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周人《牧誓》中记载的帝辛的几条罪状外,在邦周时期还有不少其他诸侯国史书中记载的帝辛的罪状。
到了大乾一统天下的时候,帝辛的罪名已经从最开始的六条,变成了二十七条,这其中是真是假,王氏更有发言权,毕竟现在是王氏得了天下。
当然王荆也没有强行命令史官按照他的意思来写,而是让人专门和朝廷史官以及大臣学宫之中的学士、博士一起辩论讨论。
其中最先被讨论的是‘酒池肉林’的真假。
王氏一名士子当即就对这条进行驳斥:“酒池肉林纯属子虚乌有,周人《牧誓》之中尚且未有记载,后人污蔑耳!”
“此言不妥,先淮诸侯史书中记载,不可如此否认!”傅岳当即说道。
“君可知晓肉能存放几天?酒又能存放几日?”那名王氏子冷笑一声道。
傅岳听到此言,头上冷汗立刻就冒出来了。
还没等他开口,那王氏子继续说道:“诸位能够坐在此处,想必也都是家境殷实,想必也都吃过肉食,肉可以存放几天想必不用我来讲了,一天足以让其变馊。”
“酒池肉林讲述帝辛在其中嬉戏,想必也是夏天,毕竟有谁会在冬天不穿衣服嬉戏的?”周围众人都纷纷点头。
“一天就要发臭腐烂,如何去做肉林?”
“再说酒池,酒水若是开启之后,可保存几天?更何况现在的酒水中多有杂质浑浊,殷商时期的酒水能比现在好吗?”
“若是将这些满是杂质的酒水倒入池中,在其中嬉戏,用来喝?呵呵,诸位觉得那些酒能喝吗?”
“哈哈哈,君王之贵,岂会食腐肉,饮酸酒?”
“此妄言也!”
接着众人又对剩下的罪名进行辩论,很快就发现,绝大多数所谓的罪行完全就是在牵强附会。
甚至就连《牧誓》中所罗列的各种罪名,理由也不怎么充分。
其上说帝辛不是长子,长子乃是微子启,其得位不正。说这一点就好笑了,即便是邦周也推行的是嫡子即位。
微子启是长子不假,但是他却不是嫡子,其母身份低微,如何能为商王?
后面的祭天不诚,听信妇人之言,不用宗室兄弟,任用奴隶等这些听听就好了。
周天子当年祭天诚恳了吗?别说周天子了,邦周那些诸侯,有一个算一个,有几个祭天诚恳的。
若是祭天诚恳,也不会将周天子视若无物,毕竟按照邦周的说法,周天子乃是上天之子,那些诸侯是怎么对周天子的,淮国的史书中记录的可是一清二楚。
至于说不任用宗室,而去任用奴隶之人。这就更是笑话了,邦周诸国各国当初可是用人不拘一格。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
其中不乏有奴隶,而且现在大乾用人看出身吗?若是看出身,这学宫之中,一半的人都没资格坐在这里了。
一番辩论,可以说让众人哑口无言。王荆高坐首位,周围的三公九卿也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最终对殷商帝辛的记载全部按照淮国史书中的记载。同时也将‘纣’废除,改成帝辛。
对帝辛最后失国的原因也进行了总结,总体上来说是认同了当年子珏的结论,帝辛失国,殷商覆灭,乃是其战略失败。
对内帝辛为了稳固王位,不任用兄弟掌权,提拔奴隶为官,而动摇了贵族们的地位,引发贵族不满,因为大巫执掌祭祀神权,与帝辛多有争权,因此减少祭祀,使得大巫对其不满。
同时因为大兴土木,连年征战,喜欢享受,奴隶苦不堪言,国库空虚。因此当周室进攻,殷商大军在外,只能借助贵族之兵,并以奴隶为兵。
结果贵族早已对其不满,临阵反戈,帝辛大败。
王荆让人将帝辛失败的原因写入史书之中,然后又命人将其他那些被驳斥的各种罪名也书写其中,并且将今日之辩论,一字不差写入其中,以示公正,让后人去明辨是非真假。
对于王荆的这个要求,法家很多人都反对,毕竟法家讲究证据,按照律法行事定罪,儒家和道家则很赞同。
最后即便是法家很多人不同意,王荆依旧让太史将这些认真记录下来。
“当初的历史到底如何,我们谁也不知晓,史书讲究真实,那就将真实的情况记录下来,而不是凭借个人喜好来书写!”
“当年崔杼弑其君,赵盾弑其君,太史不畏强权,将之记录,不因自身喜好,国君强权而更改,今日亦然。”
“今日编史书,非是为尊者讳,亦非春秋笔法,乃实事求是也!”
王荆对史官的要求很高,公平公正看似很简单,但是想要做到却是千难万难。
真实历史上的史书中,这种例子不要太多。就像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的记载就真的很公正吗?
不见得吧,最明显的就是李广、霍去病和卫青。
历史上李广有多大功劳?而卫青、霍去病又有多大功劳?李广从始至终,都没有封侯,是汉武帝不给他封吗?完全就是因为李广没资格封侯而已。
其领兵作战几乎没有赢几次,大败数次,徒劳无功、迷路等等,战功寥寥,卫青霍去病呢?封狼居胥,数次大破匈奴,擒单于以献帝阙,彻底扭转了汉匈之间的关系。
结果到了他的史记中,李广居然单独列传,而卫青霍去病连同其手下的副将一起才列传。
李广列传中没有详细描写其战功,反倒是写起威震雁门、李广射虎等等一些东西,这其中可看不出来他有多公正。
其特意在史记之中写了一篇《史记·佞幸列传》,将卫青,霍去病写入其中,‘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说这两人乃是因为外戚身份才得以显贵和宠幸,真就将卫青和霍去病的功绩视而不见了。
除了这些之外,史记之中对项羽多有赞美,甚至还写了《项羽本纪》,要知道他自己说的本纪是帝王才有的,项羽是帝王吗?
其书中对项羽大加赞美,同时对汉高祖刘邦各种贬低,若是刘邦真就如同是其书中那种流氓无赖混混,那么那些汉朝开国文武会对刘邦心悦诚服,辅佐其成就汉朝霸业?
要知道刘邦当初可是数次被项羽打的全军覆没狼狈而逃,若是其真是这种混混无赖,那些汉朝开国文武只怕早就去投靠项羽了。
看史记上对刘邦的记载,让人以为刘邦也不过如此,甚至产生了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可若是真相信了,那可就真是傻子了。
除了史记外,真实历史中《资治通鉴》可以说同样干过这种事情,对了还有北宋的欧阳修在修史书的时候同样以自身好恶来对史书进行肆意删减。
结果就导致了宋朝所修的史书,真实性严重存疑。
王荆要修史书,自然是要求将历史中发生的事情,真实的记录下来,而不是史官个人的好恶肆意删减,更不是其自身臆想出来的东西。
若是修出来的是这种史书,王荆觉得,那还不如不修。
史官可以有自己的好恶,即便你讨厌这个人,也需要将其真实的历史记录下来,你可以对其进行最后的评价,但是不允许按照自己喜好来修改。
这是对历史的尊重。
王荆对史书的要求是,哪怕是不写,史书之中也不能有一句谎言,它必须是真实的,公正的。
至于说史官的个人好恶,只能是个人好恶,自身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而非是其他。
修史不是乱编,历史不能胡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