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武县,户牖邑。(今兰考县)
春日的乡里面正在准备祭神仪式。
祭祀土地之神,是为了祈求丰产。
宿麦返青是重中之重,若是冬雪下的少了,还要关心田里的土壤是否湿润。
春旱是很危险的事情。
祭祀的高台之上,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在给诸多乡亲分发肉食。
这已经不是陈平第一次负责这种事情了。
平日里乡邑中有重要之事,三老都要找相商。
“平叔!平叔!”
一个半大的孩子从人群中挤了进来,冲着站在台上的陈平大喊。
“哎呀,谁家小孩,这么冒失!”
陈平脸上笑容不变,“何事如此惊呼!”
这是邻家的孩子,经常到他家听陈平读书。
“有官吏去你家了!”
正在分肉的陈平皱了皱眉头,“官吏?”
他虽然结交甚广,但是对于秦吏他并无认识之人。
一旁三老有些惊异,看了陈平一眼,说道:“没有收到驿传来信,说有官吏来此间。”
陈平将手中的分肉的事情让给了三老,“我先去家中看看,麻烦您老代劳。”
三老忙摆手,“无妨,别怠慢了上吏!”
陈平忙跟着小孩朝自己的家方向而去。
心中却很是疑惑。
自己的名气应该还没有那么广。
虽然娶了张氏之女,家资渐渐丰盈,但他的心志从未改变。
家中自幼贫困,兄长却对他十分疼爱,不仅不让他下田干活,还出钱资助他云游求学。
见识到外面世界的陈平不甘于只做一个农夫。
他有更高的志向。
今日为社宰,明日未成不能为国宰。
来到熟悉的小院前,妻子正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孩子,面带恐惧之色的看着站在院子里的几人。
为首是个老人,须发皆白,脸上带着威严神色。
其人身上穿着朴素,但是仪态非常,一看就不是平凡之人。
“诸位上吏,平有礼了!”
为首那人回礼之后,便笑着道:“不告而登门拜见,先生勿怪!”
陈平没想到这人如此客气,便笑着迎几人入屋内。
“家中贫寒,可不要见怪。”
“主人家先请!”
老人身后几人并未进屋,而是守卫在门外。
两人来到偏厅坐定,那人才介绍起自己来。
“老夫王氏名绾,自咸阳而来,路过此地,听闻有贤士居此,便探访而来。不曾想是个如此年轻的俊后生。”
王绾?刚刚坐下来的陈平暗自吃惊。
他面色露出惊异,慌忙起身失礼。
“山野之人,见过右丞相!”
王绾也很惊奇,没想到这偏僻之地,竟然有人听过自己的大名。
他笑着抚须,“果然消息灵通,竟然连老夫名讳也知道。”
陈平有些忐忑的坐在王绾对面,“平自幼游历四方,商贾,儒生,农夫,皆有交际,右丞相为儒生之首,名字如雷贯耳,平岂能不知!”
“不错!”王绾看着高大魁伟的陈平,满意的点了点头。
停在阳武县内的始皇帝车驾,并没有着急离开。
此地是三郡交叠之处,秦始皇在这里遇到了刺杀,是一件举国震惊的大事。
三郡郡守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命令,彻查境内之人。
王绾作为百官之首,除了考评各郡郡守的治理之功,还要接受各地推荐的人才。
扶苏从秦始皇车驾走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交给了他一个名单。
这是一份来自后世文臣的详细资料。
王绾看了之后,心中震惊不已。
没想到,小小的阳武县,先后有两位丞相出世。
张苍他很熟悉,这位死对头的师弟,此时正在咸阳御史大夫府内。
听说最近在写一本关于数术的书。
陈平的资料则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个贫寒之家的孩子,能够走到一朝宰相之位,定然非同寻常。
他想要亲自来见一见。
陈平给他的第一眼印象很好。
可能是学习黄老之学的原因。
他在知道王绾的身份后并没有表现的很激动,反而有些淡然神情。
“丞相何以教平?”
陈平打破了沉默的气氛,他想知道这位一朝丞相,来这小小地方到底是为了什么?
“老夫有一问,先生如何看待东北移民之事。”
陈平想要推脱,他一个小小黔首,面对当朝丞相,压力还是有的。
但是看着笑眯眯的王绾,他知道这是对他的考校。
东北移民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他自然是详细了解过的。
统一后的秦国对立即掌控天下的急切心情,陈平这个小民是能够清楚感受到的。
光是一条推行文字之法,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