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民有盼头心同志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民有盼头心同志

作者:农家一锅出字数:4097更新:2022-03-09 18:34

    午饭过后,驶远县的百姓和跑下来的山民拿着新的工具修路。
    小孩子们在旁边帮忙抬土和搬石头。
    羽林飞骑放下武器帮忙搭简易窝棚。
    李丰带人找县里干活的百姓询问情况,家中几口人,都多大,男的还是女的。
    问一个记录一下,并拿出来印泥叫百姓按手印。
    被问完的人赶紧拿工具修路,卖力气,比之前的速度快了不止十倍。
    前两天他们使用竹锨干活,明明一次能够撮起多半下的土,他们非要撮五分之一,能扬不扬,端着到旁边倒。
    换成了铁锹,一下子踹下去,满满一锹,各着十步远,一锹稳稳地滑出去。
    工具属于百姓,百姓说知道哪里有什么草药、野兽,大家就去采、去猎杀。
    拿回来直接算钱,买工具最后给百姓带回家。
    相当于南门立木和千金市马骨,百姓信任官员,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好处。
    山民们带着工具来的,不是很好,同样给换成了好工具。
    算借给山民,山民如带回去,需要分期还款,不加利息。
    批量购买的工具还便宜,寨主要求全拿走,由寨子以后偿还。
    下午的时候更多的百姓寻过来,之前离开的衙役有的回家里报信,很高兴,要发财了。
    县里的人传扬开,不知道前方自己的家人情况,凑到一起做了吃食赶来。
    老头、老太太、大点的孩子领着小孩子、家里出了父子干活的妇人,全跑到修路的地方。
    见到了许多马和人,修路的场面热火朝天。
    县里的男人们光着膀子,女人也就上身多个小衣。
    羽林飞骑同样光膀子,广州的秋天也热,哪怕三伏过了。
    他们用双人锯伐木头,用树枝捆席子,木头立起来,席子绑一绑,一个窝棚便出现了。
    不是三教窝棚,跟房子差不多。
    一段路修好后,窝棚拆了,再向前移动,一般是几里换一下地方,节省走路的时间。
    新鲜的木头沉,三四个羽林飞骑给扛过来,不存在有人偷懒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扛木头为两个人,人多了怕有人不出力。
    羽林飞骑专门练这个,必须每一个人都使劲,否则木头扛不起来,重量就那么设计的。
    无人会偷懒,偷懒会害了战友。
    树皮没薄,压在肩膀上出现深深的印子,叫人看了感觉疼。
    处理木头和树枝的时候,打到身上,皮肤一道道红,皮会凸起来。
    羽林飞骑面无表情,习惯了。
    他们身上有着训练时候留下的伤疤,不需要李易给消除,留着吧,不丢人。
    反正一身伤疤的人比一身纹身的人威慑力大。
    后来的县中百姓见到另外一群人,身上穿土黄色的官服,手上托了夹子,在写写画画。
    “爹,你怎么来了?这个是新的县令,李明府,还有县丞、县尉、文书,全是李家庄子的人,爹你歇着,我这边走不开。”
    一个挥舞着镐头的人暂时停下,用手摸脸上的汗,对来的人中的一个老头打过招呼,又抡起镐头。
    “不是说好了出工不出力的么?玩命干你能吃饱饭?”老头瞪眼,把计划直接说出来了。
    “陈老伯,别骂,不干不行,新来的官是长安灞水李家庄子的人,来了就给做饭吃,李明府烙馅饼有一手。”
    旁边一个女子帮着说话,她就在抡镐头的男人旁边。
    这个男人是老头的小儿子,今年刚及冠,没媳妇儿。

    女子比他大一岁,之前谈了一个夫家,夫家嫌弃她家穷,主要是她长得漂亮,有风言风语,就不要了。
    跟这个男的,两个人就看对眼儿了。
    老头人精一样,一看便明白,瞪眼:“小衣怎么那么小?热能热到哪去?”
    “知道了陈老伯。”女子赶紧把自己外衣拿过来穿上。
    “回头叫四子他娘给你做一件合身的小衣。”老头又说一句,看向李丰。
    “我家闺女衣服小是胸大,你个老陈头还管上了?”旁边过来一个五十来岁的妇人。
    “说这个作甚?”老头瞪过去,又承受不住对方眼中的杀气,向李丰说话。
    “你给工钱?”老头知道之前没工钱。
    “不给,晏解他们答应出钱,张公的市舶司便不拨钱,我李家庄子有钱,却不能这样花。”
    李丰摇一下头,把事情讲清楚。
    转而他又说:“干活要穿衣服和鞋子,我们会给制作两身衣服和两双鞋,干活要吃饭,顿顿有肉。”
    “也行。”老头懂,不直接给钱,却给好处,规矩。
    “但是。”李丰还有话说:“提供野兽大概位置,和帮忙采草药,我们出钱买。”
    另一个当县丞的庄户跟着开口:“现在需要草帘子,把窝棚的缝隙挡住,避免蚊子进去。
    你们回去做,我们出钱买,等修完了路,帘子就给干活的人。”
    包括干活的人,全明白了,就是不给干活的工钱,从别的地方找补。
    相当于自己家编帘子给自己家人用,朝廷还掏钱。
    老头手指头动了动,他准备编帘子。
    顺便提醒:“听说晏氏的人升官了,你们在县衙门不好行事,晏氏其他人在。”
    “我家东主是能与宰辅们谈诗论赋的大官,岂会在乎你这小县?”李丰强硬了,给百姓一个信心。
    “好,好。”老头高兴了,现在属于有靠山,情况改变。
    他们拿出来自己带的食物,交给李丰等人,晚上可以对付一顿。
    天黑,后来的百姓回去,准备明天开始制作帘子给自己的人家挡蚊子,顺便赚钱。
    吃了饭的人继续干活,说是等干累了,一觉睡到天亮。
    山民的孩子们倒是熬不住,吃完饭,早早睡去。
    李丰等人带着一百个羽林飞骑赶往县里,要去收账簿。
    他们相信账簿现在比较乱,很多账甚至没记录。
    这个时候的账簿才最真实,晏氏的人估计升了官,根本不怕别人查账。
    “会不会着火?一把火烧了,连着账簿和库房都烧。”一个庄户想到种可能。
    怕人查账,干脆烧掉,无账可对,仓库里的东西也烧了。
    这等事情任何时代都有,尤其是管粮的,包括新米换陈米等手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