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府中多了许多披发左衽的蒙古人。
朱权战神的名号,开始由南向北,传向四方。
对于生活在草原的民众来说,此时听闻宁王的名号,就要反复确认打到了哪里,什么时候打到他们这里,准备赶着牛羊逃跑。
对北境民众来说,越来越多的百姓,听说宁王,并将他的名号挂到嘴边。
一想到凶残的蒙古人,必定后面要加一句,宁王迟早会收拾他们的。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而好谈政治的京城应天府百姓则是与有荣焉。
皇帝的儿子这么能打,此次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对于天朝上民的他们来说,岂能不知道细节。
一时之间,宁王的说书先生,霸占整个茶馆。
朝廷的告书还是太短,无法满足对一场巨大胜利的细节需求。
而百姓们想知道的就是这些细节,在京城最大的百颜楼中,留着山羊胡子的说书先生,正在大谈特谈。
“啪!”
“宁王身穿战神邢天明光铠,手提八尺偃月刀,往那草原上一战,附近的蒙古鞑子看到宁王的旗帜,吓得扭头就跑!
宁王岂能放过,他的坐骑也是非凡,名曰乾坤无敌赤兔马,一个纵越就赶上鞑子,偃月刀挥过,人甲具碎!人已经变成两截......”
说书先生滔滔不绝的说着。
底下的听众们聚精会神的听着,不错漏一语。
此时的大堂中,座无虚席,人满为患。
乌泱泱的大堂中,一个个人头。
其中靠后的一桌上,有两位年轻人也在听着。
“杨兄!此分明是夸大其词,如此虚浮之语,在下有些听不进去。”
说话的此人,身材廋肉,脸色泛白,乍一看定当以为是个普通的贫民子弟。
可是若与之对视,他的眸光中绽放的光华,必定让你感叹,此非常人。
“既然如此,我们出去走走吧。”
被称作杨兄的此人,身上锦衣绸缎,腰间挂着晶莹剔透的玉佩,金簪束发,手拿一柄掉漆折扇。
一看就是富贵人家。
其实二人坐下来的时候,旁边就有人不断看向两人。
毕竟一人穿着粗布麻衣,另一人穿着绫罗绸缎,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坐在同一张桌子的人。
最为奇怪的还是身穿麻衣那人,始终挺直脊背,神情放松,丝毫不见拘束。
而身穿锦衣那人也是神情平常,丝毫不见桀骜。
二人仿佛真的是朋友一般,相处着。
在若有似无的目光中,两人走出百颜楼。
“铁兄对最近热议的宁王持什么看?”
来到喧闹的大街上,两人开始畅所欲言,如此吵闹的环境中,当可以将自己心中所想一一吐出吧。
此二人就是铁铉和杨士奇。
铁铉如今还是国子监的学生,杨士奇正在周游天下。
他们皆是洪武元年的前一年出生之人,现年刚满二十四岁。
本是同龄人,在好友的好友的好友的引见下两个有才有抱负之人,不出所料的成为好友。
两人不常相见,家境也不同,只是对于未来一定会高中的自信,是一模一样的。
“在下......觉得此当为大明之幸!”
铁铉斟酌良久,才堪堪下得评语。
他们散步的街道是京城中最繁华的主街,人声鼎沸,人群密集。
“哦?不才愿闻其详。”
杨士奇手中敲击着折扇,露出一抹浅笑。
现在满京城的人都在谈论宁王。
仿佛对宁王熟悉万分似的,他一打听才知道,宁王就藩前,已经闻名京城,获得不错的声誉。
如今他还未从人民的记忆中消失,就又有新的好印象生成。
这样一步步在百姓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王爷。
而如今太子在朝,声威正盛......
“杨兄呢?你有何看法?”
铁铉停顿一瞬,侧身看向他问道。
心中的想法很多,只是一时之间不清楚杨士奇的看法,他需要探明之后,才诉说一二。
“我?我深钦佩之!想古之卫霍不过有此成绩,就连蓝大将军的捕鱼儿海之战,也在此战之后黯然失色!宁王殿下,乃千里不遇之战将也。”
杨士奇眸中异彩连连,或许是游历山川,去过边关的缘故,他此时正是豪气冲天,对武人将军钦佩不已的时候。
他到过草原部落,深知那里的民风彪悍,骑兵强壮。
如今被宁王如砍瓜切菜一般的打的稀碎,不得不说他对宁王充满好感。
“此真乃英雄之见也!”
铁铉的眼睛变得锃亮,脸上也有刚刚的平静染上一抹兴奋,他继续道。
“蒙古人自从退回草原以来,在二十年间,仍是异动频频,不时侵扰边关,重返江南之心不死。
如今有宁王在,可保大明三十年不失也!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