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玄幻 > 调教大唐 >第341章 巴黎和会

第341章 巴黎和会

作者:凤鸣岐山字数:3920更新:2024-01-10 01:27

就在整个文明世界都在猜测着阎冲所部究竟何时会向巴黎攻击前进时,唐军的画风突然一转,竟是公然拍卖起了俘虏来。

有意思的是这买卖还真就兴隆得很,布列塔尼族、斯拉夫族、拉丁族等各族的巨贾们纷纷出手,几乎是抢着在付钱。

不奇怪,唐军虽说抓了十八万战俘,可实际缴获的旧式火器却没那么多,仅仅只够装备六万五千兵员而已。

货源稀缺,手快则有,手慢则无,各族都想着能尽快独立建国,又哪敢有丝毫的耽搁,一哄而上理所当然。

很快,法兰克帝国各族都开始征召本民族的青壮,准备发起民族独立战争。

而此时的巴黎却是一派混乱——在战败后,丕平二世已经压不住那些政治对手们了,不等他回到巴黎,狄奥德里克三世就成功地发动了兵变,顺利脱困而出,并宣布丕平二世为叛逆,号召全民共讨之。

结果,宣言才刚发布没多久,狄奥德里克三世就遇刺了——在去教堂礼拜的路上,全家老少都被一群刺客用手雷给炸上了天。

没人知道究竟是谁干的,但,众口一词地都指证丕平二世为幕后凶手。

丕平二世当然不肯认账,连续发表声明,在对行凶者表示强烈的谴责之同时,赌咒发誓狄奥德里克三世的遇刺与自己无关,但显然,他的声明并没得到各方的认可。

于是,各方势力纷纷打出了为皇帝陛下复仇的旗帜,宣布将联合讨伐丕平二世,法兰克帝国就此陷入了四分五裂状态。

六月初三,相关消息传到了洛阳。

李贤表示很满意,下诏封阎冲为齐郡公,加实封二百户,并让辽东舰队即刻满载辽东兵工厂所生产的大量燧发枪、部队淘汰下来的50毫米口径轻炮以及大量的弹药赶赴马赛,准备好生发上一笔战争横财。

但他却没想到此事居然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六月初九,大朝时,监察御史乔晨突然当庭上本,弹劾阎冲倒卖战俘、军火,肆意挑动他国内乱,有损大唐礼仪之邦的盛誉。

然后,没等李贤有所表示,居然呼啦啦地站出了不少中级官员,纷纷声援乔晨的弹章。

再然后,郭正一居然也站了出来,在声讨阎冲之余,将话题巧妙地转到了人心之所以不古,全是因儒家教化遭削弱之故,强烈要求在各级学校中加强儒家经典的课程比重,并在官府新吏员招考时,加以侧重云云。

“呵,卿等这是在逼宫朕吗?”

听到了此处,李贤瞬间就看穿了众臣们的意图,这是要为儒家遭弃一事翻案呢。

“臣等不敢。”

这话,明显寒得很,饶是郭正一向来胆大,也自不免为之头皮微微发麻。

“不敢?卿等已经敢了,也罢,朕便将话敞开来说好了。”

“朕不否认儒家学说里有着不少的闪光点,比如说忠君尽孝,又比如说己之不欲勿施于人,再比如说一日三省吾身等等。”

“但,以儒家经典来治国是否便是唯一合适之路呢?在朕看来,并非如此,那不过是董仲舒的妄想而已,事实证明,以儒家学说来治国,永远逃不过王朝更迭的宿命。”

“个中的原因虽说极多,可最主要的一条就在于儒家学说崇古,固步自封,自以为是,追求的是不变。”

“却从来没想过世易时移,当得与时俱进,总把新鲜事物当成奇技淫巧来看。”

“这,何其之可笑。”

若是往昔,李贤确实不敢明确提出废弃儒家,但现在,他已经无所畏惧了。

原因就在于新式小学、中学已经普及到了各省,甚至各类大学都已陆续在各省的省城开设了分校,新的朝廷取士制度也已差不多定了型。

换而言之,那便是儒家的根已经被挖得差不多快断了。

眼前这一幕,不过是儒家守旧派的最后反扑而已。

但,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在军权稳固的情况下,李贤又哪会在意那么许多。

“陛下,您……”

一听李贤这等违背圣人之道的言语,郭正一的双眼顿时便瞪得个浑圆。

“朕知道卿不服,但,朕无所谓,只因朕要的人才不是那些钻进了故纸堆里出不来的书呆子,也不是那些自命风流的所谓才子,朕要的是既能放眼看世界,又能脚踏实地、心怀百姓福祉的干才。”

“这等人才,不是读了些儒家经典就能培养出来的,他们必须懂得数理化等科学知识,从小培养起严谨的理性思维,明理知法,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当然了,朕说过了,朕不否认儒家经典中存在着不少闪光的思想,所以,朕在普及教育时,亲自核定了课本,尽可能地将这些精华保留下来。”

“可也就仅此而已了,朕绝对不会再将所谓的儒家经典奉为治国的圭臬,在朕心目中,无论儒家、法家、兵家,都可为用,但,都必须取其精华,弃之糟粕。”

对郭正一其人,李贤一直是很感激的,毕竟当初他弱小时,是郭正一毫无保留地为他在朝堂上撑着腰。

但,他绝对不会将个人的感情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混淆。

一切只因李贤要的大唐是不断开拓进取的大唐,是思想开放的大唐,而不是被儒家思想禁锢死了的大唐。

当然了,他也不会矫枉过正,儒家思想中的精华还是可以保留下来的,他要打掉的不过是儒家思想那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已。

“陛下,臣老了,请求乞骨返乡。”

郭正一很想怒斥李贤离经叛道。

只是,一想到李贤从执政辽东时起到现在,也不过就二十年时间而已,赫然已开创出了中原政权有史以来最为鼎盛的局面。

至少,在开拓疆土以及福泽百姓两件事上,古来无数帝王就没一个能跟他相提并论的。

再者,伴君这么多年来,他还真就没发现李贤有行差踏错的时候,几乎每一步都走在了最正确点位上。

一腔怒火真就没处可发泄,心气不由地便丧了。

“朕准了,拟招,封郭正一为丰国公,实封三百户。”

时至今日,郭正一的存在,已经对大唐的发展有所妨碍了,李贤当然不会再挽留他,可也不会忘了他昔年的汗马功劳,该封赏时,自是不会吝啬。

“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郭正一完全没想到自己如此忤逆了李贤,不单没受任何的惩罚,还得了如此丰厚的赏赐,一时间情绪难免有些个激荡难平……

“父皇,儿臣有一不明处——若不以儒家经典治国,那,又当如何平衡诸子百家呢?”

儒家在朝堂上的反扑虽说以郭正一的告老还乡而宣告了失败,但,余波却依旧未平,这不,就连被李贤寄予厚望的李纯孝都为之迷茫了。

“很简单,依法治国,这法,不是法家所宣扬的严刑峻法,而是符合百姓预期的法律法规,”

“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那就不存在什么法外开恩,凡法律没有规定的,那就不算违法,凡事只讲证据,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当然了,法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凡立法修法,都须牢记百姓福祉,能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法。”

“另,光有法律还不够,还得有道德准绳,这就需要在教育上下功夫,规范百姓们的行为准则。”

“但,必须记住,道德是高于群体行为准则的美德,并不是法律的准绳,法律,不过只是道德的下限而已。”

对李纯孝的迷茫,李贤可以理解,毕竟他的眼界说到底还不够开阔。

“父皇圣明,儿臣受教了。”

尽管李贤已经将道理说得个深入浅出了,可李纯孝依旧还是有些个似懂非懂。

“身为上位者,若不识人间疾苦,那注定无法治理好一个国家,待明年,你从军校毕业后,可乘火车去各处旅行一番,深入民间,看看各地的百姓究竟都是怎么生活的,或许,你便会有所体悟了。”

道理,光靠听,是肯定无法掌握到精髓的。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心怀百姓可不是口中说说就可以了的,而是必须真正懂得百姓的需求。

否则的话,“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肯定少不了。

“儿臣遵旨。”

温室里,可养不出参天巨树。

这么个道理,李纯孝还是清楚的。

所以,他决定自己去寻找答案,并以此来形成自己的执政思路……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不说李贤这头轻松弹压了儒家的反扑,却说法兰克帝国虽已是风雨飘摇,但却始终不曾真正打起来。

原因就在于各方的军事力量都不强,谁都怕战败后被别的民族所吞并。

所以,声讨丕平二世的浪潮虽说一浪高过一浪,但却都只是光打雷不下雨。

这就给了丕平二世迅速平定巴黎局势的机会,很快,他就推出了新的傀儡皇帝——狄奥德里克三世的堂侄威廉姆斯一世。

而后,以新皇帝的名义,大肆征召日耳曼青壮入伍,并紧急从东罗马帝国高价购入了一批旧军火,准备以武力平定各族之乱。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