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回到封地之后,经过一日一夜的酣睡,彻底满血复活。
陷入到一件件仿佛永远处理不完的政务中。
首先就是论功行赏!
与抚恤阵亡将士!
按照以往的规定,每位阵亡和重伤不能再上战场的将士,一次性抚恤一百两银子!
这是一次性的,后面还有每个月的抚恤金也要预备着。
此次跟随宁王的一万一千人,在大同一战中伤亡的一千多人,还有在草原中伤亡的四千多人。
总共为五千六百七十二人,所需要的银子五十万两,还有将士们的出战的福利奖赏。
朱权好一阵子忙活。
首先将所有缴获的牛羊发卖,一半跟离得最近的燕王交换,换了白花花的银子发下去。或者需要牛羊的直接给了牛羊。
光是忙着抚恤的事情,朱权忙了三天。
在确认所有的抚恤金都发到每一个遗孀手中后。
朱权召集众将,开始召开他回来后的第一次会议。
“此次出征,阵亡五千人,抚恤金已派发完毕,只是有的将士无父无母,家中也无任何亲人......”
他的语气悲凉,说到后面说不下去。
是的,这样的人数还不少,有大约一百多人。
他们或者是被屠村之后的幸存者,或者是刚刚从外地迁入本地,还来不及娶妻生子,孑然一身的人家。
殿中诸将皆是沉默。
人生凄凉事不过如此,生前无人同行,死后无人祭奠。
有时候真的会生出,天地寂寥,自身不过沧海一粟的虚无感。
像是牺牲在战场上没有亲人的人,他们死前可有留恋什么,可有怀念什么。
徐妙锦,牛二,雷左,雷山,雷敏,胡海国,汤嘉丰等等,他们的脸上都闪过一抹痛色。
“生时,他们为本王披荆斩棘,死后,本王岂能让他们无人祭奠?”
朱权掩下胸中的哀思,抬起头,目光坚定。
殿中众将的目光全都定定的看向宁王。
“本王决定,成立一座纪念塔!就立在宁王广场上,塔中树立着一座巨大的石碑,刻下所有阵亡将士的名字,书写战争的经过,允许百姓祭奠!”
他的话不长,却是一句句敲击在众人心上。
为士兵立塔作碑?!
送百姓祭奠?!
历朝历代没有哪个有过!
“殿下!下官觉得刻碑即可,大可不必让百姓祭奠。”
方世丰首先出列反对。
宁王殿下此次大胜,或许立下些功绩,能得陛下另眼相看。
可是这时候更需要谨慎,处事更要小心。
要知道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从来得百姓香火供奉的,只能是皇帝承认的人,若是私设香火,肯定会引来众人的诽谤。
而殿中其他的大将,本来觉得还挺开心的。
因为这样的处理办法,不管是对死去的将士,还是对还活着的他们来说,无疑是有巨大的褒奖。
名垂天下,名垂千古,将不再是只出现在史册中的事情。
只要大宁府的这座石碑一直在。
那他们的名字就必定会屹立百年!
只是还不等众人激动,方世丰就泼下一盆冷水。
“本王知道你的顾虑!可是刻碑之后,若是没有百姓的时常看望,在下面的将士们未免太过冷清,如何能行。至于朝廷那边,自有寡人去说,你们不必担心!”
朱权站起身,看向殿外飘过的白云,眼神坚定。
他管不了这个时代其它的将士如何,但是跟随着他的人。
他们没有辜负他,他也绝不会辜负他们!
名垂于石!受香火祭奠!
书写下他们辉煌的一战!
这样,他们在过奈何桥的时候,可以自豪的向身侧的人介绍,看这就是他们死后的场景,这就是他们效忠的宁王殿下!
“......是!”
方世丰抬眼看了看朱权,最后妥协。
他准备坐下。
这时,其他众将纷纷站起,齐声大喝。
“末将多谢宁王殿下!”
他们是如此的同声。
简单的话语,却携带着一股金戈之声。
你跟随着一个领导的时候,是能够清楚的看到这个领导的能力,清楚的感知到领导是否真的在为你考虑的。
从古到今,莫不如是。
若是你真的没有感觉到一丁点的关怀,那么就要早点跳槽,早点找到别的靠山,选择别的路。
跟对了人,不管是对于有背景的还是毫无背景的人来说,都是极其极其重要的事情。
此时,在殿中的众多属下们,是最能够理解这种心情的。
这句‘谢’字不单单是一层意思。
他们心里面比任何人都清楚,宁王为他们这些属下们做的一件件,从来不说不强调,仿佛本来就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