之盛。我部兵皆乃大魏精锐,远比孙刘联军善战,亦不弱于东晋七万北府精兵。葛荣有何惧哉!

诸将闻之,皆呼万岁,士气大增。

尔朱荣遂亲率七千精骑,各配副马双刃;复以羯族大将侯景为前驱,倍道兼行,东出滏口,越过太行山脉,进入河北平原,直奔邺城而来。

葛荣闻说尔朱荣率七千军前来,根本不放在眼中,听而大笑,下令军中诸人各自准备长绳,待尔朱荣至则缚取。复命数十万大军自邺城以北列阵,箕张而进。

尔朱荣闻报敌人动向,便大笑道:无知孱贼,今中我计矣!

于是传令:分兵藏于山谷,以为奇兵;分督将三人为一集团,每团数百骑兵,到处扬尘鼓噪,虚张声势;混战之中刀不如棒,令全军将士每人准备木棒一根,置于马侧。规定战时不以斩获敌兵首级为功,以防因此而扰乱阵列,影响己方骑兵机动。

两军分拨方毕,各自列阵。高欢原在葛荣手下,趁机于阵前招降葛荣军中七王,并其万余人军队,归为己有。

一切准备停当,尔朱荣乃引七千精骑全力奔袭,亲自冲锋陷阵力战。因而一鼓作气,率骑兵突破葛荣战阵,又从其阵后返击回来。

葛荣军大败,本人亦于阵前被擒。

武泰元年八月,尔朱荣大胜凯旋,将葛荣押至洛阳斩首。

十二月,葛荣部将韩楼在河北幽州起事,尔朱荣以贺拔胜为大都督,屯扎中山以备。永安二年九月,尔朱荣遣侯渊率兵镇压韩楼,韩楼弃蓟城出走,途中终被俘杀。

自正光四年怀荒镇民暴动,至永安二年韩楼被杀,六镇边民斗争六年,至此失败。

其后尔朱荣便以尔朱天光为大都督,率军镇压关中万俟丑奴叛军。

万俟丑奴乃高平镇匈奴族人,先为边镇叛军胡琛部将,胡琛死后统领其部,转战于关陇北部。致莫折念生被害,各部叛军皆受万俟丑奴节制。

魏建义元年七月,万俟丑奴在高平自称天子,设置百官。适逢波斯国向北魏进献异狮,路过高平镇,丑奴便将其截留,以为祥瑞,乃定年号为神兽。

永安二年九月,万俟丑奴攻克东秦州城,遂以高平为都,欲尽霸关中秦陇之地。

当时泾、渭二水间广大地区,基本已被万俟丑奴控制,魏将萧宝寅走投无路,不得不率部众向万俟丑奴投降。

字幕:西元五三零年,北魏永安三年。

是年春,尔朱荣派尔朱天光为帅,以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左右大都督,并为副帅,领兵五万,向高平进发,攻伐万俟丑奴。

三月,万俟丑奴率军进攻歧州,另遣大行台尉迟菩萨、仆射万俟仵自武功南渡渭水,围攻北魏军外围营寨。

尉迟菩萨与万俟仵奉命而往,兼程而进,趁魏军不备,乘夜攻入大营,四处放火,见人便杀。魏军大乱,不复成军。

大将贺拔岳率骑兵千人前来救援,尉迟菩萨与万俟仵业已攻破营寨,引军渡河北还。

贺拔岳待欲渡河追时,却恐深入敌境寡不敌众;欲待回军,于心不甘。于是暗生一计:尉迟菩萨虽然勇猛,却是个有勇无谋之辈。何不如此如此,诱他来战,就而擒之?

计议已定,下令离南岸五里下寨,唤过部将贺拔群,令其带二百骑兵,前去行事。

镜头闪回,补叙贺拔岳来历。

字幕:贺拔岳,字阿斗泥,神武郡尖山县敕勒族人,大将贺拔胜之弟。

贺拔岳从小胸怀大志,好施舍,喜交结士人。始为太学生,长大后能骑马向左右射箭,骁勇绝伦。其不读兵书,而谋略却常与兵法相符,随其征战诸将无不惊奇。

从军之后,贺拔岳曾与父兄赴援怀朔,敌兵首领卫可环在城西,离其有三百多步。

贺拔岳凭依城墙远射,正中卫可环臂膀,敌兵十分惊骇而退。

广阳王元琛任其为军中主将,与兄长贺拔胜镇守恒州。州城失陷,投靠尔朱荣。

尔朱荣甚加器重,任为都督。每次在军帐中参与议论进军方略,贺拔岳见解都与尔朱荣相合。尔朱荣与元天穆将出晋阳以向京都时,向贺拔岳征求意见。

贺拔岳说道:非常之事,必由非常人为之。将军兵强马壮,声位俱隆,若首举义旗,讨逆伐佞,拯救朝廷危难,何往而不克?古人云晨谋夕归,言出如响,此其谓也。

尔朱荣与元天穆相视言道:此语实乃大丈夫之论。

便带兵奔赴洛阳,拨二千人马归贺拔岳指挥,作为先锋。后复跟随尔朱荣打败葛荣,平定元颢,多次升迁,官至左光禄大夫、武卫将军。

尔朱荣欲遣贺拔岳讨伐万俟丑奴,私谓其兄贺拔胜:万俟丑奴足谓强敌,我欲使令弟为将前往讨之。但如贺拔岳前去讨伐不果,则必降罪;如一举获胜,则必招嫉谤,奈何?

贺拔胜笑道:此事易为也。明公可令世子尔朱天光为帅,以我弟贺拔岳副之。则明公不必出征,我弟亦可专权而为。

尔朱荣大喜,方命尔朱天光为使持节、大都督、雍州刺史,贺拔岳为左厢大都督,又命征西将军侯莫陈悦为右厢大都督,讨伐万俟丑奴。

此时西有赤水蜀兵阻断道路,尔朱天光所率人马不满二千,军队到潼关之时,尔朱天光便面有难色,直到贺拔岳在渭北打败敌兵,军威才为之一振。

闪回结束,书归正本。

魏军安营已毕,贺拔群来报:已依将令准备妥当,单等对阵杀敌。

贺拔岳大喜,即命将士饱餐战饭,至河堤上列阵,擂鼓吹号,向北岸敌军挑战。

鼓角已罢,贺拔群来报:敌军果然回兵,沿渭水北岸列阵,领兵者正是悍将尉迟菩萨。

贺拔岳命贺拔群依计而行,亲率数十名轻骑纵马上堤,立于门旗之下。向对岸望去,见对面一列长堤尽是叛军,密密匝匝,至少一万余人。

尉迟菩萨纵马挺槊立于阵前,正在耀武扬威。

贺拔岳隔水喊话,先称颂魏朝威势,然后命其速速归降,休要执迷不悟。

尉迟菩萨见对面兵少,也不理来将说些甚么,便命手下高嗓门者替己传话,辱骂魏帝无道,对六镇边民不公。

贺拔岳佯作愤怒,使出当日神臂手段,引弓发矢,向那喊话军士射去。弓弦响处,彼岸传话人中箭倒地,立时毙命。

对岸诸军见此神射无不大哗,皆心生寒意。

尉迟菩萨愈怒,反欲与贺拔岳决一死战。天已黄昏,遂约来日决战,双方各还本寨。

贺拔岳在渭水南岸傍水驻扎,贺拔群已依计各分精兵数十人为一处,根据地形安置。

次日早饭已罢,贺拔岳率一百多名骑兵登上长堤,隔渭水与敌兵相见,并令旗手在前,逶迤向东行进。贺拔群预先安置骑兵便相继出现,陆续上堤聚集,人数逐渐增加。

对岸之敌愈加惊异,估量不出其究竟有多少人马。前行二十余里时,到水浅可以涉河之处,贺拔岳忽纵马向东,部众皆随其狂奔下堤。

尉迟菩萨在对岸看得清楚,大叫道:彼并无多少军马,此乃惑敌之计,欲趁机逃走也。诸将不必等待步军,直接涉河歼敌,擒杀对面主将者重赏!

诸将听命,呐一声喊,皆纵其骑兵渡过渭水追击。

贺拔岳东奔十余里,至山岗之后,见贺拔群早将全部兵马设伏于此,枕戈张弓以待。

尉迟菩萨有勇无谋,因忽见魏军消失,便果以为已经远遁,遂不听万俟仵劝谏,亲率五千骑兵贸然涉河追击。

贺拔岳在岗后看得清楚,乃乘尉迟菩萨领先头部队已过,部众尚在半渡之时,下令击鼓吹号。随着号角长鸣,鼓擂三通,山岗之后魏军精锐尽出。

贺拔群蓄锐已久,挥军上堤,不分青红皂白,见着敌人便杀。

大杀一阵过后,贺拔群令众军高喊:下马弃械者,饶恕不死。

于是敌军大半下马释兵,正在渡河后军又被射倒在水中,三军大败。

尉迟菩萨大怒,一路拨打雕翎上岸,犹然挺刃来斗。贺拔岳觑个正着,喝令亲军布下绊马索,将其兜摔马下,继而生擒。

大战半个时辰,北魏军俘获叛军骑兵三千,余下二千自中流回渡,四散而逃,反冲撞自家随后而来之步卒,自相践踏。

贺拔岳随即率军渡过渭北,收降尉迟菩萨留在北岸万余步卒,缴获大量辎重。

万俟仵闻前方军败,不敢支吾,只得收集残军万余,来见万俟丑奴,报说兵败于魏军,尉迟遭擒,恐凶多吉少。

丑奴闻知尉迟菩萨全军覆没,甚是惊恐,于是放弃攻打岐州,北走安定,命在城北平亭设建营栅,以御官军。

此时魏军统帅尔朱天光率军赶到,与贺拔岳及侯莫陈悦二将会合,陈兵于渭河北岸。

四月初夏,天气渐热。

尔朱天光命将军营屯扎在汧水、渭水之间,又依贺拔岳之计,故意歇军牧马,并使人扬言于外,说夏季天热,不利行军作战,等到秋凉再行进兵。

并有意使被俘获万俟丑奴军探子逃回,将此情报告知万俟丑奴。

丑奴信以为真,遂放松戒备,只派出部分军兵据险立栅,防敌攻袭;然后将大军解散为农,在平畴沃土细川流域耕田种地,放牛牧马。

放眼望去,满目皆是一派悠然自得田园风光。

尔朱天光见万俟丑奴果然中计,遂潜发大军,黎明时分袭占丑奴主营,并将俘虏全都放回,以乱其军心。俘虏跑回各个营栅,逢人便说魏军如何厉害。

其他营栅闻知主栅已失,又听魏军厉害,无心抵抗,悉数降魏。

官军一举袭破万俟丑奴军防线,遂昼夜兼程,直抵安定城下,泾州刺史献城投降。

丑奴失去依托,只好丢弃平亭慌忙撤走,意欲逃回高平。

尔朱天光大喜,急命贺拔岳率领轻骑追击。丑奴部众刚至平凉,贺拔岳亦率轻骑飞马追及,不待丑奴军列成阵势,便令冲击。

部将陈崇一马当先,直冲入中军,奔丑奴闯去。

万俟丑奴身经百战,却从未见过此等打法,没等作出任何反应,已被陈崇冲到眼前,轻舒猿臂,硬从马上拽过,生擒于腋下,复纵马而回。

其部众皆被陈崇神勇吓傻,及至见后继官军赶来,顿时崩溃而逃。

贺拔岳迅速出击,号令部下,凡下马敌兵一律免死。敌兵闻知不再抵抗,纷纷下马。

魏军乘势大进,遂攻克高平城,又俘获萧宝寅,胜利凯旋。

叛军行台万俟道洛退守牵屯,贺拔岳率军进攻,道洛败入陇中,投奔略阳贼首王庆云。因万俟道洛异常勇猛,王庆云得其来投大喜,命为将军。

尔朱天光又与贺拔岳进军略阳,到达水洛城。

王庆云及万俟道洛频频出城作战不利,最终皆为贺拔岳所擒,将其部下全部坑杀。

自此三秦、河、渭、瓜、凉、鄯州叛众皆来归降,关陇渐被平定。敌首夏州人宿勤明达降而复叛,贺拔岳讨伐并复抓获,尔朱天光命将其诛杀,传首京师。

此战大胜,功劳厥伟,尔朱天光虽为主帅,而贺拔岳功劳最多,被朝廷封为樊城县伯。不久,复又诏任都督、泾州刺史,晋爵为公。

尔朱天光兵回洛阳,留下贺拔岳负责雍州事务。

因陇中还有土著没有归顺,贺拔岳与副将侯莫陈悦分别陆续平定,帅旗所到之处,土人全部望风降服,大都兵不血刃。普泰二年,贺拔岳被加封为都督、雍州刺史。

永安三年夏,尔朱天光擒万俟丑奴与萧宝寅以归,班师还朝洛阳。

孝庄帝令将二人安置在阊阖门外都街以上示众,京师百姓都来观看,共历三日乃罢。后经有司量刑,奏请将万俟丑奴弃市,萧宝寅族诛。

吏部尚书李神俊、黄门侍郎高道穆都与萧宝寅交厚,便向孝庄帝求情:臣等以为,萧宝寅叛乱乃是前朝明帝时之事,望陛下将其赦免。

正在这时,应诏王道习从外面进来,李、高二人遂辞帝而出。

孝庄帝便问王道习:适才二人所求之事,卿以为如何?

王道习答道:人皆知李尚书、高黄门与萧宝寅交厚,且都是陛下近臣,则必能保全萧宝寅性命者。如说萧宝寅叛乱是在前朝,可以宽恕,则其兵败后复为万俟丑奴太傅,难道不是在陛下当政之时耶?陛下若不剪除贼臣,王法还能施加于谁?惟陛下思之。

孝庄帝大悟,便命人在太仆寺驼牛署赐死萧宝寅,赦其家属无罪。萧宝寅临死之时,李神俊提酒前来与其叙旧饯行,不觉相对流泪。

萧宝寅则泰然自若,到死面不改色,饮食自如,尽显王室贵族风范。(本集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