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到考试,这小子就不吭声了。
秦始皇收起手机,看向屠睢。
“去农学看看吧。”
蓝田大营的水稻田一片绿油油的。
这是正常生长的稻子,让人看着欣喜。
公输、墨家、农家之人,被王绾带到这里参观。
众人算是开了眼界,对于农家之人,表示羡慕。
这是个起点极低,但是上限极高的学问。
农家之人,正在大道上狂奔。
诸多增产的手段,让人无限憧憬,大秦丰收的景象。
公输合轻抚禾叶,声音中带着喜色。
“言兄,如此农法,若推至天下,老夫都不敢想象那种景象!”
种言抚须而笑,看着沿河开辟的水田,淡淡说道:“会有那么一天的。”
相夫厘却是看向一旁的老墨匠:“师兄,那水车可是您所造?”
匠承笑着点头,“大秦第一轮水车,便是这台,陛下希望尽快民用,所以造的时候有许多不到之处。”
两脉墨者相聚,曾经彻夜相谈许久。
最终相夫厘没有接受匠承给的巨子信物。
因为他发现,自己对于秦墨这一脉的发展,了解太少了。
尤其是这位师兄,收了个好徒弟,是齐墨后辈远远不能比的。
起初还心高气傲的众多齐墨弟子,在进入蓝田大营后彻底傻眼。
他们还没有进到最机密的东工,便对黑色的道路产生了好奇。
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道路模样,平坦且坚固。
东工事关机密,秦始皇与众位大臣商议后,只打算对公输与齐墨两家开放一部分东西。
道路,锻钢,炼焦,炼油。
这是之后两家之人会被分配到的地方。
大秦接受了这群人的考验,自然也会有一段漫长的考察,来慢慢容纳这些人的归附。
农学之地没有种言想象的那般大。
两片地,两栋暖房。
仅此而已。
但是这里发生的事情,以及暖房里的东西,都让他觉得未来大有可为。
“诸位,此地如何!”
秦始皇笑着从远处大步走来,对众多百家之人爽朗大笑。
“陛下,这农家之地,似乎小了些啊!”
开口的是公输合,对于这老头的快言快语,秦始皇已经习惯了。
“大秦疆域,都是农家之地!只看诸位先生可有那个本事!”
种言拱手道:“陛下,如今秦之疆域广袤,各地气候不同,若依老夫之见,当在各郡设立农家田院,以验证农法差异。”
秦始皇连连点头,“朕已令人去选址,就等农家之人选择了!”
老农头去往长春郡便是这件事的开始。
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当地的气候影响。
老农头亲自坐镇的长春郡,便是要培育出耐寒作物。
而各郡作物差异,并非要按照郡县分布,而是要看区域性的气候影响。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一水之隔,天差地别。
“农家务实啊!言兄恐怕想不到,咱们这陛下,早就盼着你们来呢!”
匠承在旁边笑着打趣,秦始皇对于百家的安排,早就是伏线千里。
种言则是深深施礼,“多谢陛下。”
秦始皇则是连忙拦着老人,“先生先别急着谢朕,朕还有礼物相赠。”
说着命侍从拿出一图,教给种言。
“这是后世作物生长分布舆图,农家之人任务艰巨,朕要代天下人,先谢过诸位!”
种言双手接过这图,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的喜悦之情。
“陛下,有了此物,农家必立大功!”
“有先生此言,朕便放心了!”
这是一幅后世的舆图,有些绘制的地方自然与现在有所差距,这些都要农家之人去实地验证。
“朕承诺设立农学,心想着等到治粟内史回归,两脉农家之人齐聚之时再行此事。但时不我待,今日,趁着三家齐聚,就在这田野之中,成了大秦农学如何?”
“彩!”
众人一阵欢呼。
众多农家之人涨红了脸,并不觉得秦始皇此举是怠慢了他们。
于带着大秦未来之地的田地里,成立面向未来的农学,这将是一件流传后世的美谈。
种言则是带着激动的神色,大笑道:“能做此事者,非始皇帝莫属!农家之人,怎能不应!”
大秦农学成立的消息随着兵家之问流传天下。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秦始皇此举会给黔首庶民带来怎样的变化。
但是人们从报纸上最后的一句看到了答案。
秦始皇将裱好的麦穗,递给了种言。
“朕希望,这株稻穗不是农家努力的方向,而是农家努力的起点。”
……
时间匆匆,已是秋日。
秦王政二十九年的东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